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冬季戶外活動巧避風險

冬季戶外活動巧避風險

冬季戶外活動巧避風險


冬季戶外活動有很多不便,因此也有更多的注意事項。如何安全巧妙地應對冬季出遊?請看骨科專家支招。

老人:護關節 防滑跣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科劉尚禮教授說,秋冬季節早晚溫差大,在這個季節里,老人最容易發生兩種疾患:關節炎和骨折。這是因為,氣溫驟然變化時,人體受冷空氣刺激,血管收縮,尤其是老年人,四肢末端和關節血流本身就比較緩慢,溫度變化帶來的血管刺激使得其循環進一步受到影響,這導致局部產生的不良因子不能及時被帶走而聚集在肢端或關節內,造成關節炎發生或加重。合適保暖和適度的肢體運動可以防止上述情況發生。對付襲人的秋意,老年人可以在膝部肩部等處增加護具,保護關節。

此外,老人還可以進行適度的鍛煉,指經常性的主動進行全身各處關節的活動,最好在非負重的狀態下,這樣既可以舒活筋骨、改善循環,又不會產生過多的不良因子;老年人應該盡量減少超關節負荷的運動,比如爬山、上下樓梯等,這樣只能加速關節炎的發展,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出外遊玩,老人容易摔倒導致外傷,包括關節扭傷、韌帶損傷、骨折和脫位等等,這時謹慎行走、穿防滑底的鞋以及加扶拐杖也可起到防範作用。

小孩:小心脫臼

出外遊玩,家長們習慣牽著小朋友的手,這雖然能減少他們摔跤次數,但同時會增加牽拉引起的橈骨小頭半脫位的風險。發生脫位的小朋友表現出最典型的癥狀是局部疼痛、活動受限(患肢不能自主舉過頭頂)以及哭鬧等。家長應該訓練小朋友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醒他們小心滑倒,讓他們牽著大人的手,可以有效防止脫位的發生。

驢友:警惕應力性骨折

對於很多習慣出遊的資深驢友來說,秋遊導致的骨科疾患,最常見的是應力性骨折。前段時間小巨人姚明患上的就是應力性骨折。它是一種疲勞性骨折,由積累性勞損引起。長期、反覆、輕微的直接或間接外力集中作用於骨骼的某一點上使之發生骨折,多數情況下不發生移位,但是癒合緩慢,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其中,第二跖骨是最常見的發生部位,這是因為足弓承受力量的是跟骨和跖骨,兩者僅靠韌帶和肌腱相連。長時間登山、行走或運動後,足弓塌陷,增加向下壓力,平常負重較少的第二跖骨負重增加,一旦長期受到這樣集中的應力超過骨小梁的負荷能力時,首先發生骨小梁骨折;當應力繼續作用,就導致慢性骨斷或骨裂,尤其是骨質疏鬆和第一跖骨短小或前足掌增寬者,更易發生骨折。

劉尚禮教授提醒說,如果旅行途中出現足背疼痛,尤其是出現「不走不痛,一走就痛,越走越痛」的情況,而且自己輕壓第二跖骨處有明顯痛感且腫脹的話,就應高度懷疑應力性骨折了。這時,立即終止旅行計劃,及時休息,避免患足負重和行走運動,並及時去附近醫院就診。如果在爬山途中等不方便及時停止活動的情況下發生骨折,最好請旁人攙扶,儘可能避免足部負重和運動。

(聲明:本文版權歸大眾健康雜誌所有,謝絕轉載,侵權必究。)

如果您喜歡,就掃描一下指紋,關注我們!

《大眾健康》雜誌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管、健康報社主辦

為您提供最權威、最專業的健康科普

掃描以上二維碼,或微信關注"大眾健康雜誌"

每日為您推送健康知識純乾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糖炒栗子:別挑油亮裂口的
80%的腦血栓與頸動脈狹窄有關
辨證進補是硬道理

TAG:大眾健康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周末兩大潛在風險恐激起驚濤駭浪,市場瀰漫避險情緒
迴避風險後應主動把握不足
自行車運動可有效減低心臟病惡化風險
戶外登山有風險,戶外徒步登山五大禁忌
口服避孕藥降低卵巢癌風險
如何抵禦婚姻風險
大學生創業如何儘可能避免風險
如何通過技術手段規避風險
戶外活動,能夠抵消長時間閱讀帶來的近視眼風險
房卡棋牌運營該如何規避涉賭風險?
注意!塔尖風險大,大家運動需謹慎
類風濕患者如何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新型水基鋰電池能避免爆炸風險
朝鮮建黨節按兵不動,挑釁風險猶存
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警惕心血管風險
暴雨災害面前——如何應對車輛涉水受損風險?
債務危機未除 樂視存斷糧風險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開始下降
買保險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