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筆速也需強化訓練—— 書法的運筆速度

筆速也需強化訓練—— 書法的運筆速度

筆速也需強化訓練—— 書法的運筆速度

在運筆過程中,總有速度的快慢疾緩之分。如何掌握好,那可是練筆時不可忽視的大事。明倪蘇門《書法論》說:「輕重疾徐四法,維徐為要……此法一熟,則諸法方可運用。」此為主張先學孰慢者。唐韓方明為主張快者,他在《授筆要說》中說:「落筆要快,快則意出。」再如唐歐陽詢《傳授訣》講:「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另有清劉熙載《藝概》中說:「古人論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澀者無之。」此上四種主張均有不同。實際操作中應根據要求不同而論,筆者認為孫過庭《書譜》中論說較為科學、準確、辯證地闡述了運筆的快慢關係:「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其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於遲,終爽絕倫之妙。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夫心閑手敏,難以兼通者焉。」

所以說,如何把握好運筆的速度、技巧,還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強化訓練。

一、運筆速度在各種書體中的變化。不同的書體對運筆速度有著不同的要求,切不可千篇一律。行、草書在筆法結字上有很大的自由度,結字可側跌宕,數個字可纏綿一起或筆斷意連,用筆的張弛伸縮,提按頓挫隨機而變,直線、弧線的任意組合,單個字中的連筆。這些都提供了加快運筆速度的契機,或者說,提供了快又可以放慢的條件。那麼,楷、篆、隸書的筆法結字是字字、筆筆獨立的,又需細化運筆的過程。這就使運筆在時間上有了慢的條件。當然,也需有筆斷意連的氣韻,但筆法外在表現上已不存在縈帶纏繞,速度自然也就放慢了。

二、運筆速度與墨分五色的變化。墨分五色之墨韻離不開水與宣紙、毛筆的關係,但也和運筆速度息息相關,由於墨落到宣紙上有一個滲化的過程,所以落墨之時必須要掌握好火候,不然會失控造成敗墨,就失去其墨趣、墨韻了。那麼,在筆中飽蘸墨後應連續寫下去,直到渴墨後不能再寫了,再飽蘸墨寫下去。這裡就有一個運筆速度的要求:「筆中飽蘸墨滲化快,此時運筆速度則需快,筆中渴墨滲化慢,此時運筆速度則需慢。」反之,該快而慢,結果是停滯凝結,形成「墨豬」。該慢而快的話,離鈞在《書訣》中說:「未能速而速,謂之狂馳……狂馳則形勢不全。」其實速度與墨色是互為制約、互為表現的一種關係。

運筆速度與節奏韻律、風格的變化。風格決定了節奏韻律,節奏韻律的不同產生了風格,它們都存在於各種書體中,都產生了不同的運筆速度:奔放狂爽的,節奏韻律跳動大,運筆速度需勁急;雅逸靜謐的,節奏韻律超於平和,運筆速度徐緩;古樸凝重的,節奏韻律穩重殷實,運行速度需遲澀等。同是一個人寫的不同作品或書體也會在風格、節奏韻律上有運筆速度的暢達與遲緩,這就要求作者掌握好各種需要的運筆速度,特別在風格差異大的、節奏韻律強烈的行草書中,反差極大。

由此可知,墨色、字體、風格、節奏韻律等對運筆速度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那麼,書法家對各種用筆技巧的熟練掌握能力,顯然就決定了創作成功的關鍵,那樣,在創作時,隨著自己的情性,將會寫出美麗和諧的線條和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作品來。

筆速也需強化訓練—— 書法的運筆速度

筆法介紹與運筆技巧

一、筆法

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稱用筆或運筆,即筆毫在紙上的運行方式。毛筆在紙上究竟應該處於怎麼樣的狀態來書寫比較理想?這是毛筆字技法的關鍵,也是筆畫寫得好壞的最基本的法則規律。

筆法是我國書法理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據傳早在東漢時期,蔡邕(yong)就著有《筆訣》傳世,並一直被書家視為至寶引用至今。古代文人將筆法當作秘訣,他們都很保守,絕不輕意告訴人。據傳有位叫韋誕的書法家,是蔡邕的學生,藏有蔡邕的《筆訣》,另一位書家鍾繇想借《筆訣》看一下,但遭到拒絕。鍾繇為了表示誠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過去,然而終究沒能看到《筆訣》韋誕死時,把《筆訣》作陪葬品埋入墓中。鍾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筆訣》,書藝大進。傳說雖不足信,但足以證明筆法理論的重要性。

那麼蔡邕的《筆訣》(《九勢》、《筆論》)究竟有什麼奧秘呢?涉及到書法技法、書家的情懷以及與外在物象的關係等多方面的內容,最關鍵的一句話是「圓筆底紙,命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就是歷來被書家一再引用,並視為毛筆字技法的重要法寶:中鋒運筆。

