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醫道同源,醫道通仙道,道家養生的七個要義!

醫道同源,醫道通仙道,道家養生的七個要義!


醫道同源,醫道通仙道,道家養生的七個要義!



道家養生要義之一,「道」的含義

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大義是說:道,可以說,可以名,但義不是我們所說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大道產生於天地之先,是開闢天地之始;大道產生於萬物之前,是生育萬物之母。所以這個「道」,難以徹底講述出來。同時也說明,「道」不是口頭上的空談,而是實際的存在。


老子在《道德經》中義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日大。」


此即老子所說「大道」之出處,這個大道是「先天地生」,故為先天之道,這是老子之道;這個「道」與《周易》之「道」不同,《周易》云:「一陰一陽謂之道。」一陰一陽,乃在先天大道之後出現,故其「道」乃為後天之道。道家修鍊學所講的,就是以後天之道為本,修證老子所云的先天「大道」。


道家以「道」為最高信仰,以長生久視、得道成真為最高追求。其他宗教均講「道」,如佛教亦講「菩提之道」、「成道」等,天主教和基督教亦講「修道」、「道成肉身」等.伊斯蘭教有「常道」、「中道」、「至道」等教義。不睢宗教,中國文化的各個不同方面,均有「道」的涵義存在,再如毛澤東說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間正道是滄桑」等。


以上這些有關「道」的說法,可能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但是,廣而言之,天下的「道」只有一個,所以老子說「獨立而不改。」俗語云:「條條大路通北京。」即是說「道無不在」,無所不通。


經商有「生財之道」,企業有「經營之道」。健康有「衛生之道」,生活有「養生之道」,做人有「處世之道」,《莊子》甚至說「盜亦有道」,《陰符經》口:「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俗話說:「各有各的道。」可見這個「大道」與人生關係之密切。

道家說,人在道中,而不知道之存在,好象魚在水中,而不知水之存在一樣。所以許多人生活之中,到處都有「道」的存在,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門古以來,得道者昌,失道者亡。凡是歷史上一切有作為的人物,也許他不知「道」為何物,或者也許不了解道家,但是他的所作所為,一定符合於大道。


中國是一個「道」的國度,大而言之,即宇宙、天地、萬物、人類,何處非道之所在。「大道」之大,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但是無所不在。身為地球人,應當知道、明道、得道、守道。得道不失,乃可長存。


道家養生要義之二,老莊之道


老子的學說,即《道德經》五千餘言。《道德經》的出現,標誌著道家學派的正式形成。《漢書·藝文志》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史記·太史公自序》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可見道家學說,原是一門兼容出世與人世的博大學術。

《道德經》的全部內容,主要是發揮「道」和「德」兩個名詞的含義,用以論述宇宙本體和人生哲學及修養方法的原理。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本體,「德」是「道」的具體表現形式,世界萬物皆由「道」和「德」的作用生化而來。因而老子之道,可以廣泛運用於天地人生的各個方面,故此《道德經》又被稱為「萬經之祖」。當今世界上翻譯最多的書籍,除了名列首位的《聖經》之外,第二位就是道家的聖典《道德經》,可見道家思想「微妙玄通」,無怪乎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道家的世紀。


《道德經》對外用於治世,就是國家的大政方針;對內用於修身,就是個人的處世之道。後世之人,各有所取。政治家鑽研其中的統治術,修鍊家鑽研其中的修養法,哲學家將其看作唯物論,文學家將其看作古體詩,清談家將其看作玄談,縱橫家將其看作權謀。亦有人將其視為兵書,如唐王真撰《道德真經論兵要義述》。現代人更將其視為經商理略,用於今日商戰。


在道家修鍊學之中,主要把《道德經》作為修道的一部聖典。自從第一部煉丹經書《周易參同契》問世以來,歷代丹經著述,莫不引用老


子之旨以立說,成為老子思想的一大流派。北宋張紫陽《悟真篇》贊之日:「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神仙無限數,盡於此處達真詮。」肯定了《道德經》在修鍊學上的聖典地位。

