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趙毅武: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經營管理與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及納通的實踐

趙毅武: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經營管理與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及納通的實踐

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經營管理


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及納通的實踐


文/趙毅武

(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


儒學與企業管理委員會主任)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會發現我們正生活在人類文明的一個交匯點上,科技日新月異,文化精彩紛呈。原始生物時代與技術時代交匯於此,在這裡,人類文明的發展由技術發展與善惡因素決定,而善惡則決定於人類所信奉的哲學與宗教。假如善的力量減弱,人類文明將走向沒落;反之,人類文明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時期。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選擇正確的方向,每個群體都應該彙集有限的力量做更有益的事情,這樣,社會就會向善向上。

整個社會由無數群體組成,包括各種組織機構,企業在其中佔據較大比例,而構成企業的是眾多獨立的個體。那麼,在個人、企業與社會之間,必然需要形成一種平衡,以達到三者的和諧統一,我們稱之為個人、企業與社會的互惠共贏之道。

趙毅武: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經營管理與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及納通的實踐



文化將在其中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即是構築社會文化的基礎。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生命線,標誌著這個企業的特色,也代表著企業形象。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智慧作為企業經營及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與行為原則,是企業建立良好的秩序與關係的必要條件。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中的創造性轉化,必須深入研究儒學在企業中的應用實踐及所產生的效果。納通多年來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與實踐,與大家分享。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各方關係確定,

以及在當代社會的價值與意義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任何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獨立生存。這樣,人和人之間、人和集體之間、人和社會之間、集體和社會之間等等,都存在著極其密切的關係。關於個人與他人乃至宇宙萬物的關係,早在數千年以前,我們的先哲們就提出了天人合一、萬物同源的思想。到了北宋,張載更進一步提出:「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思是說,世界上芸芸眾生都是我的同胞,萬物都是我的伴侶。這些說法看起來很抽象,其實蘊含著極其深刻的道理,充滿智慧。更令人驚異的是,現代科學的發展正在證實這些思想的真理性。


科學家們發現,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生物是獨立存在的,所有生物都和其他生物相關,這樣整個世界就像一個互相之間存在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大家庭。例如,花朵為蜜蜂提供食物,而蜜蜂則為花朵授粉。至於個體和整體,更是存在相互依賴的關係。以我們的身體為例,在我們的消化系統里,有無數的有益細菌默默地替我們清除有害的細菌,促進消化,製造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另一方面,我們也為這些有益細菌提供食物和適宜的生存環境。當然,作為有思想和意志的人類,要遠比自然界複雜得多了。


我認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存在兩個基本維度,一個是責任,另一個是權利。所謂責任,主要指個人在社會中所應承擔的責任。所謂權利,主要指個人在社會中應該享有的權利。大致地說,傳統社會重視責任倫理,而權利倫理則是現代社會特別注重的維度。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徹底批判了中世紀的倫理道德,打出「天賦人權」的旗幟,建構了旨在維護個人權利的價值觀。這種人文主義思潮以高揚個性、推崇理性為目的,雖然對個性解放起到了一些積極作用,但物極必反,最終卻導致了個人主義盛行,各種道德問題叢生,以至精神失落、價值衰退、人性窒息。有鑒於此,在充分尊重個人權利的前提下,重新挖掘傳統的責任倫理的價值,便成為人們的共識。

趙毅武: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經營管理與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及納通的實踐


在中國古代,對責任倫理最簡明扼要,同時也是影響最大的表達見於作為四書之一的《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到了宋代,理學家把這段文字所包含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稱為「八條目」。


八條目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這整個過程,又包括兩個大的段落:從「格物」到「修身」為第一個大的段落,這是由外至內的過程,目標是「修身」;從「修身」到「天下平」為第二個大的段落,這是由內及外的過程,其前提也是「修身」。看見「修身」正處在這兩個大段落的轉折點上。明乎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大學》為什麼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了。


其實,後一個段落,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責任,具體地說,包括個人對家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天下的責任。

