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先生: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與其求好的結果,不如求好的開始

南懷瑾先生: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與其求好的結果,不如求好的開始

提 示


點擊上方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


在座諸位學佛的,自問真的相信三世因果嗎?不要自欺,有時不大信吧!你真的相信地獄嗎?佛法不管大小乘的基礎都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上,一般人勉強信了,但求證很難,除非到了三禪以上,在定中才看得清楚,那才差不多會真相信。……

佛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對智慧高明的人,「因」一啟動就知道結果了,因裡頭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結果出來了才知道。所以菩薩怕因,不輕易種因。比如兩個人講話意見不合,彼此態度開始不對,自己都不曉得自己情緒變化,不高興就擺出臉色,這一來就有了因,人家反應的結果當然不好。還有,跟人講話先皺眉頭,本來很好的事,人家也不願意聽了。你有時跟人開個玩笑,但後果怎樣有沒有想過?言者無心,可是聽者有意,別人不認為是玩笑。古人因為開個玩笑把命送掉的例子不少。菩薩有這樣的認識,所以畏因,凡夫要刀殺到頭上才知道。


像我剛才要他們關後面的窗子,因為那兩位同學坐在窗口,風對著背上吹,背上腦後這些穴道風吹進去,就最容易傷風。當時還不覺得,過幾個鐘頭或者第二天就難過了。這你們打坐千萬要注意,有智慧的人坐下來會先注意到這一點。他們兩位畢竟是凡夫,坐在那兒還涼快,等明天流鼻涕了,可能還不知道怎麼起的。要是老年人這麼一坐下來,明天可能要送醫院了,傷風引起肺炎就麻煩了。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人的一生,不管你當皇帝也好,做宰相也好,或者是做一個默默無聞的老百姓也好,都很難做到全始全終。大家看歷史或現實社會,有幾個人能全始全終的?所以「全始全終」這四個字,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非常之難。要有好的全,先要有好的始,之後才能談全終。從理論上講,與其求結果好,還不如求開始好更好。所以佛家有「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的名言。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名稱。正確的翻譯,菩提就是「覺者」、「覺悟」;薩埵就是「有情」,有情也可以翻譯為入世。所以菩薩是大乘道,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就等於中國的聖人,得道者,他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注意到「因」,也就是開始就是好的因,好的結果自然就在好的開始里了。所以說「菩薩畏因」,也就是說動機是起心動念之因。「因」一種下去就可怕啦!凡夫是普通人,為什麼說凡夫畏果?因為凡夫「不威不懲」,犯了法不到槍斃、不到臨死不會反悔,這就是果來了才害怕。所以與其等到果報來了才後悔,何不於種因的時候加以檢查呢?智者畏因,一開始就怕,就重視、注意,後果就不會有問題了。

——《易經系傳別講》

南懷瑾先生: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與其求好的結果,不如求好的開始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古人對於這一句的解釋,我也有點意見。拿孝道來講,過去講中國文化的孝道,本來很重要,我們看歷史上給皇帝的奏議,常有「聖朝以孝治天下」這句話。等於是憲法的基礎精神,過去我們沒有「憲法」這個名稱,但是有這個精神——憲法的哲學精神,以孝道為基礎,做中心。……古人解釋「慎終追遠」只對孝道而言的。他們解釋:慎其終者,是說對過去了的,死了的先人,我們要懷念他。「民德歸厚矣」,他們解釋,如果大家都能孝順父母,孝於祖宗的話,社會風氣就趨於厚道了。

這是有問題的,意思對,但牽強附會。為什麼引用曾子的這一段話講學問呢?「慎終追遠」是什麼意義?「終」就是結果,「遠」就是很遠的遠因,用現在觀念的一句話來講就解決了,「一個人要想有好的結果,不如有好的開始。」欲慎其終者,先追其遠,每件事的結果,都是由那遠因來的,這裡我們可以引用佛學裡的一句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佛家的菩薩,大致相當於中國儒家的聖人,聖人們非常重視一件事情的動機。比如有一個朋友來約你作生意,這個動機,也就是這個初因,我們要注意,也許是善因,也許是惡因,如果是惡因,即使叫你做董事長,將來坐牢的也是你,那麼這個因要注意了,所以菩薩是怕這個因。而「凡夫」——普通一般人畏果,像死刑犯到執行時才後悔,這個後果來了他才怕。真要注意學問的人,對每一件事,在有動機的時候就做好,也就是剛才說的,要有好的結果,不如有好的開始,也就是開始就要慎重。


——《論語別裁》


在這個時代,大家震驚於科學的成就,普遍高唱科學文明,但大多數人都被科學文明沖昏了頭,忘記科學的發展只是整個文化的一部分而已。況且人們又迷失了科學的方向,只把自然科學的發展當作文化全部的需要,忘記精神科學,於是愈來愈空虛,幾乎快要成為思想白痴的時代了。尤其科學的分類雖多,到目前為止,卻沒有一個綜合科學的創立,更不能與精神文明的哲學會師,這是一種非常盲目的危機。佛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凡是現代有志有識的青少年們,應該在科學文明的時代中,創立新的歷史文化。如此才是現代青年新的出路,徒然地彷徨和鬱悶,於人於己,絲毫無補。但既不要為了科學的待遇而求科學,更不要忘記精神科學的急需建設;否則,這個世紀末期的一部人類歷史文化,必然要走到「瘋狂與鎮定劑齊飛,頹喪與麻醉品並駕」的境界,那是毫無疑義、迫在眼前的社會病態。


——《新舊教育的變與惑》

南懷瑾先生: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與其求好的結果,不如求好的開始


本微信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坐著抖腿是「敗相」,事業財富會敗光
南懷瑾先生:最高的管理學
南懷瑾先生:勇於改過,才是真學問
這時陽氣要退伏了,所以叫「三伏天」
南懷瑾先生:世上有沒有堅固不破的東西?你要去找!

TAG:南師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先生:無上智慧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
南懷瑾老師:有求皆苦,無欲則剛——誰能不落入慾望的牢籠?
南懷瑾老師:事到臨頭才後悔害怕就晚了,所以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南懷瑾先生:真的認識了自我,對於生死也不自卑
南懷瑾老師: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敢承認「心既是佛、心即是道」,因此「高推聖境」
南懷瑾老師: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南懷瑾先生:為何煩惱就是菩提?
南懷瑾老師:真的認識了自我,對於生死也不自卑
南懷瑾先生:拜佛時,如何用心?
南懷瑾先生:吃虧就是佔便宜,後其身而身先
南懷瑾先生:思想的癌症,才是致命傷
南懷瑾先生:你的這些貪嗔痴,多久能平復?
南懷瑾老師: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南懷瑾說:不問眼前的效果,只問應不應該做
南懷瑾先生:佛法的真正道理,你或許連夢都還沒夢到
南懷瑾先生:沒有真正的參究,一切修持皆不真實
南懷瑾和馬雲,如果你做不到這5點,再努力,也難以成功!
南懷瑾老師:「命好不如運好」,不得其時就不行
南懷瑾先生:不如人意,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