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懷瑾老師:我積一生的經驗,對這幾句話體會很深

南懷瑾老師:我積一生的經驗,對這幾句話體會很深

南懷瑾老師:我積一生的經驗,對這幾句話體會很深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是作人做事最要注意的事。講到這種人生的經驗,孔子真是聖者,實在了不起。


他說「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有些人可以同學,年輕做朋友蠻好,但沒有辦法和他同走一條道路,不一定能共事業。假如有一個事業,認為是好朋友,拉在一起做,往往後來朋友變成冤家,真不划算,如不共事業,還是好朋友,多圓滿!朋友是難得,結果變成冤家,等於離婚一樣,該多痛苦?


所以漢光武找嚴子陵,而嚴子陵始終不幹,始終和皇帝是好朋友,多舒服!漢光武劉秀和嚴光(子陵)是幼年時的同學好友,後來劉秀當了皇帝,下命令全國找嚴子陵,而嚴子陵不願出來作官躲了起來。後來在浙江桐廬縣富春江上,發現有一個人反穿了皮襖釣魚,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怪人,桐廬縣的縣令把這件事報到京里去。漢光武一看報告,知道這人一定是老同學嚴子陵,這一次才把他接到京里,但嚴子陵還是不願作官。


漢光武說,你不要以為我當了皇帝,如今見面還是同學,今夜還是像當年同學時一樣,睡在一起,好聊聊天,嚴子陵還是那樣壞睡相,腿壓在皇帝的肚子上。歷代以來的讀書人,都很推崇嚴子陵,認為他是真正的隱士。如果他作了漢光武的官,最後歷史的記載,兩人有沒有這光榮史跡,就不知道了。

「可與適道,未可與立。」有些人可以共赴事業,但是沒有辦法共同建立一個東西,無法創業。我們經歷了幾十年的人生,再回過來看這節書,真感到孔子的了不起。明太祖朱元璋,最初尊孔子,反對孟子,把聖廟裡孟子的牌位丟掉,說孟子沒什麼了不起。後來觀念轉變,翻開孟子一看,讀到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那一段,他又立即認為孟子真是聖人,恢復了孟子在聖廟的牌位。這就是說明要人生的經驗多了,才體會得出聖賢之言的可貴。


「可與立,未可與權。」有些人可以共同創業,但不能給他權力,無法和他共同權變。這在歷史上很多故事中可以看到,有些人學問、道德都不錯,作別人的高級幹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錯,但權力一集中到他手裡,他自己會害了自己,就壞了。譬如現代史中的袁世凱,和曹操差不多,是亂世奸雄,治世未必能。如果一個人大權在手,又有道德學問的修養,把權力看成非常平淡,那就高明了。

南懷瑾老師:我積一生的經驗,對這幾句話體會很深



再說,由「可與共學」到「未可與權」這三句話,我們可以借用宋代蔣山贊元禪師對王安石說的話,作為更進一層的了解。王安石與贊元禪師交情猶如兄弟,一個出家當了和尚,一個作了宰相,王安石每個月都要寫信給贊元,而贊元始終不打開來看。

有一天王安石問他能不能學道,贊元禪師說:「你只有一個條件可以學道。但有三個障礙永遠去不了,只好再等一世,來生再說學道的事吧!」王安石聽了很不痛快,要他說明。他便說,你「秉氣剛大,世緣深。」你的氣大,又熱心於人世的功名事業,成功與失敗,沒有絕對的把握,你心裡永遠不會平靜,哪裡能夠學道呢?並且你脾氣大,又容易發怒。作學問,重理解,對學道來說,是「所知障」,你有這三個大毛病,怎麼可以學道?不過,不大重視名利,而且生活習慣很淡泊,很像一個苦行僧,只有這一點比較近道而已。所以說你可以先研究修道的理論,等來生再說吧!


關於王安石,在神宗的時代,由「拗相公」王安石的執政時期,想要恢復王道的井田制度、實行管仲治齊的軍政管理、建立「保甲」等制度、整頓經濟財政的田賦稅收,便大力推行新政,不惜排除平時文章意氣相投的名儒大臣們的反對意見。漸漸演變,就明顯成為派系的鬥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候,就認定以司馬光為首的為「洛黨」,以蘇東坡兄弟為首的為「蜀黨」,極力加以打擊。形成了歷史上很有名的黨禍,乃至有一度立了黨人碑,連司馬光、歐陽修,這一班歷史上公認為正人君子的,都列名在黨人碑上,幾乎要殺頭坐牢的!