這種思想,到現在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輝。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最小的社會單位。我們每個人自從出生的那一天起,所首先面對的是家庭。一個幼小生命的成長,總是離不開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的關愛和幫助,等他長大成人之後,那些關愛他的祖父母、父母等逐漸老去,這就需要他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來報答養育之恩。到了一定年齡,他要結婚生子,這又需要他承擔起養育子女的責任。等他老去,他當然能夠享受到子女的孝敬。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首先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修齊治平,包括了個人對家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天下的責任。《孟子》中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也是要求個人有所成就就要兼濟天下。由個人修養到家庭提升到惠及社會國家,這是一個修身立誠的過程。古代的家庭指的是家族概念,放到今天就相當於企業。《國語.晉語》中說:「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把家族的概念轉化為企業後,道理一樣明白。家庭中的「孝」的倫理規則在當代則轉化為「忠」的原則,在企業中也講求「忠誠度」、敬業度等。企業家則相當於一個家族的族長,帶頭人。


一個人不僅僅屬於和依賴於他的家庭,也屬於和依賴於社會、國家乃至世界。《大學》所說的國家,應該包含村落、城邑等各級社會單位,我們這個時代的各種公司、單位、街道、城鎮乃至省份,都是國家的組織單位。至於天下,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全人類、全世界。維護社會、國家乃至全球的良好秩序和福祉,也是每個人的神聖使命。


遵從社會共同價值才能使個人利益最大化


1. 什麼是社會共同價值


如何才能維護社會、國家乃至全球的良好秩序和福祉呢?簡單地說,就是每個人的所作所為必須符合這個社會的共同價值。什麼是社會共同價值呢?就是各種法律制度、倫理道德、風俗文化等。


按照荀子的說法,我們每個人生來就好利,就有嫉妒心理和各種生理慾望,如果順應這些本性,那整個社會就亂套了。所以,任何社會必須有一定的規則,否則這個社會就無法正常運行。因此,荀子說:「古者聖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製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始皆出於治、合於道者也。」(《荀子?性惡》)看來,古代聖王制定何種法律、制定、禮儀等等,都是用來制約人的好利本能的。有了這些法律、制度、禮儀,人性才得以改變,社會才得到治理。


我們知道,人性中除了荀子所說的這些惡的元素外,還有孟子所說的各種善端,它們無疑是社會的潤滑劑。不過,按照《中庸》的說,「修道之謂教」,人們雖然具備這些善性,但必須通過修行聖人制定出來的各種道德規範才能將其發揮出來,這個過程就是教化。《大學》也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各種道德規範,這裡所強調的是學習和顯明道德規範的重要性。

趙毅武: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經營管理與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及納通的實踐



這是古人對社會共同價值的看法。我們也可以立足於這個時代來看一下什麼是社會共同價值。這個社會其實是非常現實的。我甚至認為,這個社會本來沒有什麼道德不道德,也不存在善惡。但這個社會必須有一套規則,以保證群體的利益最大化。什麼是道德?什麼是善?符合社會規則的行為就是道德的、就是善的,否則就是不道德的、是惡的。


當然,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社會,而不是一個理想社會,你所面對的事情也是非常現實的。它不依存於某一個人的願望,也不依存於某一個具體的現實,而是依存於整體的社會規律和客觀存在。當然它有其規則,也是有規律可循的。那麼,作為一個非常現實的個體,你要在這樣一個社會上存活,想要取得個人發展成就,你就需要和這個社會相應,能夠順應社會的規律,去取得最大的成效。


2.遵守社會共同價值是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必要前提


無論什麼制度和組織體系,一定要依存於系統運作時所涉及的人本身所遵循的文化與理念。這是不同於我們通常所看到的硬體建設和規則建設的,這樣一種理念、氛圍和規則是在一個系統得到規模化發展以後形成的,那麼約束他的行為方式的原則,也是能夠讓這個系統更加有效率和協調運作的、非常重要的、無形的、像靈魂一樣的內容。


