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個病例的啟示
人們認為,對於高血壓病採用「降壓」方法,是天經地義的,都會接受治療。然而,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高血壓病有寒熱之分,熱性高血壓可使用「降壓」方法,而寒性高血壓則不可。請看下面三個病例:1)、張××,男,64歲,湖南錫礦山礦務局職工。因患高血壓、左側腦血栓,後腦痛,手足麻脹,並時時出現「心」部疼痛,類似心絞痛,較為劇烈而持久,可達數小時。發作時,面色蒼白,煩躁不安,出冷汗,呼吸困難,心穩不住,有死亡的恐懼。每天須服硝酸甘油3次,且腳跛行動困難。多醫治療無效,於2005年11月8日前來診治。據患者說,因高血壓服降壓藥,逐漸出現精神緊張心部疼痛。
我們認為,患者腳冷,且全身有畏寒感覺,寒氣本下流,不予降壓治療,從痰瘀養心著手,擬如下處方以試探:防風8克 杏仁10克 桃仁8克 土鱉6克 棗仁10克 柏子仁10克 制南星8克 青蒿10克 鱉甲12克 天麻12克 法夏6克 浙貝母6克 當歸12克 阿膠10克 全瓜蔞10克 太子參30克 。
11月13日,心窩痛明顯減輕,大便可以,因感冒出現乾咳,即於上方加麻黃5克、枇杷葉8克。去防風、太子參;減制南星為5克。
11月18日,咳嗽明顯減輕,痰已能咳出,未出現心部疼痛,硝酸甘油已完全停止服用。更方如下:羌活3克 獨活5克 桑寄生10克 桃仁6克 莪術6克 膽南星8克 阿膠10克 全瓜蔞12克 全蟲3克 棗仁8克 柏子仁8克 當歸12克 鱉甲12克
12月9日,自感舒適,麻脹感減輕,即於上方加川牛夕12克以降壓。服後即心部發痛,急去之;加桂枝8克、升麻5克。12月20日,因天氣大變,氣溫下降,心痛又發作一次。於上方中加附片8克,去全蟲。1月13日,心痛緩和,即進補中益氣湯加味:生芪15克 党參12克 白朮10克 當歸12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 棗仁10克 柏子仁10克 附片6克 桂枝8克 天麻10克 桃仁8克 陳皮6克 炙甘草6克。
從此,心部疼痛再沒有發作,且腳行走有力,調理一個月,自行停葯。
2)、鄒××,女,69歲,冷水江錫礦山礦務局職工醫院診斷為高血壓(190/100)、氣管炎、冠心病、糖尿病,服降壓藥已一年多,頭汗直流,雙手冰冷,頭暈出氣不舒,胸悶,不能費力,腿發顫,從汽車站到「心連心」超市,大約300米遠,要走一個小時,每走三步要停下來休息。近20多天來暈倒過四次,且一年來出現過一次大的心絞痛。認為是胃痛,幾乎都是由寒引起,大小便通暢。於2006年2月17日前來就診。
綜上所述,診斷為中氣下陷。此中氣下陷全由過分降壓所引起,即主以補中益氣湯加味治之:防風8克 生芪15克 太子參30克 當歸12克 白芍15克 棗仁10克 柏子仁10克 升麻5克 柴胡5克 天麻12克 川芎15克 白朮10克 茯苓12克 丹參18克 鬱金10克 炙甘草5克,囑咐病家陸續減降壓藥。
2月22日,自覺輕鬆,能多走幾步了。近兩天出現咳嗽,一天要咳三次;腳仍然涼。更方如下:
麻黃6克 杏仁10克 枇杷葉8克 法夏5克 浙貝母8克 生芪12克 淮山15克 桃仁6克 棗仁10克 柏子仁10克 全瓜蔞10克 遠志8克 白朮10克 茯苓12克。
2月27日,已停服降壓藥,咳嗽緩和,自感輕鬆多了,又能多走幾步了。近來心窩至臍出現不少瘡癤小點,不癢,大便不通暢:防風8克 銀花8克 連召6克 蒲公英10克 僵蟲8克 桃仁6克 鱉甲10克 棗仁8克 柏子仁8克 瓜蔞仁15克 丹參15克 鬱金10克 赤芍15克 太子參24克 法夏6克。
3月4日,身感輕鬆舒暢,行動自如,完全恢復了以前的體力,從汽車站一氣可以走到「心連心」超市不用休息了。只大便有些不通暢。囑咐用膠囊裝玄明粉3克,兩天後大便通暢,即自行停葯。
3)、張××,男,54歲,錫礦山礦務局職工。患高血壓、支氣管炎,每天早晨乾咳很重,聲音洪大,往往咳得氣接不上來。平素煙抽得多,咳嗽十幾年,異常痛苦。曾到外地治療多年,花了不少錢,不但病不少減,病情反而日益惡化。於2005年10月26日前來診治。當即主方如下:石菖蒲6克 遠志8克 棗仁10克 柏子仁10克 玄參12克 生芪15克 太子參15克 知母10克 丹皮12克 桃仁6克 莪術6克 全瓜蔞12克 葶藶子8克 枸杞12克 魚腥草12克 囑其陸續減降壓藥。