莊子的學說,基本繼承了老子思想。《史記·莊子傳》說他:「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道家之言。」又說他作書的目的也是為了「明老子之術」。《莊子》書中所論大道,基本上和老子的思想一脈貫通。例如在《莊子》書中說:「道昭而不道。」這和《老子》書中所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和「道常無名」之旨,理出一致。但是莊子本人更加追求個性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這一點和老子《道德經》中「貴以身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的政治思想,有所區別。


莊子的思想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他充分發揮了老子所講的「長生久視之道」,把「道」和「仙」二者合為一體,將得道成仙的人稱為「真人」,並且描述了真人的種種超凡形象,成為後世修鍊家所追求的「仙道合一」的神仙境界。如《莊子·逍遙遊篇》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炁,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谷熟。」這是道家文獻之中對於神仙的較早描寫。此外,《莊子》書中多處提到了道家的修鍊功夫,如《大宗師篇》中說:「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書中所談踵息、心齋、坐忘、聽息、守一、緣督、導引等修真方術,為後世道家修鍊法之張本。


道家養生要義之三,養生調攝


養生調攝,指道家在日常生活之中所奉行的修身之道,大概包括立身處世、四時調攝、茶湯飲食、房事宜忌、情志調節等內容。


在南齊陶弘景所撰《養性延命錄·御女損益篇第六》中,論及房事宜忌說:「道以精為寶,施之則生人,留之則生身。生身則求度在仙位,生人則功遂而身退。功遂而身退則陷欲以為劇,何況妄施而廢棄損不覺多,故疲勞而命墜。天地有陰陽,陰陽人所貴,貴之合於道,但當慎無費。彭祖日: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藥千裹,不如獨卧。色使目盲,聲使耳聾,味使口爽。苟能節宣其道,適抑揚其通塞者,可以增壽。一日之忌,暮食無飽;一月之忌,暮飲無醉;一歲之忌,暮須遠內,養之不復。終身之忌,暮須護炁。采女問彭祖日:人年六十,當閉精守一,為可爾否彭祖日:不然!男不欲無女,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若念真正無可思而大佳,然而萬無一焉。有強欲閉之,難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濁,以致鬼交之病。又欲令炁未感動陽道垂弱欲以御女者,先搖動令其強起,但徐徐接之,令得陰炁,陰炁推之,須臾自強。強而用之,務令遲速。精動而止,閉精緩息,瞑目偃卧,導引身體。」告誡人們在房事之中,注意保護自己的健康。


如丘處機所撰《頤身集·攝生消息論》中《春季攝生消息》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養炁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肝木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肝,以養脾炁。……春日融和,當眺園林亭閣,虛敞之處,用攄滯懷,以暢生炁。不可兀坐,以生抑鬱。飯酒不可過多,米麵糰餅不可多食,致傷脾胃,難以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飢腹多食,以快一時之口,致生不測。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炁弱骨疏,風冷易傷腠里,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去。」可見其對於季節調攝的講究,已經非常細緻。


丘處機在書中還有四句重要的道家養生口訣,讀者可以記取,其訣為:「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吃申(即午後三至五點鐘)後飯。」


