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冬天給飯菜保溫的一種器具,有點像電飯鍋

古人冬天給飯菜保溫的一種器具,有點像電飯鍋

古人冬天如何給飯菜保溫?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天氣越來越冷,盛出的飯菜很容易冷掉。在沒有電飯鍋、微波滬、保暖箱的古代,這怎麼辦?這其實一點不用擔心,從記載來看,古人食物保溫方法很簡單,更實用,即使在今天仍好使——先秦時已有專用器物「溫鼎」,後來還有「溫爐」、「染杯」、「溫碗」等一系列加熱、保溫用具。

現代的電飯鍋都有保溫功能,不斷加熱、保溫,以保證食物不冷。這種原理的食物保溫,早在新石器時代已開始使用,商周時期已相當成熟——考古出土的「溫鼎」,就是這種保溫鍋,只不過不是使用電能,而是通過柴、木炭等燃料來實現,可視為一種原始「電飯鍋」。

古人冬天給飯菜保溫的一種器具,有點像電飯鍋圖:新石器時代陶溫鼎(南京高淳出土)

筆者見到年代最早的一隻溫鼎,是出土於南京的「四足雙層方陶鼎」。1989年5月,人們在南京高淳縣固城鎮檀村東南一大土墩挖水渠時,發現了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朝墩頭遺址」。南京博物院與縣文管所對此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就有這隻已殘破的四足雙層方陶鼎,鼎的下層可放置燃料,給食物加熱、保溫。

到青銅時代,這種食物保溫器物做得已相當精緻和講究。現代考古出土的商周溫鼎,有圓形、方形、異形等不同器型。既有封閉結構,也有保留著新石器時代特徵的敞露結構。1989年從江西新干大洋州商墓中,出土的一件溫鼎,便是封裝式的,現收藏於江西省博物館。

古人冬天給飯菜保溫的一種器具,有點像電飯鍋圖:獸面紋雙層底銅溫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

江西這件溫鼎器形相當精美,定名為「獸面紋雙層底銅方鼎」。據《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輯粹》一書介紹,此鼎系兩次鑄接成形,活門先鑄,鼎體渾鑄,並與活門相連,「整個器物造型奇特之處在於夾層,可在內放置炭火,保持鼎內食物常溫不冷。」

同形制的溫鼎,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一件。在類似結構帶門結構的溫食器物中,已出土不少,比較獨特的是1976年12月,從陝西扶風縣庄白村西周青銅器窯藏出土的「刖人守門方鼎」(見下圖),現為陝西省周原博物館藏品。

「刖人守門方鼎」,獨特在其爐膛正面所鑄的兩扇門上,右門外浮雕刖足者(被砍左足)持一插關,這與史書「刖者守門」的記載相符;左門有虎頭關口,兩側鑄方孔窗戶,爐底鏤有5個小方孔,可出煙,通風助燃。

古人冬天給飯菜保溫的一種器具,有點像電飯鍋圖:刖人守門方鼎

敞露結構的溫鼎又稱「盤鼎」,顧名思義,鼎下有供放置放燃料的托盤。1992年從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3號墓(晉武侯夫人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銅溫食器,上有「晉侯作旅鼎」五字銘文,就是這種盤鼎:腹略鼓,雙附耳,三卷尾鳥形扁足,三足連鑄有圓形托盤,盤底有3個「十」字形鏤孔。

古人冬天給飯菜保溫的一種器具,有點像電飯鍋圖:戰國盤鼎(下帶托盤,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3號墓出土)

說明:梧桐樹下戲鳳凰是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內容以歷史、考古、盜墓、風水、收藏為主。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倪方六原創,有版權,使用請聯繫作者,微信公眾號jsnjnfl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台北故宮藏品中有一件寶物,令大陸眼饞,比國博后母戊鼎還珍貴
漢武帝渴望長生不老,他是這麼做的
摸金校尉:盜洞是這樣挖出的
僅憑一把洛陽鏟,盜墓者是如何弄清深埋地下棺材擺放位置的?
銅熏爐里的「長生不老術」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人冬天如何給飯菜保溫?古人的「電飯鍋」
古人冬天如何給飯菜保溫?溫鼎:古人的「電飯鍋」
飯菜保溫一夜還能吃嗎?
爽口下飯菜,讓你整個夏天都有食慾!
夏天這麼熱,最愛這樣煮飯,香噴噴,飯菜一鍋出,連汗都不流一滴
夏天吃什麼,有了這些下飯菜胃口大開!
白米飯上澆兩勺 這樣的下飯菜 我能吃十碗飯
拌著白米飯,吃著大米粥,沒肉都能吃一大碗的下飯菜
米飯的新吃法,香噴噴的飯菜一鍋出,好吃又養生!老人孩子都愛吃
飯菜一鍋出,電飯煲燜飯大全!就是這麼簡單
這樣煮米飯,葷素搭配飯菜一鍋出,超省事又入味,比煲仔飯好吃!
給家人做這樣的美味飯菜,每天吃的飽飽的!
你最愛吃的下飯菜是哪個?
傳統古方秘制下飯菜,不愛吃飯的我,搭配這些辣椒醬竟然吃了三碗
東北人最稀罕的下飯菜,一口氣幹掉三碗飯,在飯店你可吃不到
好吃的下飯菜
吃飯覺得味道奇怪,直到發現這一幕,差點沒把一個月的飯菜吐掉
有了這幾道下飯菜,你一碗米飯夠吃嗎?
便宜又好吃的下飯菜,香辣過癮,一口氣幹掉三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