而我們現代從歷史上來看宋代的黨禍,雙方都不是壞人,這兩派都是好人。而作為另外一派的領袖王安石,歷史上說他如何如何壞,其實也說不出他什麼壞的事實,只是說他的政策不對,當時實行得不對,但是我們政治上的許多東西,如保甲鄰里制度,就是他當時的這一套制度,他的收稅原則也沒有錯。


王安石本人,既不貪污,又不枉法,自己穿件衣服都是破的,虱子都在領口上爬,爬到衣領上去,被宋神宗看見,都笑了。三餐吃飯,都只吃面前的一盤,一則是因為近視,看不見對面的菜,更重要的是從來不求美食,對於物質的生活,沒有什麼過分的需求。


可是在宋代他形成了那麼大的朋黨,只是政治意見不相投,而成為很嚴重的問題。朋黨則比周,同一政治意見的人,會互相包庇,每人都推薦自己信任的朋友,拉自己的關係,結果就廢公趨私,變成一個大私的集團,內外挾制,而被壞人利用這個團體,把好人當招牌,安安穩穩坐在上面,替壞人做了傀儡。這就成了賢人政治的反面。

我們結合贊元禪師答覆王安石的一段對話,再研究一下王安石的一生與宋神宗時代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便可以了解孔子所說的這三句話的份量了。


中國這幾千年來豐富的文化思想、多彩多姿的歷史經驗,是別的民族所沒有的,這的確是值得我們自豪的地方。我們從歷史經驗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平常人品很好,但是一旦到了某個地位,就經不起環境的誘惑,而大動其心了;相反的,一旦失意,也經不起失敗的打擊,於是也大動其心了。


如果沒有經過時間、環境的考驗,很難對一個人的品德、修養下一個斷語。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我積一生的經驗,對這幾句話體會很深,那就難了。


「可與立,未可與權」,可以共學,也可以適道,可以共事業,但不能共成功,無法和他共同權變,不能給他權力。如果共同做生意,失敗了也許還能不吵架;最怕的是生意賺了錢,分賬不平,那就動了心,變成冤家。

我常對朋友說:你的修養不錯,差不多做到了不動心。不過,可惜沒有機會讓你試驗,看看一旦有了權位是不是還能不動心。人到了一呼百諾這種權勢,連動口都不必,話還沒說出口,旁邊人就已經服侍得周周到到的了,這種滋味當然迷人,令人動心。所以要修養到「守約」、「不動心」,的確是聖人之學。


整理自《論語別裁》《原本大學微言》《歷史的經驗》《孟子與公孫丑》

南懷瑾老師:我積一生的經驗,對這幾句話體會很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傳統文化 的精彩文章: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南懷瑾選集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老師:小孩子的脊髓千萬不要隨便抽,這是我的經驗
南懷瑾老師:人生就是一場假戲真做
南懷瑾老師:佛說人生有八苦,是讓我們找到那個不苦的
南懷瑾老師:社會上很多都是再來人,這其中有修行的關鍵
南懷瑾老師:這是我的親身體驗,修行不從這裡入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南懷瑾老師:我的太老師有這樣的本事
南懷瑾老師:這三樣只要一起存在,我們就活著不會死
南懷瑾老師:人生是一個沒有結論的人生,是缺憾的,如何圓滿呢?
南懷瑾:我對待鬼神是這樣的態度!
南懷瑾老師:人最愚蠢的就是,想把一切把握在自己手裡
南懷瑾老師:這三點看似簡單,其實沒有人真能做到
南懷瑾老師:現在有許多人不信因果,這兩句話要特別注意
南懷瑾老師:一個人的兩腿無力,就是衰老的開始
南懷瑾老師:不要以為我就是學佛修道的,我的書重點是這兩本!
南懷瑾老師講述:沒有人生宗旨是很可憐的
南懷瑾老師:人真正的中樞在哪裡?把握好了生命的質量會大不同
南懷瑾老師:這話我負責,講錯了下地獄!這種心沒有發起而想成就是不可能的
南懷瑾:人生就是一場假戲真做
南懷瑾老師:引用這兩味葯,可在是非煩惱中得到一點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