明代百歲道人冷謙起敬在《修齡要旨·起居調攝》中講述養生之道說:「平明睡覺先醒心後醒眼(筆者按:此處所云「先醒心後醒眼」之順序,與陳摶祖師《睡答》中所傳「先醒目後醒心」相左,各存其說可也),兩手搓熱熨眼數十遍。以睛左旋右轉各九遍,閉住少頃,忽大睜開,卻除風火。披衣起坐,叩齒集神,次鳴天鼓。依呵、呼、咽、吹、噓、嘻六字訣,吐濁吸清,按五行相生順序而行一周,散夜來蘊積邪氣。隨便導引,或進功夫。徐徐櫛沐,飲食調和。面宜多搓,發宜多梳,目宜常運,耳宜常凝,齒宜常叩,口宜常閉,津宜常咽,氣宜常提,心宜常靜,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護,囊宜常裹,言語宜常簡默,皮膚宜常干沐。食飽徐行,摩臍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飽食發痔,食後曲身而坐,必病中滿。怒後勿食,食後勿怒。身體常欲小勞,流水不腐,戶樞不朽,運動故也。勿得久勞,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卧傷炁,久視傷神,久聽傷精。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乃成氣滯。著濕衣汗衣,令人生瘡。夜膳勿飽,飲酒勿醉,醉後勿飲冷,飽余勿便卧。頭勿向北卧,頭邊勿安火爐。切忌子後行房,陽方生而頓滅之,一度傷於百度。大怒交合,成癰疽,疲勞入房,虛損少子。觸犯陰陽禁忌,不惟父母受傷,生子亦不仁不孝。臨睡時調息咽津,叩齒鳴天鼓,先睡眼後睡心。側曲而卧,腳直而伸。晝夜起卧,樂在其中矣。」


道家在養生調攝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歌訣,早已和中華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千年流傳,廣為人知。如「口開神炁散,舌動是非生。」「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若要不老,還精補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靜處養炁,鬧處煉神。」「生於何處,死於何處。」「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等等。


道家養生要義之四,養心之道


養心,乃道家養生之旨。《悟真篇》著者,道教南宗第一祖悟真紫陽真人日:「人者,道之樞也」。道孝道祖老子日「致虛極,守靜篤」功夫,皆為養心之道之格言。玄中子言: 養生之旨,以養心為本。乃:


偏頗之心,養之使其正。


邪惡之心,養之使其善。


浮動之心,養之使其靜。


虛偽之心,養之使其真。


貪婪之心,養之使其公。


奸詐之心,養之使其良。


善養生者,修養人之公正、善良、真實、安靜,心必泰然,行必光明。莊子日:「用心若鏡,應物不傷」。心正則心明,心明則心安,心安則益壽。養生之道,求乎增壽延年,此可謂達。


道家養生要義之五,養性之道


道家養生之法,其本在於養性。道教南北二宗之祖呂洞賓日:「練命必先煉性,練精、練氣、練神,均以此為樞機」。所以,道家的養性之要,就在於「清靜無為」。因而,「性命雙修」,乃以養性為首要。養性,乃求之於靜與定。道教道祖老子,乃以養性而得壽。《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日:「老子百有餘歲,或日二百餘歲以其修道得壽也」。可見,養生之道,首在養性,《周易參同契》云:「將欲養性延命卻期」。所以養性與養生,益養與延命,乃相依相成。玄中子言:


養生之本,以養性為首。乃:


節房事而養性,養之在精。


忍怒怨而養性,養之在氣。


順百事而養性,養之在神。


絕憂慮而養性,養之在心。


勞筋骨而養性,養之在形。


修品德而養性,養之在命。


善養生者,修養人之精、氣、神、心、形、命,其心必其安,身必健,養性而至「清靜無為」之境,壽可增矣。


道家養生要義之六,養神之道


養神,為道家養生之要。《黃帝內經》云:「太上養神,其次養形。」道家養神之功夫,基於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基礎之上。《生神經》云:「身心並一,則為真神」。所以,養神先要養心,使身心合一,形神相依,而致心神相交,此乃道家養生之法的至高境界。


生命之貴在於神,神興生命的活力則旺;神衰生命的活力則弱;神健生命的能力則強;神失生命的能力則敗。所以,養生所貴者在乎養神。玄中子言:


養生之要養神為貴。乃:


保全精力,養神之本。


和順氣息,養神之基。


修養性情,養神之源。


端正心地,養神之根。


節制七情,養神之道。


強健體魄,養神之法。


玄中子言:道家養生之道,求之於「清靜無為」。乃清其心,寡其欲,靜其神,安其形,固其精,養其氣。善於養神,應習氣凝神,若養之有素,心神凝一,養生增壽之益,必然孕育其中。


