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住」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住」


百法略說(155)


心不相應行法之「住」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住」



文 / 心愚


前面我們學了「生」和「老」兩個概念,都是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下面我們繼續學一個,叫做「住」,也是跟我們關係密切的概念。我們先看看窺基大師的解釋:

住者,有位暫停。


窺基大師說,什麼是「住」呢,就是「有位暫停。」這裡的「有位」是「四有」裡面的「有」,四有是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對吧?那麼這裡講的「有」呢,主要是指在「生有」和「死有」之間叫「本有」的階段,這個「本有」似乎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可是又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連續性,如果你要看其中任何的一個時間點的話呢,也可以說是處在一個「暫停」的狀況,那麼這就叫做「住」。在這個「住」的階段前後剎那相比較呢,後面一個剎那就可以假名為「老」。


我們再看看普光法師的說法,是這麼說的:


相續不斷,名之為住。


前面窺基大師說了,在有位來說每個點都是一個暫停,但將它們連起來,似乎就是一個比較真實的穩定的狀態了,這就是住。大家還記不記得以前說過的那個例子,比如有個人在晚上輪動一個火球,遠處高處的人看見了,就會以為這邊有一個火環,對不對?雖然它是剎那變化遷流不息的,但在這個階段,因為相續不斷,所以看起來似乎是個穩定的過程,那麼就假名為「住」了。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住」



我們繼續看一下《瑜伽師地論》裡面的說法:


諸行生已,即時未壞,正觀為住。


大論裡面說呢,諸行已經生起了,但還沒有滅壞,那麼這個過程,就叫「住」。

最後我們看看《雜集論》裡面的解釋,是這麼說的:


住者:謂於眾同分,諸行相續不變壞,假立為住。


《雜集論》里首先還是標明這個「住」要詮釋的對象,是有情眾生,這個眾同分有情的諸行處於相續的過程之中,在沒有滅之前,把它假名安立為「住」。


「住」這個概念呢,其實也很簡單,說白了就是我們從生下來開始,到死掉之前,這個時間段。但是,仔細分析和體會這個「住」的含義,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我們活這一輩子,其實只是根據諸行相續而假名安立的啊,那麼進一步就得仔細思考了,「我」到底是啥東東呢?「我」是真實存在的嗎?有了這樣的思考,才會逐步的去斷除我執和由此而生的種種煩惱。

大象佛學圖書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濟群法師評印順法師的「大乘非佛說」
元聞法師:在家人可以公開批評出家人的錯誤嗎?
購書記:《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惟賢長老談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的傳承
購書記:《中國漢傳佛教建築史》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時」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相應」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數」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方」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無常」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生」
百法略說 心不相應行法之「流轉」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滅盡定」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勢速」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次第」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無想報」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和合性」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不和合性」
百法略說何為「心不相應行法」(下)
抄经是重要的的修行法门 十大功德不可不知!
萬行法師:一心不亂做事就是修行
抄經是重要的的修行法門 十大功德不可不知!
穩妥又方便的修行法門
娛樂圈通行法則:撞衫不可怕,誰丑誰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