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要而獨特的歷史地位——山西歷史文化述要

重要而獨特的歷史地位——山西歷史文化述要

重要而獨特的歷史地位——山西歷史文化述要



【作者簡介】李茂盛,男,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1956年10月生於沁水縣柿庄鄉。歷史學研究員、經濟學博導,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政黨史、經濟史、山西文化史,現任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專家視角


山西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而獨特的地位。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民族融合的大熔爐、盛唐王朝的隆興地、明清商票的大本營、華北敵後抗戰的中心,山西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剛毅質樸的精神風貌、光照千秋的豐功偉業,享譽華夏,聞名海外。


遠古時代,山西是人類初曙的起源地,運城垣曲的「世紀曙猿」化石,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山西是中華聖火傳遞的起點,芮城西侯度文化遺址的火燒骨,把我國範圍內發現的人類用火歷史前推了100萬年;山西是中華民族總根系中的「直根」,襄汾陶寺遺址,樹起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偉大豐碑。堯舜禹的活動中心在山西,堯治平陽、舜治蒲坂、禹治安邑,造就了上古時代的政治中心和世所驚羨的夏文化。堯舜的禪讓風範和大禹的治水精神深深植根於炎黃子民的血液之中,成為華夏民族口口相傳的美德、判斷政治昌明的標杆和激勵後人奮鬥的動力。


春秋戰國時期,山西先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所在地,分立之後的三晉又都是稱雄於當世的大國。從一代雄主晉文侯強勢復宗,到晉獻公繼文紹武開疆拓地,再到晉文公棄怨任賢舉善援能,整飭吏治獎勵墾殖,改革兵制安眾穩政,奠定晉國百年霸業,積累了棄債薄斂、救乏振滯、輕關易道、通商寬農、利器明德、省用厚生的治晉經驗,展現了祖業不棄、開拓進取、仁義治理的治國胸懷。

秦統一中國過程中與趙國在山西進行的長平之戰,乃戰國史上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兩國爭奪主動權的關鍵一戰,也是當世從舉國戰亂走向統一的轉折點,大大加速了統一的進程。秦統一中國後,始皇三次巡晉,置三十六郡山西有五。西漢建後,演出了衛青七伐匈奴、霍去病六度北伐的悲壯史詩。武帝七巡山西,六祀后土,寫下了大氣磅礴的《秋風辭》。魏晉分裂雲霾籠罩海內,直至南北分朝,「五胡亂華」,戰亂頻仍,遺禍平民,但客觀又促成民族融合之趨向。在中華民族形成史上,山西乃民族融合的熔爐,內遷民族主要活動在山西,融合起于山西,又成於山西,尤其強大的拓跋氏等北方民族在三晉大地集結,造就山西成為民族征戰和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隋朝在經歷了隆建驟衰之後,大唐王朝應時而起。山西為李淵的起兵之地和大唐的開朝之源。繼「貞觀之治」後,有唐一代又成就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武則天將素有「天下精兵處」美譽和尊為「王業所基,國之根本」的晉陽(太原)定為陪都,詮釋了山西的重要地位。唐朝中期,有經天緯地之才的李隆基,在潞州別駕任上贏得了「有德政、善僚屬、愛百姓」的好名聲。李隆基回朝即位後,虛懷納諫,勵精圖治,把大唐天下打造成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開元盛世」。在唐朝政局穩定的環境下,河東道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極大的發展,成為「國之所資」的糧倉和「國之所用」的市街。


唐末,戰爭頻仍,群雄並起,在黃河流域形成數股割據勢力,漸成五代十國。五代中後唐、後晉、後漢均是以太原為基地建立的沙陀王朝,十國中北漢又在山西。在割據混戰中,山西成為爭奪天下的強藩主鎮,「盛則後服,衰則先叛」,顯示出宜戰宜霸的強者優勢。


陳橋兵變趙匡胤自立為帝後,趙宋政權與在山西的北漢政權進行了長達19年的角力和征戰。趙匡胤三次派兵出征北漢,甚至使用殘酷辦法水灌晉陽,晉陽城巋然不動,為人自負的趙匡胤至死未實現對北漢的征服和對山西的統一。趙光義繼位後御駕親征,換采「圍城打援」和狂攻亂射的辦法,才最後拿下晉陽。與山西接壤的北方馬背上的民族契丹、女真,能征慣戰,一向覬覦中原,山西首當其衝成為受擾受害最為深重的區域。由於宋遼時期長期的征戰,尤其北伐北漢的戰爭,使山西成為聞名遐邇的古戰場,留下了為數眾多的古戰遺址。


金元時期,完顏阿骨打稱帝建金後,兩度大規模南侵,所到之處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山西民眾紛紛組織義軍起而抗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金史詩。「紹興和議」後,山西全境均為金占。不久,漠北草原上的蒙古族乘機興起,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開始反金戰爭,山西又成為蒙金爭奪焦點。鐵木真兩次親征西京大同,蒙古軍五度實施對山西的攻略佔領,直至滅金統一北方。持久的拉鋸戰,給山西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也給黎民百姓帶來了難言的苦楚。然而正是在這瞬息萬變、震蕩迭起的歷史大變動大交融中,山西人民一次次接納遷來的民族,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地域文化,在劍與火的洗禮中,展示出包容萬千的生機和活力。

