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社會心理學:幸福在二線城市,真的嗎?

社會心理學:幸福在二線城市,真的嗎?

心理導讀:在近來層出不窮的中國幸福城市排名中,不幸福的城市是相同的,幸福的二線城市卻此起彼伏;幸福的城市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福的城市則有著相同的理由:壓力山大。 ——www.iFuun.com


社會心理學:幸福在二線城市,真的嗎?  


城市居民調查得出「幸福總在二線城市」的結論——幸福感與城市化成反比?

在近來層出不窮的中國幸福城市排名中,不幸福的城市是相同的,幸福的城市卻此起彼伏;幸福的城市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福的城市則有著相同的理由:壓力山大。在無法統一的排名中,有一個共同的結論被廣泛接受:二線城市的幸福感最強。那麼,這樣的結論會讓更多的人為了追求幸福而放棄對一線城市的追逐嗎?


幸福在「二線」,「二線」在撤退?


2012年9月13日,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發布《中國20城市居民幸福感研究報告》稱,中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明顯超過一線城市。調查中,大連、瀋陽等遼寧省居民生活最幸福,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通貨膨脹及社會保險能夠帶來的保障力度相較其他地區更有信心;其次是天津及山東省,天津居民更是不論老少,均感覺生活幸福。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京居民在居住成本、物價水平、就業、社會發展預期和社會保障力度方面的評價都非常低,對未來充滿了擔憂和不確定感,居民的幸福感指數低於全國平均指數,成為此次調查中的「幸福低谷」。上海的幸福指數也低於其他地區。


此報告發布前不到一周,一份「旨在全面探索和計算大多數平凡人幸福感和幸福觀」的社科研究報告「賽歐全民幸福指數研究」在成都發布。報告同樣得出結論:在二線城市生活的本地居民最幸福,生活質量也最高。他們家庭成員互相關心,工作與生活之間相對平衡,受訪者幾乎沒有對不幸福的表述。而一線城市最能實現個人理想,社會環境相對公平三線城市壓力焦慮大,對社會環境滿意度低四線城市絕對收入低,但是對財務最樂觀。相對於二線城市的幸福感,一線、三線、四線城市的幸福感依次降低。

採訪中,記者檢索資料發現,「幸福一直存在於二線城市」,北、上、廣、深幾乎成了沒有任何異議的不幸福城市。


但究竟誰是「二線城市」?每一次榜單出爐,都會有一些城市「黑馬」殺入榜單,也會引來無數「被幸福」者的吐槽,爭議從來沒有停止。一批夠不上一線城市的發展規模,卻頂著巨大購房壓力不肯侈談幸福的城市,比如南京,被冠以「1.5線城市」的名義後,才終於解脫了它們的尷尬。於是,幸福依然在「二線」,只是「二線」在節節後退。


幸福在別人,他有我沒有?


為什麼二線城市會成為最幸福的地方呢?北大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的專家何建新分析說,二、三、四線城市生活得更坦然,也與這些城市正處於上升期有關,比如人們在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到較低的通脹水平、相對合適的城市擁擠度等,都會讓人心生滿足感。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城市居民在普遍享受著國家經濟增長帶來福祉上升的同時,也普遍承受著社會發展與「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給自身的壓力。《中國20城市居民幸福感研究報告》說,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居民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幸福,甚至非常幸福,但是相對幸福感卻不足

這是什麼意思?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張紅菲告訴記者,這次的調查他們採集了兩個指標:一個是絕對幸福感,滿分10分,不對幸福設任何解釋,讓採訪對象給自己打分,結果74.1%的人群給出了7到8分,承認自己是幸福的。另一個指標是相對幸福,用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孫立平教授的話解釋,「幸福就是你的鄰居沒有而你有」。結果,同樣是這些被調查對象,感到幸福的人立刻跌到了38%。


「強調是你的鄰居而非別人,這種比較更加看得見摸得著,也更有可比性。」張紅菲說,「我們在很多城市召開了座談會,一線城市的感覺是,富裕無上限,成功無邊界,會覺得自己永遠都比不上別人,所以很難有幸福感。這種落差在二三線城市不會這麼明顯。」


