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養成事後反思的習慣 邁好人生開始的步伐
習慣,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等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習慣於做艱苦工作。
家長們都知道,生一個孩子很容易,養一個孩子卻很難——難就難在教出一個懂事的孩子不容易。現代家庭,家中只有一個孩子,幾個家長輪番對著一個孩子施愛,使孩子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鍛煉的機會。家長好心辦壞事,到如今還沒有這方面的自我覺醒,這就使得孩子的自我教育進展很慢,很艱難。
國外的家長已經有所覺悟了,他們正在創設一些情境,讓孩子在實踐中自我鍛煉。
我的小女兒在美國,她每個星期都會給孩子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比如,帶著孩子到同伴家中做客,讓孩子實地學習做客的禮儀、規矩,親身體驗怎麼才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客人。之後,再讓孩子請同伴到自己家中做客。她讓孩子自己收拾、裝點屋子,自己準備待客的食品、物品,自己出門迎接客人,周到熱情地招待客人,隨時注意調節活動的氣氛,關照每一個人的感受,最後,讓客人滿意而歸。
幾個同伴輪流做主、做客後,大家再約著到什麼地方去玩。因為孩子還是小學生,不能讓他們單獨到遠的地方去玩,幾個家長雖然全程陪著孩子,但一般都不干涉他們玩的內容和方式。為孩子提供盡量大的舞台,讓孩子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盡量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孩子們像這樣在情境中學,在情境中用,自然而然地就學到了適應環境的本事。
國內的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喜歡說教,喜歡指手畫腳地讓孩子跟著模仿。這樣的教育,孩子表面上聽懂了,能夠模仿了,但是,孩子心靈深處並不知道這樣做的道理,結果有可能造成孩子當著家長是一套,背著家長又是一套;在有限的範圍內,知道相同的事該怎麼做,在更大的範圍,在沒有先例可仿效的情況下,就不知所措了。
孩子什麼都聽家長的,表面上會少走很多彎路,節省很多時間,但在實際生活中一遇到新情況、新問題就會露餡。從小讓孩子多嘗試、多鍛煉,看著孩子走彎路、吃虧、碰壁,仍保持觀察者的姿態,等孩子吃虧、碰壁後,再讓他們反思失敗、碰壁的原因,想想自己有哪些情況沒有考慮周到,哪些地方出現了差錯,讓孩子反思之後再嘗試,才能達到進一步教育的目的。孩子嘗試一遍,反思一遍,經歷越多,辦法就越多,成功的幾率也就越多。
孩子做任何事情,無論成功與失敗都養成反思的習慣——反思事情的每一個細節,反思事情的來龍去脈,反思事情的全過程,對其健康成長很有必要。因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結果有很多偶然因素在裡面,過程卻是實實在在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
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
習慣即命運
成功從培養習慣開始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愛因斯坦說:「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就是習慣——好習慣或壞習慣。)
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我的成功歸功於幼兒園,因為幼兒園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切實增強德育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明確要求「小學從習慣入手」。
多高的牆多深的基。一切都是從童年開始的。不同的童年造成了傑出青年與死刑犯青年之分,不同的基本點之一就是行為習慣的不同。
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木板,而不取決於最長的木板。人的失敗往往由於自己的某種缺陷所至。
好的習慣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鑰匙,而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的敞開的門。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其重要性並不亞於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
健康的人生的基礎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不管是美好的品德,還是較強的學習能力,一切都基於良好習慣的培養,抓住了習慣培養這一條主線,就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對於孩子來說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需要成人共同努力的過程。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老師和父母重要的責任之一。
為了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改掉我們身上一些不好的習慣,雖然有點難,但是,我們卻必須做。
㈠什麼是習慣
習慣就是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
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是經過反覆練習而形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其實這也是一種條件反射。行為一旦變成了習慣,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需要。
習慣是道德教育培養的核心。
㈡培養習慣的關鍵期
小學階段和幼兒園階段是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在小學階段里,一二年級又是個關鍵時期。
從小抓起,從第一時間、第一印象抓起。做父母的、做老師的就給予孩子準確的信息,這樣孩子從小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確的認識,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培養,而且要鍥而不捨地努力,充滿信心地等待。
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再嚴要求。改造比塑造更難。
㈢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1.榜樣的作用,以身立教、以行導行。
2.嚴格、反覆的訓練。
3.家庭教育態度一致。
4.防止習慣培養的盲目性
規範化。小學生行為規範(防止丟三落四)
細目化。習慣培養的分解(要小、細,不能太粗)
序列化。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側重點(中心擴散法,階段法,循環法)
5.重身教也要重言教
父母不能挖苦,要以理服人,和孩子講道理;
避免嘮叨;
注意孩子的年齡特點。


TAG:虎爸辣媽 |
※讓孩子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養生就是好習慣的養成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小事做起
※孩子,那些不起眼的好習慣會成就你的美麗人生
※學生的好習慣成就好的一生
※抓緊時間,讓你的孩子養成這些習慣,會收益終生
※為了不影響孩子一生,好習慣從嬰兒期就要開始培養!
※放手吧!讓孩子養成生活自理好習慣 受益一生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睡眠習慣
※女孩子,是時候開始養這些好習慣了
※行立坐卧皆養生!一輩子的壞習慣是時候改改了
※早起後該有的養生好習慣
※成長,從好的生活習慣開始
※孩子不愛洗手?這個故事幫助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養成孩子的睡眠好習慣
※養成好習慣的開始,那就是健身!
※我們應該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晚上睡前做這些事健康一輩子
※學養生|好習慣讓衰老放慢腳步
※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