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濕氣,主要通過5大穴位進入體內,再不知道就晚啦!
虛:感覺「累,疲勞,犯困,沒有精神」等。
寒: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覺冷;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
濕: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濕」氣,一個身體「濕」氣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不舒服;特別注意:寒濕氣往往通過5大穴位進入體內。
①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②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癥狀」;
③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④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癥狀;
⑤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癥狀。
「寒濕」是萬病之源,我們日常一定要注意排寒濕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體力。
凝:當體內"寒濕氣"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身體"凝"的現象;"凝"的意思是循環慢和代謝慢;身體容易酸痛。
然後就會發生於堵,"淤"的時間長了易出現阻塞,身體易酸痛,麻木,脹痛,混身不舒服,在疏通過程中痧點全是黑紫色的。
於堵時間長了,會怎樣?會長瘤,長"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容易變異形成癌症,這是個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所以,避免寒濕、排寒祛濕非常重要,請在日常生活中
護住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
等!1、艾灸
艾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溫散寒邪、活血止痛、補中益氣、溫陽補虛、排毒邪熱、消瘀散結、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等功能。
取穴:艾灸中脘、神闕、關元、命門、足三里、大椎、局部阿是穴(即哪痛灸哪,身體哪裡感覺寒涼,這些部位就應該是施灸的穴位),這些穴位可以算是一個整體的調整,提高正氣,補氣血。
灸法:艾條溫和灸或隔姜灸。每穴15分鐘左右。使用艾灸罐艾灸盒的話,要適當延長時間(一定要根據年齡、體質不同調整好時間)。
2、泡腳
最簡單的補血法——晚上泡腳,泡腳之後別忘了按揉湧泉穴。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彙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
夏天泡腳,祛濕除熱;
秋天泡腳,清腸潤肺;
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好號推薦
湘菜菜譜 微信號:xccp123 |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TAG:穴點陣圖 |
※寒氣濕氣,竟是通過這5大穴位進入體內,再不知道就晚了!
※濕氣是萬病之源,主要通過5大穴位進入體內!
※夏季濕氣重,別再吃它了,愈發加重濕氣,還不知道就晚了!
※體內濕氣大,想祛除體內濕氣!這樣吃就對了!
※體內濕氣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夠!教你妙招逼出濕氣!
※濕氣都是慢慢吃出來的,秋後排出體內濕氣絕不能再吃這2種水果
※寒濕氣通過5大穴位進入體內,艾灸幫你祛濕寒
※濕氣重?這樣泡腳能逼出體內濕氣,越早知道越好!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再不知道就晚了
※體內濕氣是否嚴重?伸出舌頭一看就知道了
※濕氣「死對頭」,早上吃一點,祛除體內濕氣,遠離大肚腩
※濕氣重不重?看舌苔,看大便,早晚吃它,排出體內多年濕氣!
※體內濕氣只進不出?
※大部分人不知道的祛濕食品!每天只需吃一次,體內濕氣就不見了
※體內濕氣不除,脾濕虛胖犯困,睡再久也不夠!教你妙招逼出濕氣!!
※體內濕氣不除,脾濕虛胖犯困,睡再久也不夠!教你妙招逼出濕氣!
※體內濕氣不除,嗜睡、肥胖擋不住!早晚吃它,排出多年體內濕氣
※伸出舌頭,就能看到體內濕氣!專家2個辦法祛濕,就是靈!
※濕氣都是這樣慢慢吃出來的,秋後排出體內濕氣絕不能再吃這2種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