道德的作用在於揚善,法律的功能在於抑惡。所以,人生在世,必須遵守所處社會的各種道德規範和法律制度,並適應這個社會。這樣看起來個人是受到約束了,但由於你的行為和社會共同價值是一致的,是得到社會所承認和保護的,所以你反而可以實現你的利益最大化。換言之,在這個社會裡你要想有所成就,你就要遵守這個社會的規則和規律,不僅要遵守法律,還要遵守這個社會的道德倫理的要求和約束。你需要承認這點,而不是把這種訓導和要求當成對你的很煩人的苛求。道德規範對你的要求,實際上對你是非常有利的,你一定要遵循。一旦你睜開眼睛非常現實地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你會發現,遵守我們傳統的道德倫理的約束是你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一個必然的選擇。


在這裡我們不談教條的,那種講不出道理來的道德倫理,我們只談最現實的個人發展必由之路。一旦你認真看清楚周圍社會的現狀和人類文明的現狀的時候,你會發現,一旦你想取得一個在現代文明中被大家都認可的,公認的成就的時候,你必須去遵守這個社會的規則,必須遵守法律,道德倫理規則,去取得周圍人對你更多的認可,這樣才更有利,更有效率,更有機會去取得成就。我姑且不把這個道理作為一個道德說教,而是作為一個邏輯推理的必然結果。


3. 社會共同價值源於人類對善的追求


不管說人性善也好,還是說人性惡也好,但人們都承認人類是追求善的。就連持性惡論的荀子,也說社會需要倫理道德,追求善。


從宏觀的角度看,在不同的地區、人類不同的發展階段,那些不符合整體利益的社會形態會已經被歷史的進程所淘汰,這當然是一種選擇性淘汰。人類社會到目前數以萬年計的發展,證明我們是一個存續並且在發展著的生物社會。它之所以有這麼大規模的發展和進步,是因為這個社會的文化是進步的,是正向的。正向的文化帶來的是整體的經濟和文化的繁榮。


中國重視整體意識,也就是社會和國家,即所謂「公」或「公利」。不同的思想家儘管在義利問題上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看法,但他們都以不同的概念來強調整體利益的重要。無論是孔子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還是孟子所說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其「義」實質上包含了社會和國家的「公利」的意義。墨子說「義者利也」,在他看來,符合於「義」的言論和行為,就必然會符合社會、國家和人民的公利。個人只有在整體性中(家族、企業或是國家)才能昭示出自己的存在和全部意義,個人的意志、情感也只有群體關係中才能體現出來,個人的價值只能在整體社會中得以實現。每個人在宗法血緣的紐帶上,在家與國同構的網路中,都有一個特定的位置,「這個特定位置,是個人存在的根據,組合成個體與社會的一體化結構」。個人對社會,義務重於權利,整體利益重於個體利益。


為了保證人類的這種向善性,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一套倫理道德規範和法律制度,用來約束這個群體,從而取得效益最大化的。在這個社會中,任何人必須遵從這套倫理道德規範和法律制度,否則你會被人譴責,你不會被人認可,起碼得不到人們的幫助。不僅是走投無路的時候沒有人給你飯吃,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沒有人理你,更不會獲得任何人的認可和支持。宗教固然可以維護道德,但即便是在人們不信教的情況下,仍然會認為尊師重道,贍養父母,和周圍人保持一個友好的關係,有更多的善心,都是值得讚揚和推崇的。就是說,傳統的道德倫理在我們現實社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固有的,實際上已經非常剛性的系統。你在遵循這個系統規則的時候,你很有道德的時候,你很有德行去做事的時候,你更容易得到周圍環境對你的支持,社會資源更容易被你運用去完成你的事業、實現你的目的。


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協調者——企業的作用


1. 企業的任務和目標是滿足社會需要


洛克菲勒先生說過:「如果將我剝得一文不名地扔在沙漠中央,只要有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洛克菲勒確實是從一點點掙錢開始的,他的美國標準石油公司,被拆分成17家公司的時候,壟斷了美國本土的石油的絕大部分,大概佔80%左右,還有外銷石油的90%。他的產品非常便宜,以至於當時中國的農民都點得起煤油燈。他成功的秘密是什麼?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這正是他的智慧之所在。


