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胡適的故事

胡適的故事

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出身於官商家庭。1910年留學美國,1917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經擔任北京大學教授、校長、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等職務。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開風氣之先」的重要地位。他的《嘗試集》是中國第一本新詩集;1917年1月他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此文標誌著「五四」文學革命拉開了序幕。


胡適的父親胡傳曾經擔任清廷的「淞滬厘卡總巡」,後調台灣,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不久,病逝於廈門。胡適自小跟著母親在績溪老家,母親是一位普通農家的女子,但也略通詩文,她經常教兒子背誦古典詩詞,並且為他請了舊學根底很深的老師。胡適在故鄉接受了9年的舊式教育,其間廣泛接觸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更由於通過閱讀大量的明清白話小說,受到了運用白話文的訓練,從而也確立了他的文學興趣。


14歲這一年,胡適曾經隨三哥到上海梅溪學堂求學。他不懂上海話,又未曾開筆寫文章,所以就被編到五班,那差不多是最低的一班了。有一次,國文老師在講解「傳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的古文時,隨口說這是《左傳》上的話。來上海已經有6個星期了,胡適已大略能聽懂上海話,他知道老師講錯了。等到老師講完後,他輕輕地走到老師的講桌跟前,低聲對他說:「老師,這個『傳曰』是《易經》里的《繫辭傳》,不是《左傳》。」老學究感到十分驚訝,他把花鏡向上推了推,「對呀,我剛才是信口說錯了。」

他把胡適拉到身邊又一次上下打量眼前這位一身鄉下打扮的學生,心裡不由得暗暗驚嘆。他又仔細詢問了胡適讀過那些書,背了多少東西,胡適都一一回答了。老師又問了他會不會對對子,會不會寫文章,胡適當即寫了一篇文章。文章完成後,老師更是驚呆了。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滿紙文辭錦繡。他第二大就被升到第二班去了。


在上海,十幾歲的胡適還曾主編了《竟業旬報》(白話報刊),他積極稱讚維新,也有一定反清革命傾向。15歲這年,他就發表了自己編寫的白話小說《真如島》。19歲那年,胡適赴京參加「庚款」留美考試。試題中有一道「對對子」題目,上聯是「孫行者」,這下可難壞了許多考生,一個個抓耳撓腮答不出,胡適卻遊刃有餘,輕輕鬆鬆走出了考場。批卷的時候老師看到他答的對子是「胡適之」,不禁拍案驚絕。這一次他的語文成績是第一名,但是理科成績卻最差,在成績過關的考生中,他的總分是最後一名。當年9月份,他踏上了赴美的旅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時間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胡適先生和紅樓夢,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
胡適和他的父親胡傳
胡適: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胡適:過有意思的生活
我與胡適先生的傾心交談
同是父母包辦的婚姻,魯迅和胡適的原配命運為啥不同?
吹不散的心頭人影——胡適與曹佩聲的一段戀情
做魯迅易,做胡適難
胡適與丁文江的相知與相爭
胡適:科學的人生觀——懷疑、事實、證據、真理
寬容——從胡適與魯迅對髮妻的不同態度想到的
胡適大師做得最有骨氣的一件事是什麼?
胡適和吳健雄:師生情當如此
胡適名言,胡適經典語錄
人物 胡適與瞿秋白
歷史的相似,胡歌父子撞臉胡適!不信你看
人物 胡適與溥儀
胡適:文學大師熱衷收藏「怕老婆」的故事
胡適&曹誠英:愛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