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何為養生,如何養生;聽聽中醫藥學者論中醫養生

何為養生,如何養生;聽聽中醫藥學者論中醫養生

養生和生活的關係決定了養生觀點的多面性。那麼,什麼是養生?為什麼要養生?如何養生?讓我們聽聽各位學者如何理解養生,領略養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

何為養生,如何養生;聽聽中醫藥學者論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的預防觀。

何為養生,如何養生;聽聽中醫藥學者論中醫養生

王新陸教授  全國政協常委,  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

《黃帝內經》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喻示人們從生命開始就要注意養生,在健康或亞健康狀態下,預先採取養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於未然。這種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哲學思想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天人相應、形神兼具的整體觀  中醫養生理論,特彆強調人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化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會的人。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已經感覺到的客觀事實。

調整陰陽、補偏救弊的平衡觀  在人體正常生理狀態下,保持陰陽相對平衡。如果出現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會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病理狀態。人體養生離不開協調平衡陰陽的宗旨。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的辯證觀  生命在於運動,因為運動是生命存在的特徵,人體的每一個細胞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著,只有保持經常運動,才能增進健康,預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壽。

何為養生,如何養生;聽聽中醫藥學者論中醫養生

王琦教授  北京中醫藥大學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中醫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預防學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醫藥奉獻給人類最先進、最超前的思維。「治未病」的實質是「人人享有健康」。發揮中醫學特色和優勢,以「治未病」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同時,在醫學邏輯上,下圖闡述了醫學和治未病的關係:

何為養生,如何養生;聽聽中醫藥學者論中醫養生

養生文化和養生學與社會醫學、心理醫學、預防醫學、行為科學,甚至是天文地理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下圖表現的就是中醫這種博大精深的內涵。

何為養生,如何養生;聽聽中醫藥學者論中醫養生

能否健康長壽,不僅在於是否懂得養生之道,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否把養生之道貫徹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何為養生,如何養生;聽聽中醫藥學者論中醫養生

楊志敏教授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養生要注重五個方面的平衡。分別是人與自然的平衡、人與社會的平衡、人體陰陽的平衡、人體臟腑的平衡、氣血經絡的平衡。而在這其中,對於當今社會,人們尤其要注意人與社會的平衡。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心態是最為重要的。常觀天下之人,凡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間默者壽。蓋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壽」。

總結起來,就是溫和、善良、寬宏、幽默。

心理平衡的10條要訣:  對自己不苛求;對親人期望不要過高;不要處處與人爭鬥;暫離困境;適當讓步;對人表示善意;找人傾訴煩惱;幫助別人做事;積極娛樂;知足常樂。

現代社會,緊張的工作、巨大的壓力,都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因素,是人類益壽延年的障礙。而人作為社會的主體,不可能割斷與社會的各種關係,這就要求人類通過不斷地自我調適與所處的社會環境達到平衡。《內經》中提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說保持心情平和,恬淡虛無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關注微信公眾號「神農養之道(shen nong yang)」,獲取更多專業養生知識。

每天學習一點點,為身體健康做儲備。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養生——大暑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與道醫養生有何異同?
中醫養生 夏至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法之脾胃養生
中醫養生:臟腑養生按摩療法
中醫養生的尤物——姜的養生法
中醫養生,女性九種體質該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寒露時節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經絡養生操
中醫養生——大雪節氣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自製五道茶 保健又養生
什麼是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有什麼講究之處 學習正確中醫養生方法合理養生
論中醫養生之道,為什麼京劇也可以養生?
「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常識」經穴養生之推拿
中醫養生:秋冬季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長壽健康7秘訣 中醫教你如何養生 不收藏後悔
中醫養生法
中醫養生的7個小技巧 看古人告訴你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