11月5日,吐痰甚多,小便通暢,氣接不上來的現象大為減輕,咳也隨之減輕,但大便仍每天2~3次。去菖蒲,知母減為8克,太子參加至24克,再服10劑。
12月4日,咳已基本緩和,為了證明療效,自行停葯半月,咳不反彈,然大便仍溏。原方加薤白10克。
12月24日,已完全不咳,大便已轉正常,即調理收功。
上述三個病例,均系高血壓病,醫院均從「降壓」處理,可是「降壓」的結果,都使病情加重:前三例都因「降壓」而並發冠心病,後一例使咳嗽頑固而致無法可治。均為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都有「痛不欲生」的念頭。我們認為,這三例高血壓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腳冷或全身有畏寒的感覺,屬寒性高血壓病。為了進一步證明寒性高血壓病不可降壓之事,我們又記錄了一個由高血壓病降壓而引發心臟病的完整過程:李××,男,54歲,湖南錫礦山礦務局幹部。近來患高血壓病,檢測血壓為160/100,服了六天「尼群地平片」降壓藥,每天一粒,開頭降為100/60、110/70,加服半粒,近一、二天血壓又增高為160/100,昨晚出現胸部左邊有鑽痛感,腳涼、雙手有畏寒感覺,大便每天2~4次,腹微微痛,痛就要上廁所,左邊與後腦有不舒感覺,雙手握力不足。顯然加重了陽虛,引發了肝脾下陷,我們反其道行之,使用「升壓」方法,也就是中醫的所謂「提升肝脾」法,此例病情立即好轉。此為「寒性高血壓」患者,踩出了一條新途徑。其所使用的藥品為四君子湯與補中益氣湯所組成的藥物。四君子湯(党參、白朮、茯苓、甘草)與補中益氣湯(黃芪、人蔘、白朮、炙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經實驗研究表明均有抗突變及抗腫瘤的作用。
以四君子湯對不同危重雜症的應用,並不是否定辨證。這是因為各種不同的疑難雜症常有一些共同的癥狀:疲乏無力,面色少華,脘腹不舒,隱隱作痛,腹脹與便溏或泄瀉等癥狀。按照中醫辨證都可辨之為脾虛。李東垣說:「推其百病之源,皆因飲食勞倦,而胃氣元氣散解,不能滋榮百脈,灌溉臟腑,衛護周身之所致也」。所以,以健脾治療各種疑難雜症是有可靠的理論根據和臨床實效支持的。當然,脾虛與氣虛關係密切,且常為因果,所以在臨床上有「善治氣虛者,多從健運脾胃著手」之說。有人用四君子湯對胃癌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做過實驗研究:用二味葯、三味葯、四味葯的不同配伍對胃癌細胞的殺傷作用沒有比相應的單味減少,或相等,或有所增加,其最大的殺傷配伍是四君子湯全方,即四葯同用。說明四君子湯的配伍方法有其明顯的合理性,並提示「茯苓」在本方配伍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通過實驗研究,四君子湯與補中益氣湯均有顯著的抗突變作用,但兩者相較,四君子湯的作用不及補中益氣湯的作用強,即補中益氣湯抑制癌細胞高於四君子湯。
二、高血壓病的病理基礎—痰瘀互結
痰和瘀的形成,是肝脾虛弱所引起。首先是脾胃受損,使脾不健運、輸轉失常,則水谷精微之一部分變為濁脂,進入血液而使血脂升高。其次是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血中之濁脂不能及時疏泄,留而不去,反過來又阻礙脾胃運化之氣機,造成新的濁脂生成,如此互相影響,愈積愈多,不得清化而變為血中之痰濁。血中之痰濁直接阻滯血氣的運行,形成瘀血,這是脈管內形成瘀血的主要原因。血中之痰濁是痰與血的混合物,是造成痰瘀互結的初始階段。這種病理狀態持續發展下去,痰借血體,血借痰凝,凝血為瘀,痰瘀相結,著於血脈,血脈上凝著之痰瘀結塊使脈管本身受損,局部氣血的運行和溫煦受阻,日久膠結不解,凝之愈堅,此腦中所謂「高血壓」、「腦血栓」等腦部疾病之所由來也。
人的正常生理,有賴於腦之陰陽平衡;人之病理,常出現腦之陰陽失調;人之死亡,乃腦之精氣決絕。所以陰陽失調是腦病的基本矛盾。氣為陽,血為陰,對腦來說,氣為陽氣,血為陰精。說明腦病的基本矛盾是陰精陽氣失調:陽為陰之主,陰為陽之基;陽氣一有郁滯,就會產生氣滯,氣滯不但津液凝滯而為痰,而且影響血液的運行而成瘀,此腦中痰瘀之所由來也。腦中既生痰瘀,即耗損陰精陽氣而虛弱。這就是「提升肝脾」治療高血壓病的病理基礎。
以「提升肝脾」來治療寒性高血壓病,為治療高血壓病開闖了一條新的途徑,也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