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的興衰:崖山之後無中國

南宋的興衰:崖山之後無中國

前言


靖康之變後,趙構在應天府即位,重建宋朝,史稱南宋。宋高宗趙構畏懼金兵,偏安一隅,向金朝稱臣求和,南宋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向異族政權稱臣的王朝。南宋在崖山之戰宣告覆滅,中國第一次被異族完全統治。


一、南宋政權的鞏固及岳飛之死

康王趙構即位後,金兵撤回了黃河北岸,宋高宗被金兵本人缺乏謀略,也確實被金兵南下嚇壞了,因此主動放棄了黃河南岸的大片土地,南巡揚州。與之同時,金朝完顏宗弼(金兀朮)等人率軍南下,相繼攻克建康、臨安,將宋高宗逼到海上,高宗受驚嚇喪失了生育能力。金兵幾次南下,始終沒有滅亡宋朝,軍事力量顯然已是強弩之末了。


1140年,金朝主戰派完顏宗弼率軍南下,攻陷汴京,被岳飛大敗,宋朝此時藉機反攻大有可為。1141年,高宗在主和派的建議下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錡等人召回,解除兵權,岳飛被殺害。宋與金進行紹興和議:(1)宋朝稱臣;(2)納貢;(3)金朝皇帝生辰及正旦,宋要派使臣致賀;(4)金歸還宋徽宗的梓棺及高宗生母;(5)宋金國界,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紹興和議,宋朝以極度屈辱的方式獲得了苟安,曾有資料介紹,韋太后回歸時,宋欽宗懇求太后告訴高宗,希望回國放棄帝位,成為一名道士,但是宋欽宗最終死在異域。


宋高宗的能力極為平庸,缺乏雄心壯志,因此不可能讓他的哥哥回到臨安,威脅自己的帝位。高宗本人忌憚掌握軍權的武將,一是武將總是高喊「迎回二帝,還於舊都」,這讓高宗的地位倍感尷尬,一旦徽、欽二帝回來,自己置身何種境地;二是宋朝重文輕武,武將受到猜忌,岳飛等人掌握軍權,高宗倍感壓力,岳飛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有擁兵自重之嫌疑,天下是皇上的,軍隊成為將領的,難免讓宋高宗聯想到其祖先趙匡胤如何奪取的皇位。三是高宗確實害怕金朝,其因受驚喪失生育能力,可見其確實被嚇壞了。綜上所述,一向主站的岳飛必死無疑,他比金朝對皇帝更具有威脅。岳飛是民族英雄,但是不懂政治,成為千古悲劇,秦檜成為高宗政策的執行者與替罪羊,即使沒有秦檜,還會有其他人以其他借口誅殺岳飛。紹興和議後,南宋對內收回軍權,對外稱臣求和,鞏固了政權,也喪失了恢復失地的雄心與能力。岳飛死後,完顏宗弼執政數年後去世,金朝陷入內鬥,宋朝安定了一段時間。


二、采石之戰與宋金對峙

海陵王完顏亮弒殺金熙宗稱帝,對內瘋狂屠殺宗室,對外集中六十萬軍隊南下準備消滅宋朝,宋軍在採石擊敗金軍,完顏亮被早已不滿的部將殺死,金軍撤回。金世宗即位,被稱為小堯舜,金朝國力進入頂峰;宋高宗見政權鞏固,傳位給宋孝宗,宋金並沒有因為皇帝的更迭而停止戰爭。


宋孝宗銳意進取,有意收復失地,但是他的對手金世宗是英明之主,宋孝宗壯志難酬。雙方交戰,宋朝先勝後敗,雙方議和。1164年簽訂隆興和議,(一)宋金改為叔侄之國;(二)歲貢改為歲幣;(三)兩國文書往來改稱國書;(四)疆界依照紹興和議。隆慶和議,宋朝取得了與金朝相同的政治地位,歲幣減少,雙方進入到了相持階段,兩國國力都達到頂峰,宋金維持了四十年的和平。


開禧二年(1206),宋朝執政的韓侂胄率軍北伐,被擊敗,宋朝殺死韓侂胄,與金朝議和,史稱嘉定和議(1208)。一是雙方約為叔伯之國;二是增加歲幣;三是疆界不變,金歸還宋朝部分土地。


嘉定議和後,宋金走向衰落。金朝由於女真族迅速的腐朽,受到北方崛起的蒙古族的反擊,難以招架;南宋在韓侂胄死後,奸相相繼執政,政治黑暗,國策屢屢出錯,也走向了衰落。


三、奸相執政與崖山滅亡

1207年,韓侂胄北伐失敗,史彌遠殺死韓侂胄,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獨相宋寧宗趙擴十七年。寧宗去世後,史彌遠矯詔廢黜太子趙竑並將其逼死,擁立理宗。理宗韜光養晦,在史彌遠死後將其餘黨剷除。理宗在位期間,南宋與蒙古合力消滅金朝,報了靖康之仇,但是蒙古與宋的矛盾日益尖銳。理宗曾想收復洛陽、開封、歸德三京,受到蒙古伏擊,慘敗,理宗從此意志消沉,南宋政治敗壞。


