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的養生攻略,早看早知道!
關注「道教元始」,弘揚道家文化,功德無量!
立秋
今年是早立秋,這正是我們擺脫夏季的炎熱,迎來涼爽的時候。
立秋後氣溫還是比較高,但是立秋的風比夏季風涼爽,夜晚也比較涼,氣溫變化明顯。
下面我們來看看立秋養生的一些注意事項。
立秋養生八字訣
潤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入秋季之後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
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
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就會不夠。
>>>>
美食潤燥首選蓮藕
蓮藕的食用方法「生熟兩相宜」。
作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涼入肺。
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養肺
立秋後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所以我們要順時養生,這樣才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
中醫認為,肺部和秋季相應,然而秋天天氣乾燥,這樣就會有損肺部,秋季潤肺最好的辦法就是食療。
>>>>
美食養肺首選杏仁
杏仁最好與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溫熱時喝。或者和豬肺一起燉湯,也有滋養緩和之效。
百合也是不錯的選擇,它具有潤肺止咳、養陰消熱、清心安神的作用。也可以多吃些柑橘、甘蔗、蘿蔔、銀耳等潤肺清肺的食物,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養身動作:點揉迎香穴
入秋後天氣會逐漸由暑濕轉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
點揉迎香穴具有清熱散風,去燥潤肺,宣通鼻竅的作用。
【取穴】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約0.5寸、鼻唇溝中。
【手法】按摩前全身放鬆、舌尖抵上齶,將雙手中指指尖點於迎香穴,待有酸脹感後,再兩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順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發酸、發脹、發熱為度。
滋陰
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症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慾減少,就屬於氣虛體質。
>>>>美食滋陰首選蜂蜜
蜂蜜可以直接調入溫水中飲用,也可以與鮮榨的果汁混合。
將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蓋蒸熟,能補肺陰不足。在涼拌西紅柿等冷盤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錯;蜂蜜也可和時令水果相拌,味道鮮美。
用黃芪、党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就屬於血虛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做粥,或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大便秘結,就是陰虛的體質。可以用麥冬、山藥、百合等熬粥。
調胃
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虛弱。
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不妨適度吃點養胃的食物,如芡實、山藥等。
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養身動作:揉捏四縫穴
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該穴對輕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
【手法】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顯著。
秋日「四大名補」
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
芡實
又稱「雞頭米」,在南方較常見。其補腎效果強於山藥,祛濕效果優於紅小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
??鮮芡實或干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湯或與蓮子、山藥、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
芡實搭配燕窩蒸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使人們氣色更好。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後凍在冰箱里,還可較長時間保存食用。
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
??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在眾多的食用方法中,生吃栗子,且緩慢咀嚼、徐徐咽下時的補腎效果最佳。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不可多吃,每日最好不要超過10顆。
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因此,需要補血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漿則可以挑選大粒的花生。
日常起居三注意
早卧早起
立秋時節,秋高氣爽。如果晚上早一點睡,就可以聚斂陽氣,而陽氣則為我們立根之本。
秋季早睡,就能夠積聚我們身體內陽氣這樣我們才能夠有精氣神。而早起的話可以使肺氣得到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睡前用熱水泡腳,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加速濕氣排出,緩解下肢水腫,還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
食品、衣物需防霉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霉變。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霉變。
食用霉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霉變的食物有:麵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
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霉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可置於陽光充足的室外或陽台曝晒。
防傷風感冒
立秋時節氣溫變化大,易受涼感冒。因此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在戶外活動後,要及時擦乾汗,防止著涼。
建議:「足三里」是強身健體、養胃敗火的黃金穴。
【取穴】該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
【手法】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節的背面作為著力點,或者手自然展開,以拇指腹作為著力點,在選定的穴位上繞圈按揉。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
立秋到,天漸涼,
正是秋豐收時光;
日漸短,夜更長,
夢寐以求心神曠;
五花山,共欣賞,
秋季登高心氣爽;
秋養生,身體壯,
合理膳食最健康;
養生道,記心上,
祝您
立秋快樂,幸福健康!
圖文來源網路





TAG:道教元始 |
※早春養生早知道
※立夏後養生,這④點再不知道就晚了
※早晚的養生習慣。
※立冬後,要馬上掌握的冬三月養生節律!看後來年無憂!
※清明後應適當晚睡早起,養生牢記「六不」!
※今日立秋,道家養生旺運全攻略,立秋養好生,冬天不生病!
※冬至過後,你必須知道的養生知識!
※睡覺養生之道,你要早知道!
※今日立冬,道家立冬養生全攻略,明年身體好不好就看當下了!
※立冬之後咋養生?
※節氣養生|今日驚蟄,萬物長,養生也要跟上!春捂早睡要說到做到
※每天「養生」從早餐開始,長久不吃早餐易至膽結石!!
※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不可不知的養生三大事!
※立秋後,暑去熱不退,養生有講究
※寒露節氣到,養生早知道,祝你健康運勢高!
※養生要睡子午覺,冬至開始最養生!
※節氣養生 | 今日驚蟄,萬物長,養生也要跟上!春捂早睡要說到做到
※健康養生,從睡子午覺開始!
※立秋養生 立秋後要如何養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