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洛克菲勒在他的自傳裡面說過這樣一句很有智慧的話:「調查顯示,在我國(美國),一個世紀以前的美國擁有大量財富的人,往往是對國家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而深遠影響的人,他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盡全力開發國家資源,推進祖國發展,在其他的國家也是如此。」就是說,那些全心全意為滿足社會需求而努力的人,才真正能夠為國家做出較大貢獻,才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不過,在這同時,他也會贏得更多的機會。所以,企業必須把自己的工作和社會的需求聯結在一起。為社會做出最大貢獻的人是最成功的人,公眾所需要的、滿足公眾需求的商業企業會發展壯大,而公眾不需要的商業企業則註定失敗。


這正是我們納通醫療集團的經營理念。我們了解社會需求,所以能夠有效地向社會奉獻物美價廉的醫療產品。我在中國骨科大會COA的世界骨科論壇上談到,世界的需要應該是我們醫療器械和醫療產品從業者、醫療服務的從業者,包括醫生和醫務人員的責任。我們應該為社會的需要去工作,而不是為了賺錢工作。其實,在這同時,當你滿足這個社會需要的時候,你就自然會賺取你的財富和價值。


一個公司如此,一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比方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很有成就的科學家,那麼你的成就絕對不是對這個社會沒有價值的技術或發明,而是會被人看好的技術或發明。一個沒有價值的技術發明很難在這個環境去實現,因為社會不需要它。當你追求的東西就是我們大家都想要的,那麼你就很有可能取得成就,取得成功。當然,這也需要適當的環境和機遇。


2. 企業必須遵從社會共同價值


就像個體必須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一樣,作為社會組織,一個企業如果不夠遵從社會共同價值取向的話,也是不能夠取得最大利益的。它需要符合這個社會的整體的規則,符合社會整體的需求和利益。實際上社會整體的利益和規則就是社會的整體的公德、道德或者是整個社會的價值。如果我們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公司和社會和環境的關係的話,如果你能夠趨同或者是遵從這個社會的規則和關係,你會更容易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你的目標和周圍的規則和需求是不一致的話,想要實現會非常困難,因為社會中的任何一個組織,都不可避免地要依存於社會本身而存在。


因此,只有遵從社會共同價值趨向,一個企業才可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接受,才可能獲取社會的資源,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


3. 個體在企業中的有效合作產生剩餘價值


作為納通來說,經過這麼多年建立起市場競爭的實力,並且能夠在全國乃至世界上建立我們的競爭優勢,除了能夠把握住市場機會,能夠以很好的競爭條件和資源,以及有一支優秀的隊伍去克敵制勝,更重要的是,我們建立了一套良好的內部秩序、規則以及優越的機制,其核心就是如何對待公司和員工的關係問題。


一個人如果希望得到更好的個人發展,應該尋找有效率的組織,把個體的經驗和能力與整個組織的不同的人的能力疊加起來,取得最大的效率。多人合作的組織形態能夠更好地完成經營的功能,這樣對於每個人來說收益都是最大化的。大家只要看看工業革命,福特公司的生產效率的提升,工業化以後帶來的物質和財富極大的增加,就會相信在一個組織協同的作用下,個體能夠發揮更大的功能,增加更多的財富。


當你加入一個有效組織的公司,就能夠更多地為自己創造價值,與別人更好地協作形成團隊,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得更好。就像一個農民去種棉花,一個紡織工去織布,棉花本身不值錢,織布也就是簡單的勞動付出。兩個簡單的勞動付出疊加到一起之後,會生產出棉布,如果再加上裁縫協作就產生了衣服,如果再有一個設計師加入的話,就會產生一件時尚的服裝。當然,它價格不菲,遠比一個人去種地、縫衣、畫圖這些簡單的工作能有更多的收益。一旦把他們組織起來以後,就產生了剩餘價值。


資本主義所產生的剩餘價值,實際上就是通過勞動的有效組織所創造的更多價值。我們從時裝到時裝相關的宣傳鏈條,以及原材料的製作鏈條,再進一步擴張的話,就會發現還會帶來更多的價值的增值。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我們建立納通這樣的公司,如果想獲取更大的利益的話,必須擴張價值鏈條去取得更多的剩餘價值,把每一個人的簡單勞動集合起來去獲取更多的額外的收益。


