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立冬節氣養生攻略

立冬節氣養生攻略


今日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一年中第一個帶「冬」的節氣。在這個節氣里,一切耗傷陽氣的行為,如過食生冷、長期熬夜等均可能對機體造成不利影響,養生食補也要注意有所選擇。


立冬節氣養生攻略


立冬,是進入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滋陰補陽,立冬養生應該溫補養陽,少吃生冷也不宜過燥。北方在立冬通常吃餃子,南方立冬的時候蘿蔔燉羊肉、霸王花南北杏煲豬肚、四物雞等都是不錯的食補。中醫提醒,立冬後應以養藏為原則要注意避寒就溫,不要讓皮膚開泄出汗,導致閉藏的陽氣頻頻耗傷。這就是冬季閉藏養生的方法。冬季應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雖然天氣寒冷,也應在白天氣溫較高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立冬養生別大補


1、盲目大補,易致上火


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似乎氣溫驟一下降,羊肉驢肉等滋補食物已經頻頻出現在餐桌之上。剛一入冬,嶺南的氣候比起北方要溫暖很多,不宜馬上食用溫熱大補的食物,如羊肉、驢肉、人蔘、鹿茸等,否則容易導致「上火」,待到三九寒冬時才可適當食用溫熱之品。建議初冬多吃平補甘潤的食物,如雞肉、豬肉、魚肉等。


進補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幼的體質虛實寒熱各有不同,如果盲目進補,反為不利。專家強調,冬季進補應根據個人體質強弱、胃腸功能好壞等個體差異而定,根據實際情況和氣候變化循序漸進地清補、平補、溫補、大補,切忌胡亂進補、長期大補、偏食偏補。

2、養生重點,補腎防寒


中醫認為,冬季進補講究養補腎。黃子夏介紹,向來有冬季養生重點是「養腎防寒」的說法。儘管目前氣溫不算低,但立冬過後氣溫必定是日漸降低,表現為陰盛陽衰,這些日漸增加的寒氣容易損傷人體陽氣。黃子夏表示,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氣充盈,則精力充沛、筋骨強健,腎氣虧損則陽氣虛弱、腰膝酸軟、易感風寒。因此,此時可以適當進食補腎食品,如芝麻、淮山、核桃、栗子、黑豆、海參等,以幫助機體抵禦寒冷。


3、初冬進補,先健脾胃


立冬後如何進補呢?中醫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黃子夏解釋,儘管已經立冬,但廣州的初冬仍受深秋「尾巴」的影響,仍然會有「干」的癥狀,如口乾、咽干、唇乾、鼻干、大便乾結、皮膚乾燥等。因此,「燥則潤之」,黃子夏表示潤燥應以生津、潤燥、養肺為主。建議食用太子參、玉竹、枸杞、百合、無花果、雪梨、銀耳、木瓜等滋潤養陰的食物。


另一方面,立冬後進補,調養脾胃也很重要,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就是說,冬季進補能不能達到高效,關鍵在於脾胃受不受補。因此,冬季進補養生要從養脾胃開始,建議多用党參、淮山、芡實、五指毛桃、栗子等補益脾胃之品。

4、早卧晚起,保證睡眠


中醫講究養生要順應自然,入冬後,自然界的陽氣漸趨潛藏,陰氣漸盛,這個時候的起居作息應注意保養內在之陰氣,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於成年人來說,一天最好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如果晚上的睡眠時間不足,可在中午補睡半小時到一小時。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復精力、養陰培元,有益於在冬季陽氣潛藏,養精蓄銳。


另外,應該早卧晚起,建議每晚最遲不超過11點入睡。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氣溫不算低,加衣加被不要太過,讓身體有時間去慢慢適應天氣的變化,可增加人體耐寒的能力。因此,睡眠時的被子應該以暖和、輕柔為宜。


立冬養生吃什麼好?


淮山百合大棗粥

材料:淮山200克,百合50克,薏米50克、大棗10枚,大米適量。


功效:淮山補脾和胃,百合清熱潤燥,大棗健脾和胃。此粥滋陰養胃、清熱潤燥,適合大多數人食用。


烏雞栗子滋補湯


材料:烏雞1隻、板栗200克、紅棗15顆、枸杞適量、姜1小塊。

功效:適合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食用。


銀耳枸杞紅棗湯


材料:銀耳50克、紅棗30克、枸杞子15克、瘦肉250克。


功效:潤肺補腎、止咳生津,適合體質偏寒的人群食用。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立冬節氣養生
小雪節氣養生攻略
立秋養生全攻略
冬季養生攻略
節氣養生——冬至節氣話養生
寒露 節氣養生
節氣養生 今日立冬
寶寶節氣養生 立冬
冬季養生潤肺攻略
節氣養生|穀雨節氣養生 1塊香蕉皮就能解決
穀雨節氣的食療養生
節氣養生茶:立冬三杯溫腎補氣茶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穀雨節氣養生—重養肝祛濕忌焦慮防過敏
立冬節氣養生:推薦六道補冬食療方
立夏養生-天氣漸熱靜養勿燥
今日立秋,道家養生旺運全攻略,立秋養好生,冬天不生病!
立春節氣後如何養生保健
大雪節氣,養生攻略送給你!
立夏節氣養生食療菜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