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林則徐領導打鴉片戰爭,結果會不一樣嗎?
初中歷史教科書上對鴉片戰爭的描述中,告訴大家:鴉片戰爭中,因為林則徐在廣東防守得力,於是英軍無隙可乘,就沿海北上直逼天津,於是道光皇帝驚恐中服軟。這段話給了當年讀書的我一種想法:「原來是因為清朝高層沒有像林則徐那樣堅決抗戰,所以打不贏啊!那如果皇帝支持林則徐堅持打下去,是不是香港就不會丟了?歷史就會變得不一樣?」
可惜後來在歷史研究中看到了實情:英軍之所以放棄打廣東而去打天津,不是因為怕林則徐,而是因為當時英國首相巴麥尊的命令使林則徐逃過一劫,他命令英軍「有效的打擊應當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去」。
於是林則徐能以不敗的戰績退場,成為民族英雄。
那如果道光皇帝不撤他的職,林則徐繼續幹下去,能打贏么?
我們從軍事上來認真分析下。
鴉片戰爭中英軍最初才動用4000人,最高峰也沒超過2萬,怎麼就打不嬴呢 ?
1840年的清朝,雖然仍然在紙面上有龐大的常備軍:20萬八旗軍,60萬綠營軍,但這支龐大的軍隊實際情況怎麼樣呢?
首先是八旗軍,它早已不是那隻入關時彪悍的強軍,在乾隆年間檢閱時曾出現大量「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墮地」的可笑場面。除了在北方的數萬蒙古八旗騎兵以外。大部分八旗只是作為二線軍隊使用。
再看60萬綠營軍,清朝對綠營的使用非常奇葩,雖然是60萬,但除了少數情況外,大多數軍隊,都被拆分成幾人到十幾人分開分散駐紮在全國各地維持治安,既然都分散了,那麼訓練和紀律就得靠自己的自發積極性,這麼持續數百年下來,就算偶爾有個把人刻苦訓練,練的也是單人武藝,對戰場上怎麼配合,怎麼結陣,可以說是毫無頭緒的。
綜合一句話:八旗懶於訓練,綠營則根本忘記了怎麼訓練。
那武器呢?
現在有些人愛說怪話,他告訴讀者,英軍在鴉片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燧發滑膛槍是一種很糟糕的武器,在戰場上超出100米就沒有準確度可言,所以清朝失敗不是因為武器云云。
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英軍使用的「褐貝絲」步槍確實是源於1714年,18世紀軍事變革速度較慢,英軍在鴉片戰爭中使用的武器,是一款落後於時代100多年的老槍,這些都沒錯。
但他沒告訴你的是 ,那清軍的武器呢?清軍的武器是 鳥槍。
這款鳥槍其實是 前膛火繩滑膛槍,這槍最早由日本人從葡萄牙人學來,又傳到明朝,戚繼光時代大舉裝備,實際是落後於時代300年的老槍......
而就算是這樣的武器,清軍一般拿到手裡的還都是康熙乾隆時代生產的70,80年的老槍,銹得不成樣子,清軍的裝備率也不到50%,還有一半用著刀盾長矛的說~
設想你是林則徐,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
最後還是得看林則徐自己說,他曾致書友人談到這場戰爭的認識:
英軍大炮射程遠達10里之外,我們的炮還沒打到他們,他們已經先打到我們,這是武器不如人。
他們放炮的速度像我們排槍射擊。連聲不斷。而我們每放一炮後需要很久時間才能開炮,這是訓練不如人。
只有老老實實追求追求武器先進並且訓練精熟,其他也沒什麼投機取巧的辦法。
如果這差距不能彌補,就算調來百萬雄師,最後也只能打起來一鬨而散。
而且英軍用船移動快速機動,只有用水師才能夠追趕,岸上兵再多,能頃刻移動么?
內地的將士兵丁雖然不缺乏久經戰爭的人,但都沒有看過這種戰爭 ,像這樣兩軍相距十里八里打仗的,歷史上聽都沒聽過。
所以我總結取勝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膽壯心齊
可現在什麼都沒有,就算是岳飛 ,韓信來,也沒辦法!






TAG:有料帝 |
※如果你跟領導意見不和,該如何勸誡領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為什麼干同樣的活,但領導提拔的確實別人?是因為你不會邀功嗎?
※晁蓋真是莽夫嗎?如果梁山由晁蓋領導,結局會怎樣
※不小心把黃段子發給了女領導,你猜結果會怎樣?
※如果你的領導是一隻貓咪會怎樣?可能會讓人感到絕望
※如何陪領導們下棋?太監吃了慈禧一個馬,結果當場就要他的腦袋
※如何跟領導彙報壞消息,而且領導還認為你能力不錯
※為什麼你聰明能幹,卻做不了一個好領導?
※領導都這樣嗎?要不要離職?
※領導人怎樣打電話,才能不像特朗普那樣「搞事情」?
※為什麼你惹怒了領導卻不知道為何?來看看是不是說了這些話!
※你那麼會做事,為什麼還當不了領導?
※領導說的這些職場「暗語」,如果聽不懂,會吃大虧!
※由於同事的配合不夠導致任務完成情況不好,但同事跑到領導面前說的是你的問題,領導在會議上嚴厲的批評了你,你對此怎麼事想會怎麼做?
※這樣對你的領導,才是真的不信任你,是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光緒領導的戰爭, 會帶來怎樣的結局?
※做李雲龍的領導是什麼樣的感覺?
※彭老總為何懟朝領導人,「我不是為了打敗仗才來朝鮮的」?
※有才華的人,領導不會提拔的原因,真正的原因讓你不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