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廣福橋三王峪萬畝良田和田埂是大順軍墾荒的歷史遺迹

廣福橋三王峪萬畝良田和田埂是大順軍墾荒的歷史遺迹

在慈利縣廣福橋鎮李自成四十八寨課題組的陪同下,我們一行8人,考察三王峪一帶,萬畝良田和石頭田埂。走在兩山之間的一個小峽谷,山腳下住有一戶農家。房子是土家族的建築,茂密的森林和竹林幾乎覆蓋了整個房屋。


越過森林地帶,眼前出現一片層層梯田。田地十分平整。看樣子荒涼已久,顯得有些凄涼和滄桑。田埂是用大塊石頭砌成,工程質量十分講究。


田埂旁邊有一條小溪。溪的兩邊修有河堤,都是大塊石頭砌成,與田埂的砌法一樣,從1米到2米,高低不一,就像料石護坡一樣。這樣的工程在三王峪的溝溝岔岔里隨處可見。

梯田足有70畝之多。雖然很久沒有耕作,但昔日生產遺留下的耕種痕迹,還是隱約可見。起初,我並沒有在意,認為當地人就是這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造田,是習以為常之事。


廣福橋三王峪萬畝良田和田埂是大順軍墾荒的歷史遺迹隨行考察人員辛國強、張貴光和楊中華書記介紹;這裡是大順軍時期的田地;這裡有房屋遺迹;這裡是一些殘留的瓦礫;這裡是他們的墳墓……


經他們介紹後,才發現當時的房子都是木材蓋的,連牆體都是木材。屋頂上沒有瓦,全是樹皮。能想得來,350年前,這裡是原始森林地貌,就地取材,十分便捷。


走進那水平一般的田地里,站在那筆直堅固的田埂旁,近距離接近,仔細觀察。親手撫摸著那一塊塊石頭;用手指輕輕的划下那黏附在石面上的歲月殘痕。

我感覺到她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安詳,那麼的穩健。發現田埂上有大順軍陝北人的影子;田埂上有大順軍陝北人的汗水;每一塊石頭上似乎留有大順軍陝北人的血跡。


廣福橋三王峪萬畝良田和田埂是大順軍墾荒的歷史遺迹這些田地和田埂,是一塊塊無字碑。別人可能看不見,也看不懂。但我卻能看到碑上寫的是什麼。腳下那一條條小溪,象一股熱血從我的身上通過。有一種心心相印,一脈相承的感受。更有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


我全明白了,這一塊塊梯田,不就是大順軍的傑作嗎?這不就是賴依生存的唯一土地嗎?就是這裡的地,這裡的水,養育了來自陝北黃土高原的大順軍。


一個鐵一般的證據就在腳下,有力的批駁了我以前認為在南方這樣的高山峻岭的寨子上,根本不可能隱蔽生存大部隊的觀點。不是隨行考察的人多,我真想俯卧在地上,伸開我的雙臂,擁抱和親吻這些田地和田埂。


辛國強向我介紹說:「象這樣的田地,在這裡很多,四十八個山寨都有,有的比這還要多,甚至還要好,三百多年來一直保持完好,施工質量也非常好,很少有垮塌的。」

廣福橋三王峪萬畝良田和田埂是大順軍墾荒的歷史遺迹當地的農民把這種田地和田埂,叫「古人留的田」。大塊田地有10多畝,小塊僅有斗笠那麼大。在三王峪近20公里的範圍里,田地和田埂都是同一時期建築的。


我們分析了一下,每個營寨平均以60畝計算,48個營寨就有近3000畝;太平村山上就有600餘畝。還有三王峪20多公里長的溝溝岔岔里,匡算也有近萬畝。


300多年前,這裡還是原始森林地帶,人煙稀少。即是今日,這一帶也僅僅只有6個自然村。營造萬畝良田,森林要砍伐,樹根要清除,石頭要開闢,田埂要壘砌,其造田工程和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毛主席領導的八路軍在延安時期,開展軍民大生產運動,有過大開荒。當時,有一個開荒英雄,外號叫「氣死牛」,他一天開的荒地,比一頭牛一天耕的地還要多,因為那是黃土層。


