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小暑,盛夏開始
點擊播放 GIF/K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苦熱》 南宋·陸遊
-小暑時分-
2016年7月7日 0時3分18秒
農曆六月初四
太陽到達黃經105度
時交小暑節氣
小暑是農曆的第十一個節氣
夏天的第五個節氣
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
小暑為小熱
還不十分熱
意指天氣開始炎熱
但還沒到最熱
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需加強田間管理
小暑的標誌:出梅、入伏
- 小暑三候 -
小暑三候
一候溫風至
二候蟋蟀居宇
三候鷹始鷙
一候溫風至
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
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蟋蟀居壁
由於炎熱
蟋蟀離開了田野
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
幼鷹由老鷹帶領
從鳥巢中飛出來
開始學習飛行博殺獵食
- 小暑氣候-
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
盛夏開始,氣溫升高
並進入伏旱期
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
熱帶氣旋活動頻繁
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
小暑後南方應注意抗旱
北方須注意防澇
- 小暑食俗 -
食 新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黃 鱔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蔘」,各地經典菜肴幾乎都有以黃鱔為原料的。黃鱔生長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補、最味美的莫屬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另外,這個時期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根據冬病夏治的說法,此時用黃鱔滋補更能起到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的作用。
吃 藕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吃 伏 面
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慾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麵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面做的麵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據考證,伏日吃面習俗出現在三國時期。《魏氏春秋》記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 小暑養生-
養陽不可少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
「春夏養陽」
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
要注意勞逸結合
保護人體的陽氣
需防熱傷風
暑天感冒俗稱「熱傷風」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很多
很容易因為身體受涼而引起感冒熱傷風
不要將空調溫度開得過低
或風扇直對著身上吹
同時注意適宜的身體鍛煉,增強體質
平心靜氣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
心神受損則必涉及其他臟腑
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子就是這個道理
應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
切勿赤膊
當外界溫度超過37攝氏度時
體溫主要靠皮膚蒸發來散熱
當氣溫繼續升高時
皮膚不但不能通過輻射方式來散熱
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
使人感到更加悶熱
飲食要有節制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過飢,則攝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氣血不足,引起形體倦怠消瘦,抵抗力降低,繼發其他病症;過飽,會導致飲食阻滯,出現脘腹脹滿噯腐泛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
- 小暑詩情 -
小暑六月節
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夏日
朱熹
季夏園木暗,窗戶貯清陰。
長風一掩苒,眾綠何蕭摻。
玩此消永晝,泠然滌幽襟。
俯仰無所為,聊復得此心。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點擊圖片,繼續閱讀






TAG:藝術新青年 |
※小暑至,盛夏始
※生活丨小暑至,盛夏始
※小暑。
※小暑,祝夏安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到,冬病夏治正當時
※小暑,祝夏安!
※今日小暑·小暑養生
※小暑至,盛夏始——最美小暑圖30幅
※小暑六月節,安然度盛夏
※今日小暑,夏天正式開始了!
※小暑:又是一年夏雨荷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後,盛夏始何以銷煩暑?安坐食肆中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如何養生?
※小暑,養心靜氣過盛夏
※今日小暑,季夏時節開始啦!習俗、養生小知識戳這裡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日小暑,防病正當時!這份小暑養生手冊請收好!
※小暑 長夏的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