二、中鋒運筆

中鋒運筆是毛筆書寫時的主要運行方式。蔡邕說的「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中的「筆心」指筆鋒、筆尖。「常在點畫中行」,是指經常在筆畫的中間運行。由於毛筆是圓錐狀態的,因此中間的筆毫要比兩邊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寫出來的筆畫呈圓潤渾厚的立體感覺,顯得很飽滿。這就叫「中鋒運筆」。但有時候雖然筆鋒在筆畫的中間,但是毛筆不是處於圓錐狀態,而是像油畫筆那樣呈扁平狀態,這時候寫出來的筆畫質感會顯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圓筆屬紙」四個字。如果書寫過程中出現『扁筆」,一種方法可以將毛筆在硯池邊上掭一下,使它回復到圓錐狀態;另一種方法以執筆的手指將筆桿轉動一下,使落筆時扁筆交圓;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書寫過程中用調節筆鋒的方法使其變圓。不過,「今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種解釋中鋒運筆的方法,仍然令人覺得難以領會,因為具體書寫時,筆鋒已分布在筆畫的中間和兩側,是很難找到所謂的筆心來的。因此應該用另一種更精確、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詮釋。毛筆在紙上運行時,筆腹處於運行的前方,筆鋒緊隨其後,筆鋒始終重複在筆腹所形成的墨跡之上,為中鋒運筆(見圖6)。中鋒運筆時,筆鋒到筆腹的方向與毛筆的運行方向一致。

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畫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筆畫邊線光潔平整,如刀切的一樣,古稱『古釵腳」;另一類筆畫邊緣毛澀不平,如萬年相藤,古稱「屋漏痕」,或稱之謂「金石氣」。前者書寫速度略快,用力平均,顯示出剛健挺拔、富有朝氣的美。後者書寫速度略慢,比較用力,手指路有震顫。顯示出遒勁涵蘊而又老成的美。初學者應該先練習前一種乾淨利索的線條。待熟練了再追求「屋漏痕」。實際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決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顫抖或扭動去做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來形容筆畫線條。所謂「力透紙背」,是指書寫時筆力雄厚,墨能透過紙背。老師檢驗學生毛筆字寫得是否認真,往往將元書紙反過來看筆畫中間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筆畫的兩頭與中間一樣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認真,不馬虎。如果發現筆畫的頭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草率,一帶而過。「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寫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寫新的祝詞,叫木匠將字削掉,結果削去三分才不見墨跡。說明王羲之筆力渾厚,墨能進入到木板三分那麼深。「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講中鋒運筆的力量和墨色實而不虛浮。

三、偏鋒運筆

偏鋒運筆與中鋒運筆不同。偏鋒運筆筆鋒不在筆畫的中間,而在其某一邊行走;即筆鋒處於筆畫的一側,筆腹處於筆畫的另一側,筆鋒與筆腹在並列行走(見圖7)。偏鋒運筆的筆鋒一側的筆畫光潔平齊,筆腹一側枯澀不平。這種一邊光一邊毛的筆畫.因其不夠完美,教歷來被書家視為病筆。至於說書法家在寫行、草書時,由於書寫速度的加快,抑或為了加強作品的節奏感而出現的枯濕濃淡,甚至偶而的偏鋒,該當別論。初學者首先要掌握的是中鋒運筆的技法。

四、側鋒運筆

側鋒運筆是介於中鋒運筆和偏鋒運筆之間的一種運筆方法。也就是說從上往下投視,筆毫方向(中心線)與運行方向(筆畫中心線)呈45度左右的夾角時,這種運筆方式叫側鋒運筆(見圖8)。

側鋒運筆所書寫的筆畫線條的質感也處於中鋒運筆與偏鋒運筆之間。筆毫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小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中鋒效果;筆毫的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大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偏鋒效果。側鋒運筆大量運用於行、草書中,不過,顏真卿的楷書橫畫常用此法。

毛筆在紙上運行時大致有以上這三種狀況、不同的書體,對運筆的要求也不相同。篆書純用中鋒;隸書、楷書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行書、草書以中鋒、側鋒為主,偏鋒偶爾為之。由於筆毫是柔軟的,因此有時落筆處於偏鋒狀態,運行過程中筆毫逐漸理順調節成中鋒。運筆的關鍵在於會使用中鋒,會調節筆鋒,令其保持中鋒運筆,這就是筆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畫作背後的保定蓮池
大師名篇 | 宋克 草書《進學解》

TAG:書法易 |

您可能感興趣

筆速也需強化訓練——書法的運筆速度
筆速也需強化訓練——書法的運筆速度
跑步力量訓練——提升配速的不二法門
臀腿力量快速強化訓練:8個動作深度增強你的能力體驗奇妙感覺
有效提升跑步速度的間歇訓練法
快速腹肌訓練法
增肌訓練技巧之遞減組:加快肌肉充血速度,給你強烈的泵感
減脂訓練,快速且有效的高強度室內減脂訓練
減脂增肌同步的高強度訓練方法!
腳步定乾坤,籃球腳步移動速度和爆發力訓練方法!
法特萊克跑:讓速度訓練不再枯燥
快速提升速度的HIT訓練法
毛筆字入門兩大技巧最重要,怎樣才能做到綜合訓練,進步迅速
健身中訓練強度比訓練量更重要,你知道了嗎
調整到適合自己的訓練強度和頻率才能讓肌肉快速增長
背部增肌厚度強化訓練你必須熟練掌握這3種划船訓練動作
肩部手臂綜合訓練,快速提高肌肉增長速度!
特戰隊員極限訓練進行高強度、快節奏的攻防轉換
肌肉竟然加速生長?秘訣在改變訓練次數和強度!
划船背部增肌強化訓練:8個動作快速增強背部肌肉密度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