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6個「心理學陷阱」,你中招了嗎?

這6個「心理學陷阱」,你中招了嗎?

我們多次受挫於自己的社會認知。我們有一種走精神捷徑的傾向,當我們試圖對我們的社會世界進行合理化解釋時,就會利用心理學家稱為「啟發式」或這說,以偏概全的方式。其結果,我們就易於在精神活動過程中犯錯。


這裡有一些關於社會認知中發生普遍偏差的例子,以及它們是如何將我們導向對人對事的錯誤判斷的。


這6個「心理學陷阱」,你中招了嗎?



1.事後諸葛亮偏差。


事後偏差是一種「我一直都知道」效應,通過它我們相信自己有一種將會出事的預感,但是不會有客觀的途徑表明我們真能預測它。換句話講,我們有種要出事的預感,真就出事了。但是,我們集中關注單個的事例,而忘掉了更多沒有發生的那些預感。這種共同的偏差讓人們相信自己有某種超感知能力。


2.可得性啟發法。

這是我們過高估計特定事件發生機會的原因——飛機失事或得某種疾病。例如,看到新聞中發生的事件,就導致我們高估同樣的事情很可能會發生。最近的例子就是為什麼人們高估自己感染埃博拉的機會。


3.演員——觀眾效應。


演員觀眾效應是社會認識中的普遍偏差。如果在某種情形中我們作為演員(行為者),例如捲入一次微小的交通事故,我們就會將原因過多地推給該情形的客觀條件(如太陽光照射眼睛,剎車不靈等)。另一方面,觀眾角色則偏重於歸責於行為人及其品行(他是個壞司機,他不夠仔細等)。所以,觀眾角色傾向于歸責於人,演員角色更多地認為是情勢所限。這導致演員與觀眾對事情的看法差異極大。


4.虛假相關。


虛假相關就是當兩件事情同時發生,我們就會錯誤地以為其中一件與另一件相關,或由另一件所引起。例如,有些人可能睡醒時關節疼痛,而天開始下雨。這個人就會開始相信關節痛可以預測壞天氣。虛假相關是迷信行為的一種解釋。(例如,吹一下骰子,丟出個6點來,因為相信吹氣可以得到好結果)。

5.巴納姆效應。


這個效應以馬戲團巨頭P.T.巴納姆命名(「每分鐘都會誕生一名受騙者……」),這種效應解釋了為什麼算命的人和巫師為什麼能夠如此準確地描述我們或知道我們的秘密。巴納姆效應發生在在某人在得到關於他們這類人的非常一般化的描述時(「屋子裡面某些人有時候自卑,偶爾會消沉,但同時又是非常友好和可愛的個人」)——這種描述可能會適合於任何人。這導致此人相信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被巫師鎖定,可以讀他們的思想。


6.賭徒謬誤。


這是一種認為某些事情在某段時間內發生頻率更多或更少,今後也會發生得更多或更少的錯誤理念。例如,如果輪盤上紅色問題出現,賭徒就會賭黑,因為他會認為下一把出現黑色的機率更高。有一次我見過一個女人因為賭徒謬誤而在輪盤上輸過成千美元——她可能等到連續幾次出現紅或黑之後,下重注於相反的結果。不用說,她輸光了所有的錢,因為每次的結果都是獨立的(賭場就有一種優勢——有兩種非紅非黑的結果,零和雙零。)


避免成為這些社會認知中的普通偏差受害者的最好辦法是了解它們,並且在行動之前停下來分析一下當前情形。

(作者:Ronald E. Riggio, Ph.D.;編譯:小牛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居家預防流感按照這五個辦法?
521年——DNA的半衰期?
還有讓人變笨的病毒?
埃博拉家族,已經有1600萬歲了?
您可能感興趣

這些「傷牙陷阱」,你中招了嗎?
又一個心理學陷阱:為什麼人們都覺得過去更美好?
這些危害心血管的陷阱,總有一個你會中招!
女人你會掉入愛情的陷阱,是因為你最不該有這些心理!
秋季進補「七大陷阱」,你中招了嗎?
內衣的清洗也是有講究的,這五大陷阱,你中招了嗎?
這些健康陷阱也許你每天都中招呢!
買房只要學會了這6招,就再也不用怕購房陷阱了!
女人給你設的陷阱,你注意了嗎?
這 7 個寶寶餵食陷阱,你中了幾個?
這些減肥陷阱,你掉進去了嗎?
糖尿病的十大陷阱,你掉進了哪個坑裡?
數學老師:只要繞過這26個「陷阱」,小學數學高分不是問題
這十大戶型陷阱,中招了就等於沒了幾十萬!
這些傷腎的「陷阱」,你還會跳嗎?
6個超常見的消費心理學陷阱
五個美麗「陷阱」,沒想到第一個就中了!
這些猝不及防的化學陷阱,你都造嗎?
星巴克中杯算什麼,這些「購物陷阱」你中過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