蒙古軍隊藉機南下,被宋朝多次擊退。


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汗蒙哥在征戰合州時受宋軍的流矢所傷因而死於軍中,忽必烈正與宋軍交戰,聽到蒙哥死訊後,與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蒙古與宋朝議和。


理宗智商低下,因此賈似道專擅權力,理宗不理朝政,賈似道大權獨攬。1267年,忽必烈攻打襄陽,賈似道封鎖所有消息不告訴皇帝,1273年,襄陽失守,南宋大勢已去。1374年,理宗去世,趙隰即位,派賈似道出征,宋軍大敗,賈似道被貶,在赴任途中被監押官所殺。1976年,元朝攻打臨安,南宋投降。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先後擁立趙隰的兩個弟弟為皇帝,南宋殘餘勢力已經無力抵禦元朝,但是為了維護民族尊嚴,殊死抗爭,文天祥被捕後不屈身亡,張世傑戰死。1279年,宋軍在崖山海戰中滅亡,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跳海自盡,趙宋皇族八百餘人及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南宋與蒙元交戰四十年最終失敗。


與北宋滅亡的屈辱相比,南宋君臣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一幕,明知不可以,依然拚命抗爭,雖死無憾。崖山之後無中國,南宋的滅亡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古典意義上中國的第一次滅國。中國整個精英階層全部殉國,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貴族精神從此消失,文天祥、陸秀夫等士大夫雖無力挽狂瀾之力,為了民族氣節拚死鬥爭,十萬人集體殉國,如此氣節已經蕩然無存。南宋覆滅,宋朝的精英人才、科學創新能力、商業經濟全部蕩然無存,中國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時機。南宋的滅亡,是中國文化的斷層,成為中國歷史由盛轉衰的拐點。陳寅恪對宋的評價是:「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不以言獲罪,不因文入獄」高度民主的政治環境從此不復存在。

四、南宋的滅亡與理學的盛行


北宋無良將,南宋無良相。南宋的滅亡是由於奸相執政造成的結局,從秦檜、韓侂胄、史彌遠、賈似道,南宋的丞相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好名聲。秦檜是最被歷史誤解的人物,他充當了宋高宗妥協政策的執行者,深得信任,由於冤殺岳飛,名聲臭不可聞。韓侂胄、史彌遠、賈似道都是專擅朝政,樹立黨羽,對政局起到負面影響,奸相誤國。



南宋的興衰:崖山之後無中國


南宋時期,由於新舊黨派的消失,理學逐漸確立並佔據中國統治地位。朱熹強調事物的對立與差別,認為對立和差別不可改變,以此論證社會等級制度永恆不變。他提出「去人慾,存天理」,以此調和藉機矛盾,成為理學的集大成者。陸九淵把儒家和佛教思想結合起來,提出「心即理也」,認為「心」是天地萬物之根本,陸九淵的哲學被成為心學。朱熹和陸九淵曾經進行了一場大的辯論,朱熹認為倫理綱常是客觀存在的天理,陸九淵認為倫理綱常人人存在的本心。朱熹認為道德修養要「格物致知」,讀聖賢書,陸九淵認為秩序存心養性即可。朱熹認為陸九淵的學問是「易簡功夫」,陸九淵認為朱熹的學問是「支離事業」。此外,陸九淵還提出了存心、去欲等道德修養方法。宋理宗時期,理學確立了正統地位,肯定了二程與朱熹是孔孟以來道統的繼承人,程朱理學成為繼承孔孟的正統思想和欽定的官方哲學。程朱理學的信徒把持朝政,在思想上進行壟斷,朱熹所撰寫的《四書集注》成為了科舉考試的標準,不準自立學說,學術思想被嚴重桎梏。


文/一騎絕塵,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赤壁之戰,曹操敗在過於謹慎
陸征祥:簽訂了《二十一條》,卻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他是「二十一條」的「罪人」,也是巴黎和會的英雄
叔孫通-量主而進,終為漢家儒宗

TAG:歷史百家爭鳴 |

您可能感興趣

南宋悲歌,崖山之後無中華!
影響深遠的崖山之戰:宋亡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宋金西夏之亡,南宋悲歌,崖山之後無中華!
南宋的滅亡真的是「崖山之後,再無中國」嗎?
為什麼說崖山之後無中華,崖山海戰之後南宋怎麼滅亡?
崖山之戰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歷史上南宋最後一戰,崖山之後無中華!
為何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
時玉華:崖山之後無中華
為何有人說, 「崖山之後無中國, 明朝之後無華夏」
「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流傳的背後竟是倭國的陰謀
駁崖山之後無中國:大明!攜秦漢之魂,進演兩宋之文藝
再讀南宋最後一戰:為什麼說崖山之後無中華
崖山之後無中國誰說的什麼意思 為什麼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陰謀?
崖山之戰:古典華夏文明的最後抗爭!
崖山之後無中國?看周總理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十萬軍民殉國的壯舉
崖山之後無中國,十萬人投海殉國,蒙古滅宋最後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