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曾國藩家訓中的管理之道

曾國藩家訓中的管理之道

中國人自古注重庭訓家教,歷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馬光、歐陽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鄭板橋、曾國藩等等,都留有家訓。在這些歷朝歷代的著名家訓家規中,中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與美德才得以流傳。而曾國藩家訓不僅對現代人意義深遠,更對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者也有所指導和借鑒!

曾國藩家訓中的管理之道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其功業無人可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影響深遠。《曾國藩家訓》摘其家書中的精品,運用他修身齊家的具體事例,解讀他繼承先人遺訓、結合自身體會,教導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


同時,他還營造出一個令世人艷羨的家庭,在他的諄諄教誨之下,幾位弟弟均有所成,湘軍與太平軍開戰以後,他們先後應徵入伍、披堅執銳、馳騁沙場,成就功名於一時。兒孫輩更是英雄輩出,其子紀澤,繼志礪學,出為使臣,折衝尊俎於國際間,為中國收復伊犁、奪回主權,從而英名留世。


我們讀曾國藩,學曾國藩家訓精華。到底讀他什麼,學他什麼,就是讀他的思想,讀他的智慧,學他的管理經驗。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都可以從曾國藩的身上找到有用的東西。如曾氏的教育子女的經驗就啟發我們如何培蘊百年企業。


中國的企業很難得有上百年歷史的,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曾氏一個家族為什麼能夠興旺百年而不衰,這是令人感慨的。我們可以通過對摘取「曾國藩家訓」五個精華觀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徵的基本解讀,去映射出現代企業應學習借鑒的一些管理元素。

曾國藩家訓中的管理之道



修身修心—戰略定位


曾國藩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並且一定要先進行修身和養心。做人不能夠自欺欺人,懂得分辨善與惡,待人真誠,做事一定心安理得,不做羞愧的事情,才能夠感到快樂,平和,才能擁有平和的心境。擁有了平和的心境,才能夠用最真實的面孔去面對世間所有的事和人。


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不信口開河,不浮誇,不論什麼事,沒有把握的,就不要去說,自己能力達不到的,就一定不要去隨便許諾,一旦許諾了,無論用什麼方法,一定要儘力的去做。只要你儘力了,你的朋友看到,及時沒有完成,對方也不會認為你是個言行不一的人。

曾國藩在辦「曾家團練」的時候,也是在全國開辦「團練」七八家之後。在曾國藩的經營下,「曾家團練」,後來居上,把隊伍發展成比清軍還強的湘軍。曾國藩把對孩子的修養和辦「曾家團練」發展成為湘軍的思路。


同一境而登山者獨見其遠,乘城者獨見其曠,此「高明」之說也就使現代企業借鑒為:企業要想做強做大,不僅要修鍊自身,更要有一個準確的戰略定位,面對同一片境地,必須坐看深遠,只有登上山峰的人才能見到他的深遠,只有登到城牆上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空曠,這就是所謂的「高明」。


對於現代企業而言,這是一種長遠的戰略定位,對於值得我們企業主們體會與學習。一般一個新企業的產生,都是在別人已經有的基礎開辦的。如何定位?就是與已經有的企業有何不同?是企業生存的關鍵。

曾國藩家訓中的管理之道


剛柔並濟—做穩做強


曾國藩家訓提出: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也就是說,天地間的規則,在於剛柔並濟,不可以偏廢任何一方,太柔軟則沒有力量,太剛硬則容易折斷。


曾國藩認為,只有先自立自強穩固自己的位置,而後以一種廣博的胸懷與隱忍的氣質才能成就大事。在訓練新軍沒有訓練好時,雖然咸豐皇帝三次命令出山應戰,曾國藩就很好的運用了剛柔並濟的應對方法,和和氣氣拒絕皇帝的的聖旨。