道家養生延壽之法,在於修行「致虛極,守靜篤」,「清靜無為」之道,而達到此一境界,心與性,心與神,神與精氣,神與身形,則須務實於修身心而養性,習練於精氣神而合一。互為其根,互為其養,方生成於養生之道。


道家養生要義之七,中醫針葯


自古以來,醫道兩家密不可分,故有「醫道同源」、「醫道通仙道」之說。


道家認為:「未學道,先學醫」,意思是說,想要學習修道,首先必須以醫學作為基礎。因為從事丹法修鍊,應當明白人體內部的經脈穴竅、氣血運行、臟腑生理、陰陽生克等等,才不致於盲修瞎煉。學醫對於修道人來講,至少有以下七大利益:


1.未曾學道,先須學醫。這一點前面講了。


2.擅醫可以救死扶傷,是積功培德的一大途徑。


3.學醫能夠謀生,以解決修道的生活問題。


4.行醫可以積財,以解決修道四要素之中「財」的問題,所謂「無財不養道」。


5.自身功修不當或有痼疾,妨礙煉養。懂得醫藥就可以自行調治,經雲「法葯相助」是也。


6.習學醫術,縱使修道不成,亦不致遷延歲月,蹉跎今生。尚可行醫培德,益人利己,以待來世。


7.醫學是弘道的方便法門,可以獲得群眾的支持。所謂「道不離俗」。


自古以來,道家歷史上出現的不少高真,都是大名醫。如東晉時期的抱朴子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孫思邈、南宋的馬丹陽、明代的張景岳、明末清初的付清主等等。由於道家歷來對於中醫學的重視,《道藏》裡面搜集了一些古代中醫典籍,彌足珍貴。


中醫所用的藥物,除了治病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保命延齡。延齡藥物的研治,來源於古代方士的「服食」。服食,又稱「服餌」,即通過服食藥物,安神益炁,堅固形體,以保障自身的功修。後來的道家人士保留了這一傳統,堅持對於服食藥餌進行研究,在此方面創造了有益的成果。這一課題,對於當今社會的群眾健康,仍有相當作用。


中醫的針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俗話說:「一針二拿三吃藥」,針灸療法十分簡便易行,療效迅速,治病如同立竿見影,所謂:「一根銀針治百病」,特別對於修鍊人來講,較為實用。道教七真祖師之中的馬丹陽,即擅長針灸,現在留傳的「馬丹陽十二針」,就很有名。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針法,雖然取穴只有十幾個,但是以少勝多,可以治療全身的疾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治未病,《黃帝內經》是這樣說的!
體內去濕十八法,去濕健脾,防病治病,延年益壽!
道醫關於補五髒的中草藥!
這個就是薄荷,不但能做口香糖,還治好多種夏季病
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不可思議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丹道 | 張三丰留下的丹道名篇《無根樹》,醫道原來是一家!上
修「仙道」必須通「醫道」
道教醫道 還元總論!
道醫學堂丨醫道通仙
《醫道》的宗旨
道醫學堂丨醫道通仙(三)
道醫學堂丨 醫道通仙(二)
從醫道角度透視人生之禍福
斑的來龍去脈-純醫道思路解決之道
開源醫道——經絡養的不是病,是命!
朱棣恨得要命的寡婦,毛主席:懂醫道,能打仗女英雄
安利一部不錯的道教記錄片——《葛洪醫道》
中醫道十人九濕,去濕最管用的不是薏米,而是「它「!
耄耋之年滿頭黑髮,他怎麼做的,聽老中醫道來
古人云:男不離韭,女不離藕!有什麼中醫道理?
羅子鳴:我中醫技術一直堅持「尊祖訓,行醫道」
杏林學堂論醫道,錢塘江邊啟傳承
為什麼外國人喝冰水沒事,我們吃冷飲就難受?國家級名中醫道出了真相!
中醫道:長壽老人體內無濕?根本原因只有一個!祛濕健脾你懂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