廣福橋三王峪萬畝良田和田埂是大順軍墾荒的歷史遺迹陝北的墾荒與南方的墾荒相比,其難程是小的多了。延安時期,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過後,至今才60多年,卻沒有留下多少耕地。留下的歷史遺迹,只有那一排排小小的土窯洞。

我是陝北人,從小生在陝北,長在陝北。小時候參加勞動,也曾經開過荒,頗有感受。尤其喜歡看石匠、石工施工現場那勞動場面。喜歡聽那叮叮噹噹的鐵鎚和鋼鉗的鑿石聲音。


陝北人世居黃土高原,許多人祖祖輩輩以石工、石匠為營生。其石頭來源於那深厚的黃土層下。清澗的石板、綏德的石雕、吳堡的石頭城……,那些標誌和體現陝北石匠、石工特有的技術和特長太多了。


2004年,吳堡縣發現了兩座龍山時期的石頭城。如此布局的龍山時代石城和完整的聚落,在陝北地區還是第一次發掘。由此,印證了陝北的石頭文化,至今已經有4000年的歷史了。


廣福橋三王峪萬畝良田和田埂是大順軍墾荒的歷史遺迹▲陝北《洛河畔上女石匠》圖片

民諺「南方出宰相,北方出石匠」。北方的石匠(技工),是以陝北為眾多而傑出。尤其是,陝北的石工(普工),普遍於社會底層勞苦大眾。只要男子身強力壯,就能掌握一套搬運、選擇、擺放石頭的技巧。在過去,這就是一個人一生的營生技能。


李自成大順軍基本都是陝北人,用石頭砌牆、砌田埂,是他們的特長。在張家界永定區、廣西恭城瑤山、幕阜山四十八寨、茅麓山抗清基地等地,凡是李自成大順軍屯耕養息的地方,都能看到清一色,一模一樣的石頭護坡和石材藝術。


因此,廣福橋三王峪萬畝良田和石頭田埂,就是李自成大順軍四十八寨在五雷山隱蔽屯聚,屯耕養息,自給自足的歷史遺迹和證據。

您可能感興趣

李自成大順軍名將吳汝義、高一功、張鼎、劉體純死於幕阜山
張家界石堰坪發現李自成大順軍軍火製造廠遺址
明末清初平江秀才吳谷祥著《湄水雜談》記載大順軍屯聚石牛寨
李過出家為僧隱身修水黃龍寺 統帥幕阜山四十八寨大順軍
從明吳谷祥《湄水雜談》看李過率領大順軍將士堅守石牛寨(中)
李自成在湘西建立抗清根據地擁有三大軍事基地30萬大順軍
拋開吳三桂、腐敗這些因素,李自成的大順軍究竟能否戰勝清軍?
一座石雕神壇把五雷山大順軍四十八寨確定在南明時期
茅麓山大順軍撤退後隱居丹江流域返回陝北故里
傳說修水美女緣自大順軍從北京帶來的宮女其實是緣於米脂婆姨
李自成的得力手下劉宗敏,因霸佔陳圓圓斷送了大順軍的前途
旅順軍港世界五大軍港之一,我很驕傲啊-悠遊旅遊網
中國歷史第七謎案:李自成死得比張飛還窩囊,大順軍屠滅一村緝兇
李自成原來是被村民當山賊給殺了,得知死訊的大順軍屠了整個村!
多爾袞指揮八旗軍,用這一招,成功擊潰了李自成大順軍
被稱為小闖王,率大順軍余部堅持抗清二十年,最後和全家自焚而死
李自成栽在鄉團手裡,大順軍群龍無首,想依附清軍,因一事未談成
清朝想招撫李自成余部,大順軍也有意歸附,卻因一個原則問題破局
李自成大兵被寡婦燙死,被婦人咬斷舌,這是你想像中的大順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