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種草,為啥被李時珍稱為「暑月麻黃」?

這種草,為啥被李時珍稱為「暑月麻黃」?

夏日高溫潮濕,長時間在空調房間里或過食冷飲,常常會導致頭痛、身痛、惡寒、發熱,甚至噁心嘔吐、腹瀉,雨季來襲,不慎淋雨,感冒也會找上門來......出現上述不適時,有一種草能幫到你,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香薷」。


香薷有 「暑月麻黃」 之稱,中醫認為香薷有發汗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之功, 香薷辛溫發散,入肺經能發汗解表而散寒;其氣芳香,入脾胃又能化濕和中而祛暑,性溫而不燥烈,發汗而不峻猛,常用於治療夏季貪涼、淋雨、過食冷飲所致的風寒感冒而兼脾胃濕困。患者常常有惡寒、發熱、頭痛、身重、無汗、腹部脹滿、舌苔厚膩或噁心嘔吐、腹瀉。



這種草,為啥被李時珍稱為「暑月麻黃」?


香薷飲,夏季感冒首選


香薷飲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香薷、厚朴、扁豆 3 味葯組成。香薷素有「夏月麻黃」之稱,長於疏表散寒、祛暑化濕;扁豆長於清熱滌暑、化濕健脾;厚朴長於燥濕和中、理氣開痞。三物合用,可奏外解表寒、內化暑濕之效。如果不方便煎藥,可取香薷 10 克,厚朴(搗碎)5 克,白扁豆(炒黃搗碎)5 克,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嚴燜 1 小時,待涼後代茶頻飲,飲後手足心微微出汗效果更佳。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暑熱病症見發熱、汗出、不惡寒及心煩口渴者,忌用香薷飲,必用清暑益氣湯或人蔘白虎湯。



這種草,為啥被李時珍稱為「暑月麻黃」?


青蒿香薷散浸浴,治療小兒夏季外感發熱



這種草,為啥被李時珍稱為「暑月麻黃」?



香薷粥,外感於寒,內傷暑濕者的食療首選

香薷6克,大米 50克,白糖適量。將香薷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略煮片刻即可。適用於夏季外感於寒,內傷暑濕所致的暑濕表症,水腫,小便不利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張仲景眼中的麻黃湯,原來有這麼好的效果!
經方中麻黃「角葯」一,古時「麻黃」叫青龍,張仲景用麻黃角葯,如雲龍三現
這種草,就叫做麻黃,中醫大夫最常用的一種葯!
麻黃附子細辛湯,原來還可以這樣用!
被稱為虎狼之葯的麻黃竟然這麼多用處
宋永剛:便宜好用的桂枝麻黃各半湯
褒貶不一的千古奇方:麻黃升麻湯
麻黃應擺脫「六陳」說
每周一葯之麻黃
中藥三仁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都是治濕之方,有何區別?
張仲景用「麻黃」角葯——經方中的麻黃「角葯」二:麻黃、半夏、五味子,麻黃、桂枝、葛根
張仲景用麻黃——經方中麻黃「角葯」五:聯合應用之「角葯」,杏仁、甘草、石膏,葛根湯,麻杏石甘湯
麻黃是治療風寒感冒的常用藥,有這幾種癥狀者忌服!謹記!
不敢用麻黃?那是因為你還不知道……「己安先生講傷寒」
寶寶鼻塞怎麼辦?據說感冒藥里的麻黃鹼,會傷害寶寶腦子,是真的嗎!
桂枝湯與麻黃湯各取一半,治病又是另一番境界
不敢用的麻黃湯
麻黃:治感冒第一要葯
默子說——降逆為何不用麻黃用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