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迷信?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迷信?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迷信?


超心理學 Parapsychology —— 我們為什麼迷信?


文:psychology-vivi 丨 iFuun專欄 · 怪誕心理實驗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曾在網路中看到這些信息:「轉發這條錦鯉,一個月內就會有好事發生」,「不轉胖10斤」,「超準星座運程」。現在可能很少人會認為自己是「迷信」的,但看到這樣的內容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轉一下不會少塊肉,萬一真胖了呢」,「有人轉發後真的有好事發生呢!朋友也說這個運程准呢!那我也試試!」,於是我們在微博微信中就看到了這些信息的大量傳播。還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在摔破鏡子的時候心裡咯噔一下——「這會不會是要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記得幾年前有一次去泰國旅行,家裡門外的廊燈在我出門的瞬間突然啪一聲全滅了,黑暗中我不禁心裡也咯噔了一下,這一出門就滅燈,可不是什麼好徵兆呀,於是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都有點擔驚受怕的。


其實以上這些例子都是迷信心理,我們不一定會主動去算命,我們不一定相信風水,但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迷信,而迷信就是超心理學(也稱「心靈學」「通靈學」)研究的內容之一。超心理學是心理學中研究超常現象的分支,大約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部分心理學家試圖用系統、科學的方法探究超常現象的真實性。這些超常現象包括心靈感應,通靈術,占卜術,靈異事件等等,關於科學家對於這些現象是否存在的研究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討論,現在我想和大家探討的是我們為什麼會相信這些超常現象,迷信行為背後的心理現象是什麼呢?


(一)對幾率的錯誤判斷


其實在很多時候,某些事情發生的幾率比我們想像中要大。我們可以做一個小測試:大家可以試著在紙上寫出20個任意數字,每一個數字都是隨機產生的,每一次都是從1-20的數字中產生,不需要思考, as random as possible。

Brugger et al. 就曾經讓其實驗中的被試做這個小測試,他發現那些相信超常現象的人傾向於不給出任何重複的數字。多數人都認為,如果第一次出現的數字是1的話,緊跟著1出現的數字就應該是2-20中的數字。但事實上,如果像在這個測試中那樣,第一次產生數字1的幾率的1/20,其實第二次產生數字1的幾率並沒有減少,也還是1/20。心理學中,我們稱這種誤判幾率的心理錯覺叫「gambler』s fallacy」(賭徒謬誤)——賭徒經常想「我都已經輸了這麼多次了,這次再輸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吧?」但事實上他們每一次輸贏的幾率都是一樣的,某次賭博的結果並不受前面賭博的結果影響。


另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這麼一個問題:「一間房裡兩個人同一天生日(不算年份)的幾率有多大?房裡有多少人的時候我們能有50%的幾率其中兩人同一天生日呢?」其實房間里只要有23個人,就有50%的可能其中兩人同一天生日。


而回到迷信的話題,我們總是認為一些事情不太可能發生,如果發生了就一定是因為有神秘的力量。比如轉發錦鯉這件事情,幾萬個轉發的人當中有人遇到好事其實並不是那麼稀奇,很多時候只是巧合,但因為我們小看了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幾率,那條錦鯉就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或者說我某天夢到某位很久未聯繫的朋友,第二天立刻接到了那位朋友的電話,我很可能就會覺得我和朋友之間有心靈感應,但其實,就算這種事情發生的幾率小到只有兩千萬分之一,就在北京這座兩千多萬人口的城市都總會有個人遇到這種事情,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我呢?所以就算我們遇到了稀奇的事情,很多時候也只是巧合作祟。在概率的大轉輪下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幾千萬分之一,這是沒什麼奇怪的。


(二)規律和因果關係


作為高智慧的生物,我們人類天生就有「無中生有」的能力,我們能從雲的形狀看到蝦兵蟹將,也能從墨水漬里看到一張臉。我們這種易於發現模式的能力在很多時候都幫助我們理解這個世界,但有時我們卻過於敏感,賦予不存在的關係和規律太多意義。

比如某次考試的時候我戴了一隻紅色的手錶,然後那次我考出的意外的好分數,雖然這樣的事情很可能只是巧合,因為戴什麼手錶不大可能對考試結果產生影響,但是我們就非常容易在兩件事情之間建立聯繫,從而認為戴了紅色手錶導致了好分數,於是可能從那之後的每次考試我都會戴那隻紅色手錶。


進化心理學家認為,發現規律和假定因果關係是我們進化發展所得的一種與生俱來的心理傾向。可以想像得到,在人類進化的最初時期,意外錯過真實的因果關係是有可能致命的。假如某原始人吃了一種蘑菇之後沒幾天就病死了,雖然吃蘑菇不一定直接導致了他的死亡,但我們需要做出「吃蘑菇導致死亡」這種假設,從而避免吃到真正致命的毒蘑菇。這種在隨機事件中假設某一件事導致另一件事的心理便因為其幫助人類生存的特性得以遺傳下來,成為我們的本能。


(三)獲得控制感和性格因素


迷信同時能幫助我們獲得控制感。在生活中,我們對於很多事情都是無法控制的:我們無法控制考試成績,所以我們帶上幸運符「保佑」我們;我們可能對於體重並沒有太大控制感,所以我們不敢不轉發「不轉胖10斤」這樣的內容;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們相信星座運程以獲得一種黑暗的前路被照亮的感覺。


Whitson and Galinsky在他們的實驗中讓一組被試回想讓他們覺得失去控制的事件,另一組則被要求回想他們覺得控制感很強的事件,結果發現控制感低的那組比控制感高的那組更容易犯前面說的「無中生有」的錯誤,從而更容易迷信。

同時,一個人的性格也決定了他是否容易迷信。心理學家認為,悲觀的「神經質」(neuroticism)性格會比較容易迷信,因為迷信有助於幫助他們建立一個防禦系統,以對現實產生距離感並且減少消極的心理狀態。除此之外,比較容易接受別人建議的人也比較容易迷信,特別是在通靈術、占卜術這類可能包含欺騙的現象中。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迷信?


iFuun專欄 · 怪誕心理實驗:


簡介:最有趣,最新奇,最引人深思的心理學實驗,用科學滿足你對人類行為與心理的所有好奇!

如何控制我們的情緒?
為什麼有的人只需睡很短時間?
為什麼學霸可以枯坐板凳,化身刷題超人?
3句話,修補你的破碎的心

TAG:心理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人為什麼會迷信?
你為什麼會放那麼多屁?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算命?命又是什麼?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那麼多屁?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張學良?
人為什麼會自作多情?
人為什麼會做夢?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痛恨轉基因?
人為什麼會怕冷?
為什麼我喜歡同時和很多人曖昧?
為什麼光會這麼快?
為什麼人們愛問為什麼?
人為什麼會執迷不悟?
為什麼有人會暈血?
這樣的人為什麼會有女朋友?
人們為什麼會偷情?
為什麼這麼多人患有密集恐懼症?
為什麼人會感到無聊?
為什麼有些人那麼愛抬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