當我們納通公司通過團結協作產生更多剩餘價值的時候,一部分可以用於降低我們的服務價格,以取得更強競爭力;另外一部分變成額外的效益,我們和每一位員工去分享。就是說,對於這部分額外的收益,我們有很好的分享文化,把收益的一半分給大家,另外一半作為企業的收益用來支撐企業的發展,去建立一個能夠擴展更廣範圍、更高水平、更大規模、更有競爭力的企業盈利平台。這是企業進步、企業發展、企業財富創造非常重要的內容。你構建的價值鏈越長,你所涉及的勞動組織管理的內容越複雜,那麼你獲取的額外價值就越高。這就是我們的經營理念。


4. 個體必須遵守公司的組織規則


在我們看清楚這種經營規律以後,我們就會明白,我們每一位員工,都必須了解企業文化並遵循企業規則。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把個體的利益服從於公司的利益,這樣在公司真正分享它的價值的時候,你也獲得了最大的利益。你就不僅是一個棉花種植者,你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織布匠或者裁縫,集合在一起以後所獲取的價值要遠遠超過簡單勞動直接的市場價值。


公司就是一個小社會,而作為社會單位,就必然有其組織規則。組織的規則和原則可以是制定出來的,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那就是這個企業的文化和制度,是這個企業的利益導向、原則導向。


遵守公司的組織規則,是個體間有效合作的保障,是公司更多地產生剩餘價值的保障,當然也是個體利益最大化的保障。作為公司中的一個個體,每個員工只有遵守公司的規則和維護公司的利益,才能在這個企業得到更好的機會,獲得更大的認同。相反,在這樣一個相對來說較小,並有一定封閉度,有一定自己的封閉環境的企業組織中,如果你不能夠遵守企業組織規則,維護企業本身的利益和發展,那就不僅違背了企業本身的整體利益,也違背了周圍人的實際需求和利益選擇,這其實也違背了自己的利益訴求。因此,作為一個公司的員工,你只有讓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符合你所存在的這個組織的規則,你才能夠更有效率和更好地做好你的工作。一個個體為了取得成就的最大化,它需要趨同和認同這個組織的規則和原則。


這就是組織和個體的關係。

趙毅武: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經營管理與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及納通的實踐



納通的企業文化


現在,在這樣一個社會和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在這個傳統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與提倡的時候,我們對企業文化重新進行提煉與梳理,形成了新的企業文化體系,既是對過去的企業文化的總結,也是對納通未來的希冀與展望。


首先為大家介紹我們的企業哲學——和義廣業,成人成己。企業哲學是對企業行為的根本指導,是企業解決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企業內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學。「和義廣業」:出自《周易?乾?文言》:「利者,義之和也。」意為只有滿足各方的訴求,使其達到和諧統一,才能夠不斷擴展事業。「成人成己」:出自《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是指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成就別人才能成就自己。


我們凝聚各種力量,努力做符合社會各個群體的需要、也符合我們企業發展需要的事業,叫「和義」。把各種需求和願望都能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按照這個方向發展自己企業和事業,才能廣業,才能發展。只有成就別人,才能成就自己;你幫助同事,自己的工作才能發展;幫助下屬,自己的部門才能進步;幫助客戶,你的業務才會增長;幫助你的合作者,自己才能夠更有競爭力。這就是納通的企業哲學「和義廣業,成人成己」,是我和北京大學最資深的哲學教授之一——張學智教授與韓國首爾大學郭沂教授共同探討、總結的。


關於納通的企業精神——納川成海,通泰協和,企業精神是員工所共有的內心態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張教授把原來的「納川成海,通達天下」用《易經》中的話做了更好的總結——「納川成海,通泰協和」。「納川成海」,出自《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納通希望匯聚全球有志於人類健康事業的力量,和而不同,有容乃大。「通泰協和」出自《周易》:「地天相交,協和通泰。」代表整個系統團結協作、緊密配合,達到和諧統一、萬物祥和的境界。能夠和諧一致、充分溝通交流,內部完全配合、協同和諧,外部整合為一體,這樣的企業才真正具有競爭力,不僅要納川成海,而且要通泰協和,這就是納通的企業精神。


