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微信時代:「閱讀腦」會被數字化嗎?

微信時代:「閱讀腦」會被數字化嗎?

[提要]微信閱讀與傳統閱讀的差異,除了媒介不同,更根本在於內容基本都是免費的,徐升國認為,這對傳統媒體的衝擊是存在的。對於下一代「深入閱讀」的能力和素質,瑪麗安娜?沃爾夫也表示擔憂:「適應了數字閱讀的孩子有耐心廣泛閱讀和學習早期文化中的書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本報記者 楊 純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閱讀有多可貴?公元前4世紀米南德說,「喜歡閱讀的人,就像擁有兩個人生」。

然而,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連續七年持續上升,首次超過60.0%。尤其微信閱讀飛速增長,超半數國民進行微信閱讀,刷朋友圈、看公眾號已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


數字化閱讀趨勢難逆轉


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微信閱讀有一個特點是大量社交化,過去閱讀是個人的事,和其他人關係不大,但是微信實現了社交化、互動式的閱讀,這種閱讀體驗和傳統模式有巨大不同。基於這樣的特點,他認為未來人的閱讀行為、閱讀模式、甚至是閱讀內容、結構等都會變化,以微信引導的移動化、社交化,甚至是視頻化閱讀,加上更新的技術的應用,比如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會使人們越來越習慣一種新的閱讀模式、傳播模式,而且這種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雖說微信閱讀有缺點和弊端,但未來可能會以自己的一種邏輯,再自生長、自凈化,甚至可能會出現新產品,但它不會回到老的模式中去。當然也會存在一些結合,例如把紙質閱讀和移動化、社交化閱讀做一些打通。

微信閱讀與傳統閱讀的差異,除了媒介不同,更根本在於內容基本都是免費的,徐升國認為,這對傳統媒體的衝擊是存在的。人們進入一個內容免費的時代;另外就是微信閱讀的高度移動化、碎片化,弱化了深度閱讀內容。微信閱讀都以手機閱讀為主,因此,每一個微信的重度閱讀者都深受其害,覺得眼睛疲勞,這種生理反應也導致深度閱讀不容易實現。


「蘇格拉底的噩夢」真來了


美國塔夫茨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教授、閱讀與語言研究中心主任瑪麗安娜?沃爾夫專門研究閱讀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她撰寫《普魯斯特與烏賊》一書解讀閱讀背後隱藏的思維奧秘。在文中,她談到人每天花費很多時間在電腦前接收大量信息,卻未必能理解所有信息。早在蘇格拉底時代,大哲學家就擔心人們在剛了解一件事物時,就誤以為自己已經完全了解了它。這會導致驕傲自負、一無所獲。現在,老師和父母們與蘇格拉底具有同樣的心境,年輕的數字閱讀者是否只會泛泛地閱讀?這真是「蘇格拉底的噩夢」。如果年輕人不能充分發展批判性分析或創造性思維能力,整個社會都將退步。


對於下一代「深入閱讀」的能力和素質,瑪麗安娜?沃爾夫也表示擔憂:「適應了數字閱讀的孩子有耐心廣泛閱讀和學習早期文化中的書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數字媒體不會提高閱讀能力。當注意力的持續時間本身還處在發展階段時,比如對孩子來說,屏幕上出現的每一個新的刺激都太有吸引力了,沒法不去注意。年輕的閱讀者會跟著快速地轉移注意力,根本沒時間也沒有動力停下來,認真思考他們看到的東西。」


電腦屏幕上湧現的膚淺信息會淹沒我們的好奇心還是引發我們對更深刻知識的求知慾?持續的部分注意力及多重任務的處理能力是否能引起我們對文字、思想、現實及道德的深刻反思?被這些過於真實的影像慣壞了的孩子,仍能腳踏實地嗎?她表示,年輕閱讀者閱讀電腦屏幕的時間與閱讀書本的時間相比,高得不成比例。

徐升國也頗有同感,很多年輕人,思維非常活躍和跳躍,但是不講究邏輯的一致性、深度性和系統性。媒體上常說的90後00後,和我們是兩類人群,在他們眼裡,我們是另外一個星球的。因此有人把他們稱作是「數字原住民」,而我們是數字移民,不僅僅是閱讀載體的差異,背後是思維方式的差異。


閱讀腦如何不被替代


人類學習、處理以及理解信息的方式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但是我們絕不能丟掉閱讀的本質特徵。瑪麗安娜?沃爾夫提醒父母,要從講故事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簡單的講話、朗讀與聆聽是早期語言發展的重點。學習閱讀有很多發展階段,這些階段聚集起來,使兒童能夠運用文字進入複雜的世界。她指出,事實證明,5歲以下的兒童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他們將來的閱讀能力。


為了順應大眾閱讀方式的轉變,徐升國和研究團隊做了些實驗,在一些紙書上面加二維碼,再通過二維碼關聯視頻、音頻,可以和作者互動、跟其他讀者互動,把紙質書變成了一個入口和導航,打通線上閱讀和線下閱讀,紙質書就變成一本智能化的傳媒一體化的新的閱讀載體。「這需要行業適應巨大的變革。既符合人們新的閱讀習慣和體驗,同時又比手機閱讀好。傳統出版不是盲目的追趕人們的閱讀習慣,而是如何研究這種閱讀習慣的優點,如何在變化中尋求空間和機會。」傳統出版業如何在這個時代,用新的邏輯、新模式來進行變革,需要我們創新。


現在的年輕人還有時間來開發像推理、批判性分析思維這樣的「深入閱讀」能力嗎?這些能力的開發與培養需要許多年的時間。換句話來說,大腦的可塑性意味著我們既可以建立一個相對簡單的、通路被縮短的數字腦,也可以建立一個閱讀時會激活更複雜的認知過程的閱讀腦。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對下一代和社會都極其重要。(科技日報北京4月23日電)

原標題: 微信時代:「閱讀腦」會被數字化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海網 的精彩文章:

大學心理學老師醉心做匠人 都市慢木匠:木作是心靈良藥
渡江碰到探照燈 子彈嗖嗖射過來
天琴座流星雨23日極大將「扮靚」夜空
您可能感興趣

數字閱讀時代將再無真正的「閱讀」?
數字時代,如何擁抱閱讀
數字時代 我們為何還要推廣「深閱讀」?
實體書店:數字時代的「閱讀後花園」?
如何閱讀代碼
碎片化時代,我們閱讀經典
網路閱讀會讓我們變淺薄嗎?
「碎片化時代」的完整閱讀
繼亞馬遜、掌閱發售閱讀器後,噹噹也加入了,你會為讀電子書而專門買閱讀器嗎?
微信閱讀何以成為一種心理慰藉?
如何變得更聰明?閱讀,大量閱讀。
碎片化閱讀時代,QQ閱讀跟你聊聊他們眼中的價值觀
也談「普遍膚淺時代」的閱讀
看臉時代,做好微信首圖設計猛增閱讀量
碎片化時代,你還有深度閱讀的體驗嗎?
公眾號手機上文章閱讀數為何與後台數據不一致?
微信閱讀量造假被曝光,但刷的生意並沒停。弄個真數字為什麼這麼難?
你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嗎?
如何貫通古詩詞、現代詩和閱讀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