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卦哲學家06期:簡單的康德

八卦哲學家06期:簡單的康德

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奠基人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康德用「三大批判」奠定了自己在哲學界的地位,康德的研究者沃爾什用這樣一句話總結康德的哲學理論:他希望用科學的權威並維護道德的自治。


康德理論的最大特點是:難懂;但是,康德人生經歷的最大特點卻是:簡單。


留守家鄉的成功青年

不知道為什麼,在讀完了《康德傳》這本書之後,我最大的感慨竟是想通了為什麼馬雲要留在杭州而不是成為進京的外省青年。


當我們追尋這位牛人的生活軌跡,以期發現幫助他成功的秘訣時,我們驚訝的發現,他的一生,嚴謹的就像一塊始終上好了弦的手錶,波瀾不驚的,有條不紊的,始終朝著一個方向,不曾停歇的,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成功了。難怪有人如此比喻康德的一生:是一組規則的動詞:起床、喝咖啡、寫作、講演、進餐、散步。他的活動區域甚至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生活的小鎮:德國柯尼斯堡。不過這個地方也不是普通的地方,它曾經作為東普魯士的文化中心而存在過,現在歸俄國了。


康德的人生經歷對現代青年人來說,最具啟發意義的莫過於:別迷信大城市。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關鍵在於他選擇了哪個行業,而不是他選擇去哪個城市。


康德在柯尼斯堡通過寫信或者書籍與外部世界交流和溝通,其他時間便是專心研究自己的學問:兩耳不聞窗外事。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梳理康德的一生,似乎也無非是一名大學畢業生留校執教後的爬梯子:獲得教師資格證、當上助教(康德當了15年助教),這期間也不少不了為了維持生活而拚命上很多很多的課,賺課時費,謀得學生們的好評,然後,發表論文,評職稱當教授、然後退休,功成名就。康德是首位以哲學專職教師為職業謀生的現代專業哲學家,後來費希特、黑格爾也相繼模仿。

所以,康德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告知廣大青年:如果家鄉有機會給你,就別往大城市擠,免得把自己擠丟了。


你看,馬雲把這條實踐的多好。


時尚的康德


我們都知道,康德是非常講究原則的一個人。這種原則性,除了理性與道德,還體現在方方面面。


比如說穿衣打扮。印象中,我們以為哲學家多是不修邊幅的,或者凄凄慘慘戚戚的,好像一輩子在海牙磨眼鏡片的斯賓諾莎。但是康德卻不是這樣的,他很優雅,甚至有幾分時尚,而且他的衣品觀真的值得姑娘們好好研究一下。

康德的時尚原則是:寧願穿著優雅過度,也不願隨便穿著。寧願做體面的傻瓜,也不做丟臉的傻瓜。康德認為,衣著的顏色應以花朵為鑒,如同大自然不會創造出任何礙眼的事物,所以他所選擇的顏色永遠彼此搭襯。穿著優雅的康德也喜歡和朋友們一起打牌,在一次人類學演講中,康德說,打牌可以修身養性,讓人情緒穩定,習於容忍克制,因此對道德修養有所影響。


可以想像,康德的牌品應該是相當不錯的。


讓人難以想像的是,穿著優雅又牌品靠譜的康德,竟然終身未娶。


難懂的康德


最後,我們總得從哲學大拿康德那裡學點兒什麼,才不負相識一場。

王國維先生當年發現西方哲學中「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這話用在康德身上,倒是恰當得很。他屬於後半句:可信者不可愛。


康德一生寫了很多文章、著作,大部分光從題目上看,就會讓我們暈頭轉向,不明所以。比如說他為了獲得執教資格必須發表一篇論文時,文章的題目是:什麼是使其他事物為真的前提?還有他那著名的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在我們有限的經驗里,我們對於「批判」這個詞兒,多少是有點恐懼的。所以,沒有點兒實力儲備,一般人輕易不敢碰康德的這三本書,有的人,甚至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讀懂康德。


當然,康德也寫過題目為《論優美感與崇高感》這種聽上去可以發表在時尚雜誌里的文章,在文章里,他這樣寫道:我天生是個求知者。我時時感到知識的饑渴,帶著不安的慾望,一步一步探索,時而因有所斬獲而感到滿足。


在康德的諸多斬獲中,其中一條是: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我們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如果不想花30年的時間去弄懂康德,就用3秒鐘的時間記住這句話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說 的精彩文章:

TAG:丹說 |
您可能感興趣

當代:七位哲學家-EP100
93歲哲學家的養生秘訣 就這24個字
水煮日報649期:英國哲學家羅素贈書毛澤東
蘇菲的世界·自然派哲學家(4)月讀第二期
1905年的今天: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出生
史上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
他被西方人稱為「菩薩」在世,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
蘇東坡:廚房裡的哲學家
哲學家的世界:畢達哥拉斯
梁文道:哲學家的死法千奇百怪
著名哲學家葉秀山去世 享年81歲
無聊的我:《海德堡的哲學家小路:今天你哲學了嗎?》
哲學家眼中的9種愚人
哲學家的世界:德謨克利圖的自辯
科學家和哲學家的宗教信仰
烏克蘭少女經歷動蕩與束縛,14歲喪父留美,16歲成為小哲學家
哲學家的世界:收學費的普羅塔哥拉斯
哲學家的年夜飯—2017 雞年除夕夜實況轉播
丹托:從藝術家到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