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香港版《熔爐》?殘障群體說不出的性權困境

香港版《熔爐》?殘障群體說不出的性權困境

關注NGOCN,公益視野大不同


作者:小田


香港殘疾人士院舍院長涉嫌性侵智障女院友,案件拖了兩年後,因女院友狀態不合適出庭作供而撤訴,但院長反而要求追討訴訟費,事件惹起眾怒,被指為香港版《熔爐》,有社會團體要求吊銷該殘障院舍牌照,並發起簽名抗議行動。

但是,當大家都聚焦在如何避免殘障人士被性侵時,公眾很難想到,長期把殘障人士看作不需要性的弱勢群體,其實也一種對其權利的漠視,面對侵犯,缺乏性知識的殘障人士不懂得回絕與反抗,而面對自身的需求,他們也難以表達。


法官:是受害人或社會的不幸


張健華是殘疾人士院舍康橋之家的前院長,在2014年他因涉嫌與一名智障女院友非法性交而被起訴,隨後張健華被院舍撤職。


該名女院友當時21歲,心智年齡約為8歲,在案件中,院友提供了一段涉案片段視頻,並且警方在院長辦公室搜獲染有院長精液和女方DNA的紙巾,但女院友由於創傷後遺症和智障,無法出庭作供,案件拖了兩年後最終撤訴。

但張健華在其被撤銷控罪後,仍不甘心要追討訴訟費,法官駁回他的申請後直言:「此乃被告的幸運,卻是受害人或社會的不幸。」

香港版《熔爐》?殘障群體說不出的性權困境



事發經過,圖片來源:蘋果日報官網


此事也惹起公憤,社會團體和議員發起系列行動,要求追求涉事的殘疾人院舍、前院長的「惡行」。

香港版《熔爐》?殘障群體說不出的性權困境



社工復興運動發起集會


這一事件與韓國電影《熔爐》(港譯《無聲吶喊》)酷似,《熔爐》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在韓國一所聽障學校里,一名新任教師發現學校的校長、教師性侵學生,甚至有學生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長期遭受性侵,這名教師聯繫外界揭露學校校長等人的惡行,但由於種種潛規則,在最終審判里,多名被告被判無罪,被判有罪的校長也因他過往為社會「貢獻」而獲緩刑,當庭釋放,獲罪教師甚至能重新回校執教。


七年之後,電影上映,在韓國引起軒然大波,韓國國會通過了《性侵犯防治修正案》,大幅度提高性犯罪的量刑,其中針對福利界和教育界人士犯案,刑罰會加重,此外對兒童和殘障人士案件的公訴期限制被廢除,《熔爐》案件的受害者得以繼續追訴。

香港版《熔爐》?殘障群體說不出的性權困境



涉案的前院長張健華


事實上,從康橋之家前院長張健華涉嫌非法性交的案件來看,也同樣存在機制問題。早在2004年,張健華就涉嫌在2002年至2004年間非禮兩名嚴重智障女院友,包括摸胸和以手指插下體的行為,在完事後以蛋撻和牛肉乾來讓當事人「封口」,此事被職員發現後報警。

裁判官認為從女事主庭上的作供表現可見智障人士容易受人引導,說出「表面合理但內里矛盾」的情節,口供前後矛盾,認為其作供可靠性存疑。因此,基於「寧縱毋枉」的原則,被告被判無罪。


在10年之後,張健華再因涉嫌性犯罪被起訴,同樣是因當事人作供問題而無需負刑責。


根據香港現行的《殘疾人士院舍規例》和《殘疾人士院捨實務守則》,內容主要是針對院舍的硬體設施,其中稍微提及到有關性侵處理的地方在事故報告與投訴紀錄的部分,不過這部分對院舍的約束性極微,即使有投訴紀錄,也不會對院捨實際運營帶來影響,因為投訴紀錄在案後,會有專人檢查,但該規則實施以來,被成功檢舉的殘疾人士院舍一家都沒有。


福利機構的性侵案頻發


康橋之家事件不禁令人聯想到最近審判的「百色助學網」負責人王傑的案件,王傑依仗其助學人員身份,強姦多名受助女學生,以助學金要挾女學生「陪睡」,還拍攝與女學生性交的視頻。

香港版《熔爐》?殘障群體說不出的性權困境



王傑


今年10月13日,王傑因強姦罪被判15年。但受害女生卻還會擔心他刑滿後,會對她們實施報復。


根據對王傑案件的報道,受害的女生都長期有創傷後遺症,甚至試圖自殺,但她們又迫於種種壓力一直不敢揭露事實,也不願在法庭上公開作供。而殘障人士被性侵後,更難發出自己的聲音,有社工表示,遭遇性侵不僅對受害者心理造成傷害,還有受害者因此懷孕或染病,但她們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系列後續問題。


這類利用福利機構職務便利對殘障人士施行性侵的案件並不在少數:


2011年,瑞士一名醫生在過去的28年中,以治療師身份在德國和瑞士9家醫院和福利機構工作,性侵接受其治療的精神殘障者和部分肢體殘障者,受害者人數超過100人,其中超過一半人當時尚未成年。


