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面對自殺式殺醫行兇者,我們該怎麼辦?

面對自殺式殺醫行兇者,我們該怎麼辦?

面對自殺式殺醫行兇者,我們該怎麼辦?



原標題:鉞侃醫療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 王岳


就在中國醫學界都還沉浸在對陳仲偉主任慘遭殺害的悲痛之時,重慶就又傳來了噩耗......更應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醫學界對連續的暴力事件義憤填膺、同仇敵愾,但社會公眾似乎卻暴行反應平平,更有甚者的是我們又在網路上看到一些網友匪夷所思的表達。


如果就從陳主任遇害事件而言,法律已經無能為力,法律對兇手根本無法懲戒。所以,行兇者的縱身一跳,告訴我們「醫鬧入刑」這類震懾之法是不可能杜絕所有的傷醫、殺醫悲劇的。試問,倘若一個行兇者真的已經在行兇之前做好了自殺的準備,法律又如何震懾?回想起溫嶺殺醫血案,中央電視台的董倩在《面對面》節目中專門對行兇者做了一期專訪。我至今還記得行兇者連恩青在鏡頭前談笑風生的表情,他的表情似乎告訴我們你們拿我有什麼辦法,我已經連死都不怕了,你們快行刑吧,那對我恰恰是一個解脫......


早在1885年,義大利的法學教授加羅法洛創造了「犯罪學」這個專有名詞,約同一時間法國人類學者托皮納德首次應用犯罪學於法國。把犯罪和犯罪者作為整體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探索犯罪發生的原因及其規律,稱犯罪原因學,也就是狹義的犯罪學。研究犯罪原因及其規律,是為了有效地處理和預防犯罪,從而又須尋求相應而有效的犯罪對策,以此為目的進行研究的稱為刑事政策學。而「犯罪心理理論」(即研究人的心理狀態同犯罪的關係的一種理論)與「犯罪社會理論」(即從社會環境方面探索犯罪原因的理論)則是犯罪原因的兩大支柱。我們真的應該透過一起起殘忍的傷醫,殺醫血案,去分歧行兇者的動機和原因,這才有可能避免悲劇的重演。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幾乎每起血案的動機都糊裡糊塗的不了了之,便隨著時間在我們的記憶中淡去了,我們唯一能夠記得的就是一場場悲劇的謝幕。

記得西方醫學哲人曾將醫學的本質概括為「問題」,所謂「問題」就是患者並不一定存在生理、病理的問題,當時他一定是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往往不是藥物和手術刀可以解決的,也許是心理方面的「問題」,也許是社會關係方面的「問題」。之所以,我們的醫務人員認為患者「沒事找事」、「難纏」,是因為我們還在認為我們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我們還沒有按照全人醫學的要求將「幫助病人」作為工作的目標。我曾經和我的學生說:「患者滿意的手術,失敗了都是成功的;患者不滿意的手術,成功了就是失敗的。」因為「人」才是我們醫學的原點和終點。醫學的產生源於「人」的需求,而醫學的目標更是源於「人」的需求。所以,病人的需求,就應當是醫學努力的方向。記得曾經不止一次在文章中表達「20張床配一個保安,不如100張床配一個臨床心理諮詢師或醫務社工」的觀點,但是在一場場悲劇之後,又有多大改變呢?我們這個社會充斥中急功近利的功利主義思想,醫學界也自然,所以鋼盔、安檢設施和保安似乎是最立竿見影發揮效果的,殊不知「問題」不解決,悲劇就有可能會從醫院內轉移到醫院外......2016年Phillips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綜述《美國暴力傷醫的研究及解決方案》中指出,研究發現金屬探測器的使用絲毫沒有降低急診的暴力事件發生,而更重要的是在接診高峰時期醫療機構完善政策制度以提高接診能力,減少擁擠和等待時間,減少員工換班對減少暴力事件更有意義。


今天又看到一條新聞,一老人因患癌症跳樓自殺。其實對於晚期癌症患者,他們對疼痛的恐懼遠不如對「死亡」的恐懼。這些患者最需要的不是嗎啡,而是通過心理干預疏導幫助他們戰勝對「死亡」的恐懼,滿足他臨終前最後的小小心愿。因為疾病與死亡是永遠不可戰勝的,但是對疾病與死亡的恐懼人類早已戰勝。從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理-心理-社會」的全人醫學模式,已經喊了不知20年,但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向四方發達國家學習,根本就沒有吸取人家緩和醫患衝突的經驗,反而是拿著西方國家近些年的暴力防範指南嚷嚷著要加強安保。可是,我們是否已經向西方醫學那樣已經完成了醫學模式的轉型呢?少有人關注,更少有人實踐去改變。所以,儘管今天即使美國學者發現醫療職場暴力發生率的統計數據令人震驚,但是人家與我們所面對的醫療暴力性質是不同的。


陳主任去世後,廣東開始排查有傷醫危險的糾紛案件,特別是久拖不決的案件,這是對的。但是據我了解,其他各省並未同步採取排查行動。希望我們能儘快建立臨床心理諮詢師的查房制度,建立專業醫務社工與志願者結合的醫生幫手團隊(helper』s helper),去幫助醫生解決他們力不從心而又不得不面對的——患者的「問題」。


關注醫師報微信:

您可能感興趣

小弟弟出問題,他慘遭老軍醫行騙,ED 治療要正規,老軍醫不靠譜,小廣告不可信!
審判中如何認定被害人的死亡歸責於非法行醫行為?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2):不用儀器藥物,一雙巧手醫行天下!
日照鄉醫行走困難 跪著為患者服務
中醫藥法:證明中醫,民間中醫行動刻不容緩
40年的中醫行醫經驗告訴你,治療初秋乾燥「爛嘴角」你只需要學會這2招就好!
學者談中醫行業現狀:大夫出診,像擺地攤兒
錘正療法,20萬中醫行業者關注的綠色自然療法
老中醫行醫感悟:治療咳嗽有跡可循!
俠客行醫行天下之黃帝內經——肝病
這名黑人去到中國後就留下來「學中醫行醫30年」,他寫的藥方字更是讓人超佩服!
李宏奇:我的學醫行醫之路——一個醉心岐黃的行醫人
揭秘古代御醫行業 收入比太監還低
絕大多數人都不懂的中醫行內話
中醫行業App的發展模式優勢和未來
大國醫行醫50餘年,寫了這張中藥保健表,太實用了!
艱難生存:義大利牙醫行業危機重重
俠客行醫行天下之黃帝內經-哮喘
「吃喝醫行」的2030年目標,一起見證它們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