曾國藩在無論是辦「曾家團練」,還是帶兵打仗,他從來不投機取巧,總是很抓基礎,狠練基本功。曾國藩創辦的湘軍從建立之初,為使團隊穩定,大膽進行體制改革和創新,員工由世襲制改為招聘制,工資也不由大清集團發放,而是企業自主操作。

這樣,就完全擺脫了對大清集團在產權和人事上的依賴,真正建立了政企分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科學管理的現代企業制度,而且在穩固基礎上,湘軍也逐步壯大。在打仗時候,每一仗都是穩穩噹噹地打,便是速戰,也要穩打,便是奇襲,也要穩攻。後來的蔡鍔練新軍,蔣介石治黃埔,都分外推崇這一點。


所以,在與太平天國公司的市場爭奪中,湘軍公司的業績遠遠勝於綠林公司。作為如今的企業,如果不懂得剛柔並濟管理藝術,很好運用穩中求強、求新、求變的戰略策略,有一點進步和發展,就頭腦發熱,盲目擴充,最後適得其反。大家都想把企業做大做強,如果急功冒進,往往吃敗仗可能就在眼前。

曾國藩家訓中的管理之道



用人勤教—悉心養才


曾國藩對此就,為此,曾氏勤教認為作為領導者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而且必須建立科學的培養的機制,在這方面,曾國藩更是是身體力行、孜孜不倦,其幕僚門生無不對此深為感佩。曾國藩將培養人才的辦法歸納為主要三條:讀書、歷練、言傳身教。


對於現今的企業而言,培養人才的方法可以說也不外乎是:讀書(培訓)、歷練(崗位培養)、言傳身教(領導者的榜樣作用)。曾國藩注重自身修養的一個目的就是希望以自己為榜樣,達到「轉移風俗」之目的,所以他處處留心、不失時機的向下屬進行教育,再言傳身教方面曾氏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


曾國藩注意人才的培訓工作,在很多培訓班上,曾國藩都親自講課,言傳身教,講業務,講精神,講情操,努力讓下屬都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級人才。


與曾氏重視對人才培養為己任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現在很多企業領導對此極為漠視,雖然也能認識到人才的作用,但說到要在培養人才方面出錢出力,大多數企業則直接選擇了去挖牆角。殊不知,這樣做正是做大企業的大忌。


古今中外的無數案例無不表明:成功的領導者或成功的企業、組織其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莫不是立足於在自己培養人才之上的。曾氏勤教培養和使用人才對現代企業提供了如下啟發:


1、企業用人首先要以科學的人力資源流程和程序進行;


2、關鍵崗位的用人,要探其志,察其相,估其力,然後恰當用之;


3、遇有合適人才,應重用不疑。


中外知名的企業或企業家的有關人才培養的言論更是表明這點,柳傳志說:「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人才是利潤最高的商品。松下幸之助說:「松下公司主要是出人才,只是附帶著生產家用電器。能夠經營好人才的企業才是最終的大贏家」。

曾國藩家訓中的管理之道



以和治家—鑄造團隊


曾國藩家風的傳承中很重要一點強調了「和以治家,勤以持家,發揮所長、樹立威信」的家訓。他認為,無論什麼事,做家長的帶頭做,你要求孩子的,你自己一定要做到,他身為兩江總督,總是抽出時間來陪孩子,教育孩子,自己不會但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即便請了老師,自己也要去學習。陪伴,了解,溝通,理解,樹立威信、發揮各自的長處,這樣一個家和美而團結,遇到什麼困難與挑戰也不會擔心。


曾國藩通過在官場的實踐引到了家訓上,然後再以家訓感染到了他日常的領導與管理。以個人品牌人格魅力和信仰感召天下人才,以教育培訓、高薪養廉和激勵政策吸引人才,打造了「神州第一幕府」,「天下英才,盡入曾幕」。


