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養生的五字原則
張其成養生著作《黃帝內經養生大道》之七十八:
飲食養生的五字原則 (一)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播講者:杭凱)
五字總原則——雜、少、淡、溫、忌
從《黃帝內經》中我們可以提煉出飲食養生的五字總原則,那就是:一「雜」、二「少」、三「淡」、四「溫」、五「忌」。
一、雜
《黃帝內經》說要「五穀」五畜「五菜」「五果」搭配,不能偏食。這樣才能膳食平衡。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為什麼是「五」?是不是只有五種穀物、五種肉、五種蔬菜、五種水果?當然不是,所謂「五」是指五行,穀物、肉類、蔬菜、水果可以按照五行分成五類。所以「五」實際上就包括所有食物。
所謂「雜」,就是在我們日常飲食中要注意三種搭配:
粗細搭配、以粗為主;
葷素搭配、以素為主;
酸鹼搭配、以鹼為主。
粗細搭配、以粗為主
粗細搭配就是要注意粗糧與細糧的搭配,注意以粗糧為主。
近二十多年,隨著我國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形成了以細糧為主的飲食習慣。原來以苞米面、小米等為主,偶爾吃到大米白面算是過年,後來有條件了,日常的主食都變成了清一色的大米白面,並且是精加工過的大米白面。
其實這裡面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精加工的過程就是去掉全部糠皮等的過程,也就是使糧食僅剩下白色的肉,沒有了皮和骨,而實際上任何東西首先要吃其全,才能得其全。
糠皮、胚芽等在作為種子的一部分時候是有它專門的作用的,所以其富含的營養元素也不一樣,所以食用之後,對人體的滋養也不一樣。要想得到全面的營養,需要「全面的」吃它。
由於每粒種子本身就是一個系統,所以,不必勞神費力的再去搞營養均衡,只要吃盡量完整的種子,並且多吃各個品種的種子,也就是各種糧食,自然就是得到全面的主食的營養,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過度的精加工打破了平衡。
近些年,為了糾正這種不足,吃全麥麵包,全麥麥片等逐漸興起,被大家接受認可。自然,這是很好的方法,但在吃這些食物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全面的利用這種思路,比如說,根源上糧食生產加工工藝應該改善,使出廠的大部分糧食儘可能多的保留全部部分與成份,而且做飯時候注意不要過分的沖洗等,各個環節中維護糧食的「粗」與「全」。
另外,挑選主食的種類時候也曾經一度出現過誤區,就是以大米白面為最好。
近年開始提倡粗糧,大家多選擇一些五穀雜糧、所謂粗糧了,其實盡量選擇多種類也有助於營養全面。
大米白面都是白色,而小米、玉米是黃色,黃色入脾,黃色為土之色,王者之色,更適合作為長期的主要主食,不易產生偏性。小米和玉米種子幾乎可以全部食用,容易得其全。啃煮玉米、東北人吃煮玉米大碴子粥等都是比較好的方式。
所謂大碴子,是相對於小碴子來講的,是將玉米進行初步打碎,顆粒比較大,大約半顆黃豆那樣大,煮起粥來所用時間比較長,但是,煮出來的米湯稠粘,米粒柔軟,是上好的滋補品。
這種過去最家常不過的食品,現在卻不容易吃到,一是大碴子難買,而是大家沒有充足時間煮這種粥。但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例如,可以買容量比較大的電飯煲,並且買高壓的電飯煲。粥粘稠,容量小就常常會溢鍋,需要在旁邊看著做,容量大的高壓電飯煲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除了這些米類,還可以選擇各種豆類,和米類一起煮成粥,更富有營養。豆類較堅硬,一般不能和米類同步煮熟,可以事先浸泡至柔軟。
吃蔬菜也同樣,應該以粗為主,蔬菜怎麼吃「粗」呢?
其實和吃米穀類道理大同小異。不要只吃精細的蔬菜,各種蔬菜都要吃些;吃每種蔬菜的時候,要盡量根莖葉皮等都食用。
比如芹菜,很多人會去掉葉子只吃莖,其實葉子可以摘下單獨水抄拌冷盤等,完全可以食用,不必扔掉,而且葉子有自己獨特營養和功用。
再比如土豆,很多人想也沒想,必然會去皮做菜,其實皮有皮的營養,可以不打皮直接洗乾淨做菜。打皮時會隨皮去掉很多土豆的「肉」,不打皮就比較節約,另外還能節約時間、省掉工序。新土豆的皮很薄,不去掉也不會影響口感的,除非土豆太老,放置時間很長,皮很老了,可以去皮吃嫩肉。蒸煮紅薯,吃的時候也可以連皮一起食用,而不是不假思索就習慣性的拔掉皮再吃。
再比如南瓜,一般做的時候會去外面的硬皮、裡面的種子和絲落,其實可以直接切下圓柱狀的一大塊,不去皮籽等,蒸熟,將其全部吃掉。除了吐出種子外皮,其餘部分全都能吃。這是最全的享受到了南瓜的營養的吃法。
這種粗糙,其實是吃的真正精細;而平常大家認為的精細,實際上很粗糙,沒有動腦,不符合中醫思維,每次都浪費了材料。
葷素搭配、以素為主
葷菜和素菜應搭配,主要以素食為主。
素食主義近年已經興起,從國外傳到國內,國人一如既往發揮跟風的特長,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素食有益健康已經是比較普遍的觀念。但是有幾點需要補充強調:
首先,釐清一些概念。我們平時說的「葷」,其實是代表葷腥肉類,也就是這個葷素搭配中的葷;真正的「葷」有五種,蔥、蒜、小蒜、韭菜等刺激性食物,這種葷對健康不利,這五葷是最好不食用的。
其次,只是從保持自己身體健康的角度吃素,還是吃的不夠高級,為什麼呢?因為這樣還是自私的,吃素本來是為了「發大慈惻隱之心」,不去傷害生靈生命,才符合天道人規。
酸鹼搭配、以鹼為主
所謂酸性鹼性,是指食物經消化、吸收、代謝後在體內的最終的代謝產物常呈什麼性質,不是指食物口感,即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
鹼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乳類、大豆和菌類、茶類等。動物的內臟屬於酸性物質,建議少吃。
兩者適當搭配,有助於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但是以鹼性食物為主有益於健康。
來源:張其成(微信號:zhangqicheng69)
【張其成國學基金】與您分享
中華國學、國醫、國藝、國粹更多精彩。






※健康養生 三伏天飲食養生原則
※食不語飲食養生的重要原則
※夏季保健養生需知三飲食原則
※春夏交替的飲食養生原則
※夏季養生的飲食原則有哪些
※養生養五臟、五臟如何養?五臟養生多吃五穀雜糧!
※春夏交替 超養生的飲食原則
※酒精肝能治好嗎 飲食養生原則
※飲食養生的四種補益方法及六大原則
※一隻懂生活會養生的貓的飲食修養
※【素食養生】五種養生強腎抗癌素食
※羊肉養生食譜
※食養中五果養生的內容
※春分養生要重視飲食 注意飲食的原則
※茶養生:飲茶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又瘦又舒適的孕期飲食心經(二)吃的原則和四貼養生湯的食譜
※黃帝內經的飲食養生
※初夏飲食養生八戒
※【素食養生】這三種毫不起眼的食品暗藏養生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