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先生:你也在開「運動會」嗎?

南懷瑾先生:你也在開「運動會」嗎?

提 示


點擊上方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


【懷師箴言】莊子笑我們,所謂靜坐,說是「坐馳」,坐在那裡開運動會,又想觀音菩薩又想西方又想東方,又想轉河車又想上下顛倒,在那裡忙得很。所以莊子提到真正的靜坐叫做「坐忘」,坐到忘記我忘記身體了,那叫做修道。——《我說參同契》

我們一般人打坐,坐起來是什麼現象呢?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


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佛說一切眾生都找不到這個心,為什麼?因為「色雜妄想」,生理反應跟著心理的妄想,起交互作用,然後在裡頭「想相為身」。其實我們這個身體之中還有一個軀體,就是自己思想所聚成的自己。比如剛才有一個同學講,本來不好的身體,在外面跑了一趟就變好了,可見心理作用就是這個道理。這個心裡有一個由妄想形成的軀體,你那思想本身,就是這色身裡頭的內胎子。那個思想聚合一些外緣,變成你身體里的一個軀體。


所以「聚緣內搖」,就是把外緣的思想啦、情緒啦等等,所有的東西聚攏來,當你打坐坐在那裡時,就是這四個字,「聚緣內搖」,象筒子里滾出棉花糖一樣,越滾越多,心裡頭亂得很,猶如開運動會一般。

「趣外奔逸」,念頭向外亂跑,然後眼睛閉著,「昏擾擾相」,昏頭昏腦的,轟隆轟隆坐個把鐘頭,叫做「參禪」,把這個樣子「以為心性」。豈不知這不是真心,犯這樣大的錯誤,還「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所以認識不清楚,還以為自己在修道,還以為心在這個身體上。如果心真在身上,那麼你死了時,心不是就找不出來了嗎?


佛把這些話講得明明白白的。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他說,阿難,你們就不曉得,打坐時開眼、閉眼都沒有關係,不要守著身體。你們就不知道,以身體為中心,擴大至整個虛空,整個太空都在你的「心」裡頭,那麼這個軀體又是什麼呢?「想相為身」而已啊!這就是見地。……

南懷瑾先生:你也在開「運動會」嗎?


修有的人更嚴重,或念咒,或念佛號,或守竅等等,如果身體哪一部分有病,爆發了,一發則不可收拾。同時神經慢慢的變成緊張了,因為它裡頭有一個東西在忙,忙著守住一個念頭,實際上那個念頭又守不住,拚命守,忙得很。所以莊子叫它是「坐馳」,外表看起來他在打坐,實際上裡頭在開運動會,忙得很。這種修行人,比社會上的人還要忙,真正放下的能有幾個!都不要自欺了,如果身體不絕對的健康,神經一緊張錯亂,就走入精神病的狀態去了。有這種現象的人,反應境界就很多,如耳內聽到有講話的聲音等。……


定有一個條件:就是輕安。如果還覺得有腿在,有腦袋,還覺肩膀發酸,就是不輕安、不安樂,整個身體粗重,就不是得定。真得定了,坐著覺似騰空,就是那麼輕安,這只是比方。三脈七輪都通透了,身體才會發生輕安。我們搞了半天,還跟著感受在那邊開運動會,哦!氣到了這裡,想把氣弄過來,越弄越閉住了。若能真的放空,把感覺一忘,它就過去,就通了。拚命在那裡管它,就是一萬年也通不了。彌勒菩薩說,這是被欲界的習慣困住了。欲界的習慣很多:色聲香味觸法,貪瞋痴慢疑,財色名食睡都是。


諸心心法是整體的,八個識都在這裡頭。下面的心法是講心所,意識的部分。什麼是欲界的心法?你覺得氣脈通了,就可以成道,這就是利害觀念,這些也把我們困死了。「心」所有的心理狀態,包括第八識,都是「心法」的範圍,乃至於第六意識中,心所起的狀態。有時我們雖然可以達到很定的樣子,但卻不是真的定。


——《如何修證佛法》

南懷瑾先生:你也在開「運動會」嗎?



真正的打坐叫宴坐,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你們打坐通常是依身,歪著脖子、皺著眉的……都被身體困住了。再不然就依心,就連依個空也不對。你們都沒有宴坐,是在熬坐,乾熬,熬腿子。那麼你說我不熬也不依,算是得定了吧,這算是佛法嗎?不是的,那是定相。真正成佛是菩提智慧的成就,大徹大悟了。你要大徹大悟,不在宴坐,但是也不離宴坐,動也對,靜也對,就徹悟了,所以說「趣向佛慧,起於宴坐」。……


真正的宴坐,如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上提到,「不依身,不依心,不依於三界,於三界中,不得身心,是為宴坐」,與《維摩詰經》的道理一樣,是大乘佛法。我們要反省了,不照古代研究經教的方法,而從實際的研究方法討論,我們不能證得空性的原因,是因為一切都有所依,厭離心生起還是個普通心理,要修證功夫真做到了不依身,不依心,連那個不依空的境界都還要放下,這才夠得上說是在打坐,才真正是學佛的入門,才是基本的成就。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南懷瑾先生:你也在開「運動會」嗎?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與其求好的結果,不如求好的開始
南懷瑾先生:坐著抖腿是「敗相」,事業財富會敗光
南懷瑾先生:最高的管理學
南懷瑾先生:勇於改過,才是真學問
這時陽氣要退伏了,所以叫「三伏天」

TAG:南師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先生:「空」究竟是什麼?
南懷瑾先生:命運是否可以轉變?
南懷瑾先生:命運是否可以轉變?
南懷瑾先生:命運如何轉變?
陽氣發動了怎麼辦?——南懷瑾先生
南懷瑾先生:真正的修行人是怎樣的?
南懷瑾先生:莫把「假我」當「真我」
南懷瑾先生側記:驚變的社會
南懷瑾先生:注意!我們正在做白日夢!
南懷瑾先生:拜佛時,如何用心?
南懷瑾先生:嫉妒的心理很可怕
南懷瑾先生:因果報應您真的信嗎?
南懷瑾先生:人性是善的嗎?人慾是惡的嗎?
南懷瑾先生:萬事都從做人開始
南懷瑾先生:你的這些貪嗔痴,多久能平復?
南懷瑾先生:為何煩惱就是菩提?
南懷瑾先生:學佛者應有怎樣的人生觀?
南懷瑾先生開示靜坐的反應
南懷瑾先生:大家打坐都會犯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