朱元璋定鼎南京建立大明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鞏固統治,經「萬曆清丈」減輕「無地納糧」的重負後,實行移民墾荒政策,受戰亂破壞較少的山西成為移民遷出的主要地區,以洪洞大槐樹為集合點的移民,即達數十次之多,人數近百萬,是我國歷史上長時期、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大範圍的外遷移民。大規模的移民,不僅有力促進了中原地區土地開發和資源利用,而且有效地促進了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明初,政府為防範殘元勢力的入侵,在綿亘萬里的北部邊防線上設立「九邊」重鎮,由此形成巨大的軍需市場,為晉商的崛起提供了機遇。後明政府實施「開中法」,又為晉商的崛起提供了政策保障,由此開啟了晉商「足跡半天下」「盈利跨歐亞」的商業旅途。明中後期,蒙漢雙方消弭戰爭,「封貢互市」,為晉商的興盛提供了二次發展的機會。晉商緊緊抓住這些千載難逢的有利機遇,誠信經營,開拓創新,很快將經營範圍發展到全國各地。


清入關後,山西是北方反清的主要省份。明大同鎮總兵姜瓖投清後又奮起反清,催生了山西抗清的熊熊烈火。清代中葉,朝廷對蒙漢貿易採取較為寬鬆政策,給山西商人創造了向漠北漠南廣闊地區進軍的機會,促進了山西旅蒙商人的崛起。中俄《恰克圖條約》簽定後,晉商依託恰克圖中俄貿易的樞紐地位,進入鼎盛時期,不僅在北部、西部邊陲地區異常活躍,而且在南部、東部各大城市風生水起;不僅成為稱雄國內的最大商幫,而且從內商發展成外商,走出國門,楔入中亞、俄國、朝鮮和日本等國際市場。晉商發展的巔峰是創辦票號。平遙商人雷履泰創辦「日升昌」票號,嘗試用金融票據替代實行了幾千年的金銀支付手段。「一紙之符信遙傳,萬兩之白銀立集」,短期內就贏得了「匯通天下」「九州利賴」的美譽。


近代的山西,是較早襄助民主革命的省份。辛亥革命爆發後,山西乃黃河以北唯一的革命省份。民國初期,山西經歷了金永亂晉的短暫混亂,確立了閻錫山的統治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步入正軌,尤其村政建設成績斐然,被北京政府定為全國模範省。抗戰軍興,山西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迅速成為抗擊日軍侵略的主戰場,第二戰區被國民政府公布為模範戰區,尤其是八路軍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後,第二戰區發起的抵禦日軍南侵的忻口戰役是國共合作的典範,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太原失守後山西又逐步成為華北敵後戰場的戰略支點。在日軍強勢佔領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的態勢下,國民政府的軍隊仍在中條山和晉西南控制部分領土,八路軍更從國軍失去的土地上先後開闢了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三大敵後游擊根據地,深陷日軍於人民戰爭之汪洋大海。八年抗戰,山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解放戰爭初期,為爭取抗戰勝利果實,中共果敢發起上黨戰役,贏得重慶談判的政治籌碼。全面內戰爆發後,山西成為外線作戰的戰略後方,先後動員百萬農民支前,十萬青年參軍,萬名幹部北上南下;在內線連續發起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以摧枯拉朽之勢,結束了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解放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山西成為全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山西十有其一。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山西率先試辦農業合作社,為全國農業合作化提供了寶貴經驗。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山西制定了建設「兩個一千五百萬畝高產穩產田」的奮鬥目標,在向荒山禿嶺要糧的過程中,湧現出一大批農業生產先進典型。改革開放後,山西逐步成為全國的能源基地,外調煤炭百億噸,極大支援了全國的現代化建設。


李茂盛

您可能感興趣

口述歷史為什麼重要?
歷史文化品讀節目典出山西:掩耳蹙頞
歷史文化品讀節目典出山西:銜須伏劍
讀史的三個境界:權術 大勢 歷史
海賊王里最重要的一塊歷史正文出現,這些歷史正文背後的意義
毛澤東談如何讀歷史:西洋史應特別留心法國大革命
歷史文化品讀節目典出山西:盛氣凌人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巴黎菜市場 歷史創造的歷史奇蹟
歷史文化品讀節目典出山西:唾壺擊缺
葛劍雄:地名、歷史和文化
歷史文化品讀節目典出山西:偷合苟容
義大利黑手黨的進化史——精彩歷史透析
盤點世界歷史上獨具特色的墓碑
外蒙古近代歷史的重心——你應該了解的哲布尊丹巴|文史宴
古玉的歷史文化與傳承
人類簡史——富有科幻感的歷史書寫
最大的統派陳映真:台灣歷史是中國歷史有機而獨特的一部分
黨的歷史是奮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