自己看不見的幸福卻是別人的夢


幾年前,「幸福在二線」的觀點,曾促使一批年輕人「逃離北上廣」,可是不久,又出現了「逃回北上廣」的潮流,原因是中小城市的平庸和固化、複雜的人情關係網路以及上升空間有限等,讓見識過大城市風格的人難以適應。


傳統的幸福感與現代化是矛盾的。現代人面臨著在發展科學技術背景下如何追求幸福的困惑。」孫立平說,相對封閉、生活安逸的社會幸福感更強,但是在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提升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意味著把人類的慾望伸向更廣闊的空間。調查顯示,在相對封閉條件下,不丹成為全球幸福感最強的國家之一;但是在電視、網路傳入後,那裡的幸福感下降了。既要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又要追求心靈的滿足與幸福,這是現代人對生活中平衡二者矛盾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認識自己:我是我所擁有》一文里說:一個人可以一方面追求體面的生活,另一面高談離棄物質生活找尋靈性。說到底,它們彼此相生,正是一者的蓬勃導致了其對立面的興盛,因為人們既不卑鄙也不高尚,他們需要的只是平衡。)

編者想起不久前在淮安遇到的濟岳、濟岌親兄弟倆,濟岳學通信,從南京畢業後去了深圳;濟岌學水利,在北京讀完大學去了浙江麗水。有人問他們覺得誰更幸福?哥哥羨慕弟弟:「我買了一套小公寓,以後多少年都是房奴,現在最擔心公司裁員。弟弟在國企工作穩定輕鬆,生活安逸。他比我幸福!」弟弟說:「哥哥的工資是我的4倍,我除非拿著他的工資買房,才可能輕鬆,現在還不是一磚一瓦地攢錢。而他的事業、他的視野、他接觸的一切,將來還是我孩子奮鬥的目標呢。我哪有他幸福?」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也許就是現代都市人尋尋覓覓的幸福。


所謂「幸福在二線城市」是不是也是一線城市居民所看到的「別人的風景」呢?


負責20城市幸福感調查項目的北大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王虎對此不置可否。他表示,目前關於幸福感的調查選取的城市樣本有限,選取的人口樣本更有限,而且幸福感是很個人化、主觀化的感受,恐怕任何報告都無法讓所有人群認同。

「生活在別處」,幸福在別處,也就沒什麼奇怪了。


來源:新華日報


心理延伸


專業測試:你是哪派性格怪人?


心理FM:  我們都以為自己長大了


心理講座:音樂讓人心智健全


上傳你最愛的照片!》》》微笑牆:讓世界看到你內心的溫暖


 


致打飛機的中國人
細數被名人們追捧過的「大師」
你減肥總是失敗,原來是因為心理問題!
張國榮,春風十里不及你
父母心:孩子通過 iPhone 能學到什麼?

TAG:推薦 |

您可能感興趣

社會心理學:社交網路是一種新的宗教嗎?
茶社會美學:身在城市,心歸桃源
明朗心理:社會不是你爸媽,學著管理情緒吧!
社會心理: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
嗜血文化,社會心理的倒退?
社會心理學:人心到底有多險惡?
哪些扎心的話是踏入社會才知道的?學長學姐告訴你!
職場心理學:社會水太深,學學聰明人如何對待自己討厭的人
楊早:中國有活的社會科學嗎?能吃嗎?
街區社會:城裡的活力
康熙和仁孝皇后雖是社會結親,在康熙心裡仁孝皇后一貫都霸佔著很重要的職位
社會心理:被人為割裂的網路世界
讀懂王陽明心學「四句教」,在喧囂的社會追求更好的自己
社會心理:粉絲都是偏執狂
社會心理學:童年受挫,更少合作?
共福社會-能夠實現的理想社會,讓中國人人都幸福的社會
莊子:社會太浮躁,要學會「忘」
社會太複雜,人心亂如麻(說的真好!)
太史公司馬遷的夢想:建一個和平安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