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聚焦精準醫學:打開重症鐵鎖的「鑰匙」

聚焦精準醫學:打開重症鐵鎖的「鑰匙」

【中國化工儀器網 技術前沿】導讀:同一個病房裡,住著五位乳腺癌患者,年齡相近,臨床分析結果也一樣。醫生按照規範化治療的原則,給出了差不多的處方和治療方案。然而,這五位患者的治療效果卻有很大差異:兩位患者出院,在之後的三年隨訪、五年隨訪中都沒有反覆;一位患者腫瘤繼續增長;其餘兩位患者一年後分別出現了複發和轉移。

這是6月16日開幕的首屆雁棲湖醫學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大醫學部主任詹啟敏所舉的一個例子。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詹啟敏解釋,基因檢測表明,五位患者的突變發生在不同的基因位點上。「每個人的腫瘤發病原因不同,療效自然不一樣。」他說,「可見,臨床實踐已一再提出要求,我們需要更精確的治療方法。」

聚焦精準醫學:打開重症鐵鎖的「鑰匙」



精準醫療進行時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精準醫學與腫瘤治療」。今年年初,精準醫學正式納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到2030年前,我國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

所謂精準醫學,就是根據患者的臨床信息和人群隊列信息,應用現代遺傳技術、分子影像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等,結合患者的生活環境和方式,實現精準化、個性化的分類診斷和預防治療。


「正當其時」,這是詹啟敏對我國大力發展精準醫學的局勢判斷。這不僅是因為生物學、醫學和大數據研究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也因為發展精準醫學,是我國佔領國際醫學研究制高點的寶貴歷史機遇。


面對建設醫學強國的願景,目前的我國,卻只能算是一個疾病防治大國,處境相對被動。


在發達國家,腫瘤的早期診斷率在50%以上,北歐國家能達到70%,而在中國,這個數字只有14.7%。我國的大部分腫瘤患者,在就診時就已進入中晚期。隨之而來的,不僅是更高的癌症死亡率,也有醫療系統和醫療資源的巨大負擔。


精準醫學的意義便由此凸顯。還是以腫瘤診斷治療為例,如果能實現早期診斷,治療成本將是中晚期患者的1/8,終末期病人的1/100。因為基因和蛋白的改變,遠遠發生在臨床病理出現之前,因此以基因測序和分子病理學為抓手的精準醫療,將是提升腫瘤早期診斷的必由之路。

不僅如此,在一項新近開展的實驗中,有20%的乳腺癌病人,僅用兩種幾百塊錢的藥物——環磷醯胺和表阿黴素,就能得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而對這兩種藥物敏感的患者,就可以通過精準醫學的技術來篩選。


「我們傾向於認為,對大多數患者而言,都有適合他們個性和癥狀的廉價藥物。」詹啟敏說。精準醫療,正是為每一位患者尋找打開重症鐵鎖的「鑰匙」。


從這些意義上來看,儘管精準醫療前期投入巨大,但從長遠的角度,終將降低整個社會的經濟和資源負擔。


得樣本者得「天下」


在精準醫學的時代,需要大規模的樣本支撐。會上,多位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一要務。

詹啟敏說:「誰擁有樣本資源,誰就擁有醫學研究的主動權,佔據醫學競爭的制高點。」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對這一點感慨頗深。自2000年回國後,他便投入了北大腫瘤醫院生物樣本庫的建立工作。為適應研究需要,腫瘤樣本的要求非常嚴格,不僅對腫瘤的類型、大小、成分、保存條件有要求,還要有完整真實的臨床資料。


這些近乎苛刻的條條框框,對全世界的研究人員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美國的重大科研項目——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計劃便是一例。截至今年2月底,這項計劃已經在高水平期刊上發表了33篇論文,涉及20多個腫瘤類型,其中多項研究的樣本數超過了500例。即便如此,負責協調TCGA樣本來源的生物庫研究辦公室主任卡羅琳·康普頓也曾抱怨,在項目開展初期,他們只有4到6家合作單位,而樣本的失敗率則達到了驚人的99%。

除了樣本這樣的「硬體」外,臨床資料是保證硬體能夠發揮作用的重要「軟體」。一句醫生間流傳的調侃,點明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如果病歷是一堆爛紙,那麼樣本就成了一堆爛肉。」


