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相應」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相應」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相應」



百法略說(159)心不相應行法之「相應」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相應」



「相應」這個詞,也是很常見的,大家都還記得吧?前面就講到過相應行法和不相應行法,前面學過的心所法是與心「相應」的,咱們現在學的心不相應行法就是「不相應」的,對不對?那麼,到底什麼叫「相應」呢,我們看看窺基大師的解釋:


相應者,因果事業,和合而起。或曰,此之總名不相應行法,今名相應者何耶?蓋名不相應者,簡前相應心所而已。此相應者,乃前三法上事業和合之謂,豈相濫乎。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相應」



窺基大師說,什麼是相應呢,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諸法的事相和行業,都是有因果規律的,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這些諸法的事相和行業的因、緣、果的關係,就是相應。然後呢,窺基大師在這裡還提了一個問題,說我們現在正在學「心不相應行法」的內容,為什麼在這裡面出現了一個叫作「相應」的法呢?窺基大師說,這裡的這些法叫做「不相應行法」,主要是為了跟前面的與心相應的心所法區別開來;那麼這裡所說的這個叫作「相應」的法,乃是前面的三法(即心法、心所法、色法)的事相和行業上安立的,是根據前面三法的事相、行業上的和合來安立的,就是說,是根據前面三法互相之間的關係而安立的概念法,實際上並非是與前面三法相應,這個跟心所法是不能搞混了的。


我們在看看普光法師的注釋,是這麼說的:


因果相稱,號曰相應。

普光法師的說法還是很簡潔,他說,諸法的這個因和果是相對應的,這就叫做相應。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相應」



窺基大師和普光法師的解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略,我們參考一下《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裡面的說法,這個比較詳細一些:


相應,指心、心所法或色法之和合聚集而不相離。如《大毗婆沙論》卷十六雲︰「要與他合,方名相應。自於自性無他義,故不名相應。」《俱舍論》卷四亦云︰「或名相應,等和合故。」同書卷六又謂所依、所緣、行相、時及事等五義平等,稱為相應。但《成唯識論》卷三僅立時平等、所依平等、所緣平等、事平等四義。《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五依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心、心所法之相應現起的差別分類,謂有不相離、和合、聚集、俱有、作事、同行等六種相應。略如下列︰(1)不相離相應,謂一切有方分之色與極微處互不相離,此因由諸色等極微所攝於同一處所互不相離故。(2)和合相應,謂極微以上一切有方分之色更互和合,如濁水中地水之極微更互和合。(3)聚集相應,謂方分之聚色展轉集會,如二泥團相擊成聚。(4)俱有相應,謂一身中之諸蘊、界、處,俱時流轉,同生住滅。(5)作事相應,謂於一所作之事展轉相攝,如二苾芻隨一所作,更互相應。(6)同行相應,謂心、心法於一所緣展轉同行。若更細分其義,則有他性相應、不相違相應、同時相應、同分界地相應、有一切遍行同行相應、有染污遍行同行相應、有非一切時同行相應、有分位同行相應、有無間同行相應、有有間同行相應、有外門同行相應、有內門同行相應、有曾習同行相應、有未曾習同行相應等十四種。其中,前五項系就色法而言,後一項則約心、心所法而論。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相應」



這裡呢,也是說,相應的意思基本等同於「和合」,就是指心、心所法或色法之和合聚集而不相離。我們說到諸法之間的關係,首先要知道這個關係是假立出來的,本來互不相干的東西,它們之所以有關係是我們賦予它們的。好比大家現在同一個教室裡面上課,那麼大家互相之間叫「同學」,這個「同學」其實只是一個關係,是我們假名安立的一個概念,實際上大家都只是一個個獨立的人而已。那麼這個關係主要是用名言來表示的,名與名之間,句與句之間,是有因果關係、並列關係等等各種語法關係的,我們前面學六離合釋,依主釋、依士釋就有點這個意思,比如「相違釋」就是並列關係,對不對?這個諸法的相應從因果上來講,就是各種的事相和行業,但是如果往深處體會呢,哪有諸法的真實存在?那麼所謂的諸法相應是什麼呢?就只能是從名言上來講,是各種名言層面上安立的概念了,也就是你自己構造出了一套名言概念,然後將它們套在諸法的事相上,這樣才有了因果關係,而不是說有什麼外在的諸法事相,它們本來有一種因果關係,被你認識到了,給它歸納出來了。


那麼在《百科》裡面呢,後面還比較詳細的講了一下「相應」的類別,有講到六類相應,如果細分的話,就有更多的情況了,這個大家自己看看,不是很難,我們就不多細說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允通法師:何謂「獅子蟲」?
千聊直播預告:《佛說三品弟子經》導讀
善良若被人利用,可否減退慈悲心?
天台宗三種止觀簡說
無以大海內於牛跡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時」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住」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數」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方」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生」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無常」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勢速」
百法略說 心不相應行法之「流轉」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滅盡定」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無想報」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和合性」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次第」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不和合性」
百法略說何為「心不相應行法」(下)
為何與法不能相應
解行相應
如何選擇與自己相應的法門?
能夠與法性相應就是見佛
不知苦,則無法與凈土修學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