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海經》其實是人類最原始視野及思維的記錄

《山海經》其實是人類最原始視野及思維的記錄

很小的時候我就好奇,狗和貓眼中的人類和世界是怎麼樣子的?當以這個角度來看山海經,裡面所說的一切就有跡可循起來!

如把「國」理解為生物群落後,經常出現的某某生物出現後國家大亂的不就是猛獸出現在生物群落或原始人類聚集點引起的恐慌嗎?山海經里說的全身長毛,拿根樹枝,見人便笑的一國人不就是猩猩嗎?

山海經是某個強大部落勘測或尋求資源時(所以有許多關於礦產、生物、水文等的記錄)遍歷中華大地記錄下來的各部族的記憶,有遠有近,所以有些看起來不著調,但依然有所痕迹。

《山海經》裡面有四類生物:

第一類,和現實動物一樣,沒有改變,如耗牛,《山海經》里叫「旄牛」。《山海經·北山經》:"﹝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 郭璞 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長毛。"描敘得很恰當。

第二類,是由於當時的語法結構而出現問題,如何羅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這個其實是上古沒有「觸手」這個詞,結果把其說成「身」。其實很可能就是章魚一類的物種。

其中有一篇關於沒有小腿的人的國家的記錄,讓我找到了遠古中國存在鴕鳥的證據,方位竟然不差!

第三類,是已絕滅物種,或者因為某種原因離開中國人視野的物種。這個最典型的是犰狳。《山海經·東山經·余峨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類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犰狳,其鳴自詨,見則螽蝗為敗。而現有犰狳生活在美洲,是在清朝才再次進入中國人的視野,那麼怎麼可能在上古的《山海經》上被記載呢?如果不是巧合,那就是在上古中國人和它有過接觸。到底是中國人到美洲還是犰狳到中國,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假如孔雀在數千年前也滅絕了而山海經又碰巧有這樣的記載呢「南方有鳥曰孔雀,色斑斕,尾展如屏,屏上千目。」那我們是不是得懷疑這個記載太扯淡了,怎麼會有尾巴上長著上千隻眼睛的鳥?

第四類,是現有物種因觀察角度和思維的神化。當然也有可能是已絕滅種,例如九尾狐:《山海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南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可以想像目擊者因恐慌而造成的觀察與描述不當(有可能是躲在遠處觀察草叢中的野獸,也有可能野獸晝伏夜出,看不清),而往往這類猛獸都會因為恐懼誇張描述,並且世界各地都相信猛獸有神秘力量,吃了對人有某種好處。

而另外一些記錄,如有些不明所以的據比屍,是某一遠古人類部落表明方位和危險的記錄。

理力:有獸焉。其狀如豚(豬的意思),有距(距:這裡指雞爪),其音如犬吠,其名曰理力。 土豚,別稱非洲食蟻獸。

《山海經》其實是人類最原始視野及思維的記錄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音如吟。 跗猴四耳,可能其他也有相同的,不過特徵太少這個更像一點

《山海經》其實是人類最原始視野及思維的記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韓國電視討論:擔心中國收回漢四郡
大家覺得《歷史的天空》與《亮劍》哪個更經典?
滿清篡改歷史,逼迫漢人亂編《明史》
毛主席評價諸葛北伐為何攻隴右而不直取長安
機器翻譯越來越精確,外語學生該怎麼辦?

TAG:天天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圖像與歷史——考古學視野下的敦煌石窟
天人合一,月離於畢——從天文學視野看《詩經》與《三國演義》
《冠樹視野》法國帶薪假期與宗教歷史的淵源
尚易文化陳泓霖老師講解國學熱——《易經》的視野
《冠樹視野》人類需要森林的溫情,自然的慰籍
新視野號傳回冥王星所有數據 冥王星其實很複雜
淡出公眾視野的騰格爾 經典的歌聲永遠迷戀 心酸的經歷令人唏噓
自然主義視野中的「直覺問題」
認同與自省:文化自覺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綜述
唐煎宋點在當代人文視野下的復興與創新
非洲視野駐坦尚尼亞大使呂友清會見丹麥非洲問題學者尼埃爾·罕博士
文旅特色小鎮先行者:雅居樂的全球視野與歷史前瞻
視野▎茶馬,古道
安祿山話里的胡與突厥:國際視野下唐朝文化、族群和語言的分野
眼見為「虛」——拓展我們視野的光學科技
視野:《宗教與哲學:西方視域中的互動關係研究》
楊麗娟:「微課」里蘊藏著大「視野」
講座︱李懷印:世界史視野下的清朝國家
科技的飛躍,新事物走進人類的視野,歷史走進死亡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