2013年日本兵庫縣的智力障礙兒童福利院男職員涉嫌性侵一名未滿18歲的智障少女而被捕。


2015年,澳洲健康與人類服務部(DHS)稱,一名前員工向警察局自首:在殘疾人服務部門工作時,存在性侵療養所的殘障人士的違法行為。


而幾乎每年都有發生在福利院等機構的兒童性侵案被披露。

香港版《熔爐》?殘障群體說不出的性權困境



《熔爐》劇照


此外,殘障人士的家屬對性暴力的敏感度也並不高,根據香港媒體報道,專門協助性暴力受害人的東華三院芷若園在2007成立至2014年,共收到76宗智障人士受性侵犯個案,個案近年出現顯著升幅,而2014年接到個案數量比2013年同比上升41%,但這些個案中只有1%是受害者家人求助的,其餘的都是由社工、警方或醫護轉介。


殘障者的性權尷尬


目前針對康橋之家事件的討論,大部分都集中在殘疾人院舍管理機制、司法系統等方面,輿論上,這就是一個「弱勢殘障人士被性侵」的令人憤懣不平的案件,但很少人會關注到殘障人士的性權尷尬:面對性,殘障人士在被侵犯時,無法說不,在日常中,也無法說要。

香港版《熔爐》?殘障群體說不出的性權困境



殘障人士常被「無性化」


一位自閉症家長在惟工新聞上發表了一篇《讓智障人士『可以說不,也可以要』康橋之家事件後談智障人士性公義》,文中指出,在主流話語對施害者的責罵和對受害者的同情中,隱含著殘障人士屬於弱勢、無自主性的性負面想像,這種把殘障人士弱者化的「保護」觀點,常常導致殘障人士的性權被忽視。


作者提到像康橋之家這類具有公共性的院舍,應該思考如何去看待在其中生活的殘障人士的性?在這些院舍里生活的殘障人士,可以如何談戀愛,如果有同性戀者或跨性別者,又要如何對待,這些現實而複雜的問題往往被忽視。

香港版《熔爐》?殘障群體說不出的性權困境



《有愛無陷》一本講述身心障礙者情慾故事的書


2004年,香港復康聯盟發表的《照顧者對智障人士性需要意見研究報告》中表示,大部份的受訪照顧者均能接受智障人士在公眾地方進行與性有關的活動,例如拖手,拍拖等一些較初步的性活動。但當談及進一步的行動,如接吻、擁抱等,均表示未能接受。


事實上,從一些個案中反映出,對殘障人士性需求的忽視,也為試圖性侵的人帶來「方便」,缺乏正確的性教育的殘障人士,更容易被誘騙,芷若園署理主任廖珮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智障人士和一般女性一樣,對性和愛都有憧憬和渴望,但由於她們比較單純及不懂得拒絕異性,結果就被施虐一方有機可乘。


甚至在張健華涉嫌非禮案的庭審中,辯護律師也拋出異性交往的問題來提問受害者,而當智障的受害者面對這些問題顯得害羞又被逗笑後,法官則歸納為受害者容易被人引導、前後口供不一,但是一個提到交男朋友會害羞會打趣的殘障女性,難道就不能是一個非禮案的受害者嗎?這背後也隱含著對殘障人士「無性化」、「弱勢化」的刻板印象。

香港版《熔爐》?殘障群體說不出的性權困境



台灣為重度殘障人士提供性服務的NGO手天使


這位自閉症家長總結道:「反性暴力,只是個開始。下一步,我們可深入再思考尊重智障人士性權利的實踐可能......期待未來,我們都略盡棉力,讓智障人士有更多『可以說不,也可以要』的空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GOCN 的精彩文章:

一個波蘭禁止墮胎法的犧牲品
我跟波蘭的90後女權主義者聊「黑色抗議」
如果《京華時報》在台灣,能轉型成新媒體活下去嗎?

TAG:NGOCN |

您可能感興趣

新媒體藍皮書顯示:網紅群體越來越職業化!而自媒體呢?
電子寵物進化出 AI 來治癒群體性孤獨,你要不要養一隻?
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群體謀殺
「壞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因素,高危群體怎麼吃才能化險為夷?
神秘的特殊群體:裸體主義
群體無意識的悲哀
鄧祁候滅國:群體生活中的障礙
《群體性孤獨》:猶如一次回望,問題依然是問題
《寄生獸》弱勢群體如何安生?
誰才是愛情里的弱勢群體
電商平台如何打造有粘性的顧客群體?
印度的性無能者群體,俗稱「海吉拉」,無奈選擇從事賣淫
噬菌體之間的信息傳遞和群體決策
無言之觴:醜化中國尼眾群體的歷史何時終結?
憨厚動物單挑猛獸群體,其中的震懾力看呆眾網友
弱勢群體的銀行,難道是弱智么?
變性人 真是奇葩的群體
秘魯異裝男童妓群體:特殊癖好引發的畸形「產業」
國民大生活,袁姍姍為影視圈弱勢群體「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