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九一八時,你為什麼就是不抵抗?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 ,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他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那為何九一八事變時,他卻選擇不抵抗呢?
張學良不對日本人抵抗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當時的軍事實力,第二個是張學良個人的想法與判斷的錯誤。
就軍事實力而言:1929年發生了中東路事件,蔣介石示意必要時動用武力,中央作後盾,示意大軍和軍款不成問題。結果蔣介石沒有兌現承諾,張學良大軍慘敗。
1930年中原大戰,十餘萬東北軍入關,邊防減弱。因為處理中原大戰的善後事宜,張學良對東北事務的精力被分散;而且中原大戰後入關的大批東北軍沒有回防,1931年張學良為了討伐石友三又再度徵調部分東北軍精銳入關,導致了東三省兵力的進一步空虛。這些都給圖謀東北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以可乘之機。正好是張學良入關的一年之後的9月18日,日本少壯軍人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張學良的個人判斷:1931年7月萬寶山事件,是「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帝國主義不斷挑起事端,尋找武裝侵佔中國東北的借口而蓄意製造的。日軍利用僑居在長春附近萬寶山的朝鮮人與當地農民因租地挖渠引起的衝突,以保護朝鮮人為由,開槍鎮壓中國農民,打傷多人。張學良認為這是日本人的挑釁,決定不抵抗。
1931年8月發生「中村事件」,「中村事件」系1931年6月,日軍參謀部大尉中村震太郎,到中國東北從事間諜活動,6月26日被當地駐防的中國屯墾軍第三團所部拘獲,由於間諜罪證確鑿無疑,團長關玉衡遂下令將中村等人處死而引發的事件。
1931年7月6日,張學良電告東北政務委員會說:「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力避衝突,以公理為周旋」。9月6日張學良又致電臧式毅、榮臻:「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釁,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確實注意為要。」是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駐守北大營的一萬多名東北軍將士因遵循張的嚴令沒有抵抗。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1931年9月19日,張學良在北京協和醫院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談話時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9月22、23日,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也分別發表講話和告國民書,要求「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希望我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衝突」,事實上默認了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張要求其率領的東北軍力避衝突,並退守錦州。
在「不抵抗政策」指導下,張學良和蔣介石都寄希望於國聯。但到1931年10月24日,國聯作出決議,要求日方撤軍,而日本不但不加理會,反而於11月進攻嫩江黑龍江守軍。日本野心已暴露無遺,張學良自謂:「國聯自身本無實力,僅能調解糾紛,不能強判執行,中日事件最好能自謀解決辦法。」 但在嫩江橋戰役中,當日軍和偽軍張海鵬部向嫩江橋進攻時,張學良令守軍於兆麟部和平撤退,以免靡亂地方,仍舊依賴國聯。
這些年的研究表明,實際上「不抵抗政策」是張學良和蔣介石在面對日本威脅問題上的共識。張學良之「不抵抗」,是由於東北軍沒有能力單獨抵抗日本的軍事攻擊,日本最希望能夠挑起戰端,所以不斷升級挑釁行為。而張一旦與日本開戰,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來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結果只會是丟掉東北的領土和損耗自己的軍事實力。所以他嚴格命令軍民百姓「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給日本人挑起戰端的借口。而蔣介石之「不抵抗」,則是為了貫徹他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路線。
在九一八事發當時,乃是張學良下令撤退,而蔣介石日記表明其遲至1931年9月19日晚才從上海方面得知「事變」消息。張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憶錄中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借口。」
張學良在1990年6月和8月接受的兩次採訪中,一直在說:我沒想到,我沒想到....我覺得是張學良當時真的沒有想到日本人會發動九一八事變,他一直認為那不過是日本人的挑釁,所以才選擇了不抵抗。
※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後,為什麼張學良選擇不抵抗?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下令不抵抗,最欣喜的是他們!不是日本人
※即便九一八不抵抗,但就憑這三件事,張學良仍應被尊為千古功臣!
※張學良晚年坦言,九一八時,是他下的不抵抗命令,怕打不過日本!
※張學良回憶九一八時說,如果他沒死,日本就不敢發動九一八
※九一八事變如果張學良奮起抵抗,結果會是怎麼樣的?
※周恩來病危之時說「不能忘了兩張」,一個是張學良,另一個是誰?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抵抗,命令是誰下的,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九一八不抵抗真相,原來張學良是被蘇聯打怕才不敢打日本!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張學良原聲視頻:九一八,到底是誰不抵抗
※張作霖的這個本事,張學良如果能學到一半,也不至於丟了東北
※是什麼情況下,張學良不抵抗丟失東北,就是抵抗也是遲早會淪陷
※張學良多年後承認自己判斷錯誤,「九一八」的當晚他在做什麼?
※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部隊有多強,真打不過日本嗎?
※張學良為何那麼慫?九一八事變之後放棄了抵抗!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張學良為啥下達不抵抗命令?
※他成就了張學良前半生事業,他活著就不會有「九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