湘軍集團公司建立伊始,由於曾國藩擔任大清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的身份,以及愛才如命、知人善任的美譽,因此樹立了良好僱主品牌。天下英才,紛紛投奔到曾國藩帳下,摩拳擦掌準備干一場大事業。一時間,曾國藩的顧問機構高朋滿座,人才濟濟。


據統計,曾國藩的顧問團人才實際在400人以上。出自曾國藩專家顧問團的人才,到曾國藩去世時,擔任事業部副總裁以上官職者達22人,同時,擔任各地分公司總裁以上職務者也達到20多人,大清集團當時全國設立8大市場總監,有5人出自曾國藩的顧問團。


如何培育有主義的團隊,曾國藩治軍原則是:「用兵以得人心為第一要義」,「帶兵如父兄之帶子弟一般」,「愛民為治兵第一要務」。曾國藩卻比我們很多企業家做的更深遠:辦企業辦事業,不僅需要聚攏人才,更重要的是需要團隊中領導的魅力,樹立起個人品牌,而且團隊的高效是建立在理解、溝通、和睦、各有所長基礎之上的。

曾國藩家訓中的管理之道



機智靈活—處變不驚


曾國藩家訓講到:君子臨大難而不懼,視白刃若無也。就是說君子在面對大的困難從不畏懼,看到閃光的刀刃放在面前就像沒看到一樣。大家很清楚,大清集團的法制不很健全,市場化程度比較低,於是商場與官場總是糾纏在一起,難捨難分。這樣,在大清各級部門之間上斡旋逶迤,推行超級公關戰略就勢在必行。


面對內部傾軋嚴重的現狀,湘軍集團公司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有大靠山撐腰。後來實際的最高領導慈禧太后也對曾國藩頗為信任,這就為湘軍集團的成功掃清了障礙。


當然,由於利益和觀念上的衝突,加上曾國藩對傳統體制進行大膽改革創新,來自大清公司內部的阻礙自然難免。曾國藩認為,面對這錯綜複雜的環境,做大事者必須善於處理變亂。


處理變亂的基本點有這幾個方面:


1、善於根據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應變,不拘泥於成規,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多變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


2、要跳出思維方法的固定模式,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全方位地看問題,不怕突發的事變。


3、要臨變不驚,臨亂不慌,處理變亂要有恆心,有決心,有勇氣,不能手軟心慈。


4、應當多注意總結、分析,在變亂髮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不至於事到臨頭,還不知如何應付,這樣就會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局面。


5、面對變亂要積極地尋找處理變亂的方法,而不能慌不擇路,毫無根據可循。


而對於如今的企業,當遇到危機事件或是一時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也同樣需要和借鑒曾氏這種應對的公關策略。每臨大事有靜氣,遇變不驚,最重要的功用在於,在突發性事件面前,拿出最及時最正確的決策。因為正確的決策來源於正確的思考,而正確的思考必須以冷靜的心境為前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古人的智慧,令人嘆為觀止
曾国藩:「熟」的哲学
「吃虧是福」中的處世大智慧
荀子教你如何識別損友
方克立:儒學給人智慧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道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之道
三國時代劉董事長的團隊管理之道
任劍濤:中國傳統的國家管理結構是三權割裂
中國與美國財富管理之比較
太極拳理與中國企業家管理理念
美國國家航空和太空管理局
中國人大教授詳解道、儒、法、黃老四家管理智慧 讓你成為最傑出的管理大師!
陰陽之門與管理之道
三國管理智慧之孫權與赤壁之戰
讀《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運營管理中心吳文韜
《資治通鑒》與中國管理者的管理難題
實踐中的中國企業管理話語權
企業管理諮詢中的「中醫與西醫」之別
探索時尚品牌管理之道 | 英國《全球時尚CEO》倫敦班
俞凌雄嫡傳弟子李慧慧:企業管理之文化管理、人性管理、戰略管理
企業家的管理理論
管理故事,孫權的用人之道
管理之道,究其奧妙
五項管理之一:《學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