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樓宇烈:談誠敬

樓宇烈:談誠敬

編者按:誠是不自欺、不虛妄、不妄為,敬是不怠慢、不放蕩,誠與敬構成儒家最根本的價值觀念「孝」之本,亦是中國人做人做事之根本。在國際儒學聯合會儒學與企業管理委員會的儒學論壇上,國學大師樓宇烈教授以「談誠敬」為主題,細細講述了「誠敬」與企業發展的問題,今日,我們將樓教授的講話內容精心整理,希望知友能從中有所獲益。

樓宇烈:談誠敬


樓宇烈

國學大師,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

儒家文化與企業

儒家思想跟我們的企業關係非常深遠。儒學跟商業結合起來就是儒商,一直就有儒商這個概念流傳下來。從事商業也必須要有商道,儒商是我們歷史上流傳最廣、歷史最悠久的概念,一直用儒家的思想來指導我們商業的活動。

孔子《論語》裡面就講,孔子弟子裡面也有商人,他講到義利的關係,我們究竟是見利忘義呢還是見利思義?這就是一個原則。因為我們文化的多元與開放,所以現在不僅僅有儒商這個概念。根據我參加過的一些會議,除了儒商這個概念,還有道商、佛商等。有很多企業家信佛,所以他也希望通過佛教來指導商業;在佛教裡面更注重的是禪,所以也有叫禪商。最近這幾年還有一些信仰基督教的企業家,也提出來耶商這個概念。其實伊斯蘭教跟商業關係也很密切,伊斯蘭教的伊商也是一種重要的概念。總的來講,都是探討這些精神的指導,也就是企業的靈魂,我們要從各種文化的價值觀裡面去吸取,來指導我們企業的行為活動。

從儒家的價值觀念來講,我覺得它有根本,我最近在思考儒家的一些根本的道德概念,我們可以從各個角度來概括,有一個角度值得探究,就是一個根,就是儒家最根本的價值觀念——孝,就是一個字「孝」,百行孝為先。這個根有兩個本,這兩個本是什麼呢?就是「誠」、「敬」;它有三條腿,那就是天下三大德「智」、「仁」、「勇」;它還有四個柱子,那就是「禮」、「義」、「廉」、「恥」。

誠與敬

今天就講「誠」、「敬」,在許多的儒家著作里,在《論語》、《孟子》、《禮記》裡邊,到處可以看到「誠」和「敬」這兩個字,至誠態度感動天下,至誠才能無息,所謂無息是指萬物生生不息,沒有停。如果要一個企業能夠延續不斷地蓬勃發展下去,要靠至誠,至誠能夠感動天。唯天下至誠,能夠定天下萬物之理。天如果不誠,就不能化萬物;地如果不誠,就不能能生萬物。所以,誠是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不管是做人,還是治理一個國家,這個誠都不能丟。

朱熹曾說:「凡人所以立身行正,應事接物,莫大乎誠敬」,這個題目也是整個宋明理學家所討論的中心問題。做人、做事離不開「誠」和「敬」這兩個字。

那麼什麼叫誠呢?誠就是不自欺,不虛妄,不妄為。這是根據四書的《大學》裡面講的,「誠意者無自欺也」。主修誠就是對自己的誠信,只有以誠待己才能夠以誠待人,才能夠以誠待事。所以首先要做到不自欺,不欺暗室,慎獨,不能夠妄為,這是誠。

什麼叫敬呢?敬就是不怠慢、不放蕩,就是不能懈怠,不能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敬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我們禮儀的核心就是敬。禮是要我們報本。敬就是報本的一個體現,我們不能夠忘本,尤其做人不能忘本。

人有三本

我們人從哪兒來呢?生命又從哪兒來呢?又怎麼樣能夠使生命延續呢?維持生命,生命延續。所以《論語》裡面講,人有三本,天利者身之本也。生命又分那麼多類,每一類又都有它的祖先傳承下來。所以「先祖者,類之本也」。因為人類他和一般的生命不一樣,他是一種高級的生命,它不是一個單純的肉體生命,一般的動物都是肉體生命,它在生命的活動中不能夠作主,而是被生存的環境所規定,什麼季節只能幹什麼,他只能吃不能思考。但是人是高級生命,他不僅具有肉體,他還有生命,他的肉體生命受支於它的精神生命。由他的精神生命來引導他這個肉體生命該去做這個或者該去做那個。可以吃這個不可以吃那個,吃的東西要怎麼樣掌握節制,不能過量,過量的話要傷害肉體。所以他要懂得做人的道,一個人的道。

要懂得做人的道理,離不開我們的先人的教育、師長的教育、國家的教育。所以第三個本就是敬師者自知,就是讓人懂得做人的道理。這樣的話就構成了這三個根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因此我們的祖先一直是把天、地、君、卿、師,看作是我們最根本的信仰的對象。長期以來我們自己也忽視了這些,我們不願意認同所謂的宗教信仰,常常會說中國人缺乏宗教信仰,西方人也那麼來說我們。

中國文化的信仰

其實,對於宗教這個概念的理解本身就有問題,如果我們撇開各種各樣的形勢來講,宗教信仰其實它的根本也是在報恩,西方人為什麼要信上帝,就因為生命都是上帝賦予,生命也要靠上帝來維繫,生命還要靠上帝去救贖,所以會去敬畏上帝、禮拜上帝,它的核心,歸根到底就是報恩。

那麼這種報恩的思想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特別是在儒家思想中早就有了,中國人最經常講的一句話:敬天法祖就是報恩。所以敬畏天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信仰核心,中國人老講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靈。這個天也好,這個神靈也好,是值得我們敬畏。

有人會問,天是什麼?神靈是什麼?如果你用一種造物主的理念去思考這個問題,如果天是個造物主,神靈是個造物主,那麼這樣一個觀念在中國文化裡面確實沒有。但是在儒家裡面講的天,它有豐富的含義,剛才講到的自然是天,是萬物的天,就是一個內容。這個祖先也是天,老百姓也是天,王子以民為天。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敬畏天地,生養萬物的天地,也要敬畏我們的天,也要敬畏我們的百姓,沒有敬畏心是做不好事的。所以一個人「誠敬」兩個字他不能忘掉,它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根本。我們一個企業的領導者,我們企業的每個職工,都能夠做到「誠敬」兩個字,我相信我們的企業一定是生生不息,蒸蒸日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人生需要七碗茶
說話有「三愆」,不可不知
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
原來蘇軾貢獻了這麼多成語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靜」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樓宇烈:勉為真君子
樓宇烈——勉為真君子
樓宇烈: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樓宇烈:儒家、儒教與宗教
樓宇烈: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
北大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要對傳統理解、認同和尊重
樓宇烈: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什麼?
樓宇烈:太虛與中國近代佛教
樓宇烈:中華人文精神的兩大傳統是什麼?
樓宇烈:儒學精華造福現代人生
樓宇烈談「大國崛起的文化準備和文化自覺」
樓宇烈:中華人文精神的兩大傳統
樓宇烈:樹立文化自信,用網路傳播中國文化
樓宇烈:當今科學時代 佛教定位何在?
樓宇烈:用儒學智慧治療「現代病」
北大樓宇烈教授:佛教前世今生
樓宇烈:自覺自律精神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根本特點
樓宇烈 中國的品格
樓宇烈:國學百年爭論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