季加孚格外強調臨床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標準化。「在各種場合下,我常跟科室的管理者和年輕的醫生朋友們講,一定要留下真實的病例記錄。這對精準醫療的發展乃至我國整體醫學水平的提升,真的太重要了。」同時他也指出,我們國家地域廣、醫院多,規範化的實現無疑任重道遠。


此外,醫院之間的資源共享,包括生物標本和臨床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也是諸多專家熱議的命題。


「過去的合作,主要是以臨床研究為基礎。未來的合作,則會是以臨床數據、生物數據為基礎的大規模、可持續合作。」季加孚說,「我們國家能不能形成知識共享的聯盟格局,關乎精準醫學發展的成敗。」


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精準醫學,只是看上去很美嗎?會上,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吳明遠拋出了這個問題。


「從精準醫學計劃提出之時,我最頭疼的,就是商業模式。」他坦言。精準醫學的個性化治療要求,使得整個產業的成本門檻提高了不止一倍。


要精準,必須有「個性化」的治療手段,而要盈利、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解決「規模化」的問題。


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是企業必須迎接的挑戰。


據吳明遠介紹,近五年來的資本推動,足足使十年間的精準醫學技術全部孵化;而三年來的國內外政策,也推進了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是至少在目前,精準醫學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特別是我國與歐美國家的差距,仍然明顯。


以幹細胞產業為例,吳明遠剖析了國內外產業模式和發展狀況的對比。「當前,國外已經有10種藥物或產品獲得批准。相比之下,我國還沒有實現零的突破。」他介紹道。


在海外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的當下,我國在幹細胞領域的工作還集中在上游存儲階段,中游研發和下游應用則相對較少;相關承擔機構主要是醫院,基本沒有純技術研發公司,投資公司大多沒有上市;而相關審批機制也尚不明確。


然而,大家都明白,要想把精準醫學發展起來,「產學研政」,那是一個都不能少的。


吳明遠對此提出了數點建議。他認為,產學研結合的結構一定要告別粗放、走向精準。「所謂粗放,就是我有一個課題,給你一筆錢,幫我孵化,孵化完再發幾篇論文。但是這有什麼意義呢?」他說,「精準的產學研結合,是提供一個平台,誕生新技術、形成新模式,這才是真正能讓大家共贏,能夠良性發展的道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神經外科醫學專家趙繼宗強調:「相關醫藥產業不進來是不行的。」有報道,國際上新葯研究開發費用占處方葯銷售收入比重均在16%以上,其中默沙東高達27.64%。我國醫藥工業研發經費佔營收最高達9.05%,多家葯企研發費用投入佔比不足1%。「這其中既有體制的問題,也有企業家視野的問題。」他說。


趙繼宗建議,在科研體制上,建立囊括精準醫學全過程、全鏈條的大型研究中心,為科研人員、臨床醫生、技術支持者和企業提供交叉合作的平台;而企業,也應當具備全球視野,把握精準醫學快速發展的時機,憑藉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搶佔國際市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化工儀器網 的精彩文章:

石墨烯鋰硫電池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細/超細微顆粒物精確檢測相關儀器設備取得進展
中科院購置實驗室儀器 顯微鏡步入智能化發展階段
您可能感興趣

重症醫學為的是「讓病人活」
重慶網紅為吸粉直播捅馬蜂窩,被蟄進重症監護室。
廈門一產婦私下請催乳師按摩 得敗血症進重症病房
兒童重症康復: 從病重到治癒,重症腦炎美麗女孩的康復之路
中醫涼膈散臨床應用:三叉神經痛,重症肺炎,帶狀皰疹
重症醫學精細分工,救治才能更專業
重物砸傷,奇蹟生還—記神經危重症科搶救特重型顱腦創傷一例
黃龍湯治療老年重症肺炎並發中毒性腸麻痹的臨床觀察
重症昏迷的寶寶用眼淚回應媽媽的呼喚:媽媽我還活著,不要放棄我 - 社會類貼圖區 - 鐵血社區
重症醫學科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小兒重症手足口病的臨床診治
漯河 產科急危重症學術研討會通知
危重症病人促胃腸功能恢復:胃管or腸管?
緊盯著重症監控室那個沉重的門,揪心的痛
「精湛」佛中醫神經內科中醫治療疑難危急重症屢顯奇效
急危重症不害怕,醒腦開竅救治你
家有重症精神病患者,請勿踏入「旋轉門」
一幫重症懶癌設計師搞出的,最強封印之寶!
那一天,我進入了省二醫精神科重症男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