關於納通的企業使命——引領醫學技術進步,推動醫療產業發展,幫助患者以最小代價戰勝疾病,恢復健康。企業使命是一個企業按照社會道義所選擇的社會責任擔當,是企業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我們不僅要推動醫學學術的進步,我們致力於研發和學術研究的發展,洞悉最新趨勢和前沿技術,對接全球創新產品和技術資源,以開放式研發創新引領醫學技術進步,以高端製造和商業流通推動醫療產業發展。通過「質量上乘、價格合理」的產品;科學的治療和康復手段以及有效的醫療服務,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戰勝疾病、恢復健康。不僅僅是逐利的,而是要真正為社會進步做貢獻。把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放在第一位,利益在第二位。義利相互結合,對醫療產業發展也基於這樣的宗旨和原則,能夠幫助患者以最小代價戰勝疾病,恢復健康,這是我們的企業使命。


納通的企業願景——成為人類健康領域聲譽卓著的醫療產業集群,一個令人尊重和嚮往的企業家庭。企業願景是企業未來期望達到的理想狀態。對外,納通將依託渠道能力、產業製造能力和創新孵化能力,打造一個聲譽卓著的事業平台,整合全球創新產品與技術資源,實現與上下游合作夥伴的生態共存和互利共贏,從而開創醫療器械產業新局面。對內,納通希望建設一個純潔的小社會、和睦的大家庭。大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高效工作,快樂生活。


納通的價值觀是「服務客戶 、以人為本、共創共享、專業高效」,企業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基本原則,也是企業員工行為的基本準則。我們秉承客戶導向,客戶需求是一切工作的起點和終點,客戶滿意度是判斷服務質量的核心標準,納通的產品和服務、制度和流程都要圍繞客戶需求不斷改善。勇於擔責、積極進取的員工是納通最大的財富,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讓員工發揮所長,使員工在經濟上有安全感、事業上有成就感、心靈上有歸屬感是管理工作的根本。對外,納通與上下遊客戶是合作共贏關係,在同一條產業鏈上,攜手創造價值,共享事業成果;對內,納通的成果由所有員工共同創造,共同分享。作為醫療從業者,納通要求每一名員工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以負責任的態度做好每一件事,高水準、高效率,以最小的代價贏得最佳效果。


如果把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分為創業期(資本,機遇)、成長期(管理,市場)、平穩期(企業文化,管理)的話,中國的很多民營企業在經歷了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考驗後,都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市場生存能力,即已經走過了創業期,向著成長期和平穩期發展。企業規模發生了變化,由小型成長為中型,有的甚至成長為大型企業,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也發生了變化,由不太規範變得較為規範。但是,很多民營公司在早期小規模狀態下和市場還不規範的環境下,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早期在企業發展中曾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企業規模和外部環境變化之後,企業原有的文化正在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從而需要進一步提升和發展。


民營企業的性質決定其具有自身的優勢,民營企業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市場意識、創新意識、效率意識以及人才意識,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使得他們必須不斷進取,不斷追求。有些民營企業善於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提升,與時俱進,重視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強化公司的管理,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成為民營企業中的佼佼者。實踐證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指導企業經營及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且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儒學與企業管理委員會也希望了解更多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情況,藉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企業中的創造性轉化,為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應用做出貢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關於長城,你不知道的肯定有這些!
博鰲儒商論壇2016年會圓滿舉行
孔子給管理者的3條忠告
豐子愷:說榮辱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趙毅武: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經營管理與文化建設中的意義
解讀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義:仁、恕、通、和
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義:仁、恕、通、和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民族特質和風采的民族文化
李柏映-管理心法:傳統文化與企業管理
企業的文化與合法性——明代文官制度的管理學啟示(三)
玄德堂——道教慈善文化在當代的意義
張立文和合學與企業文化
傳統文化:中國傳統代表文化——中藥
張立文:和合學與企業文化
詹純新:儒學對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三重意義
宋代崇道促進媽祖文化與道教文化的結合
經典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兩創」
文化自信中的政治與學術
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作文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義烏:傳承朱丹溪文化 發展中醫藥事業
書畫流通創富藝術品市場實體文化經濟
中華傳統文化與領導幹部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