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的論文寫作心得:借用洪荒之力

我的論文寫作心得:借用洪荒之力

作者:喻海良


來源:科學網

我的論文寫作心得:借用洪荒之力


最近,剛剛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RB-processed aluminum alloy6061 sheets by subsequent asymmetric cryorolling and ageing(這篇論文,點擊鏈接,可以直接下載,本鏈接2017年9月28日之前有效)」。首先做一個簡單的科普,對於絕大部分材料,隨著溫度降低,材料會變脆。比如,一個人吹一個氣球,然後,把氣球放到液氮裡面,由於空氣被冷卻,氣球馬上就癟了。這個時候,如果用力氣吹氣球,就可以把一個氣球吹成碎片。對於某些金屬材料而言,如鋼鐵,隨著溫度降低,材料也變得很脆。大家現在每一天都用天然氣、石油,他們基本上都是通過管線運輸。對於管線鋼材料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他們的低溫韌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從極寒之地俄羅斯把石油、天然氣安全送到各位家中。然而,對於鋁合金材料而言,他們的性能與鋼鐵材料恰恰相反,溫度越低,材料的韌性反而越好,幾乎就是世間最抗凍的材料。因而,我們很好地利用鋁合金的特點,採用深冷成形工藝及適當熱處理,提高材料的綜合性能。上面的論文,就是深冷軋制技術的一個應用案例。


說道論文,上面這篇論文是我今年出版的第5篇學術論文。當然,這是我今年撰寫的第一篇被錄用的學術論文,其他四篇論文其實都是去年寫並投稿,只是周期很長,今年才正式發表而已。


前幾天,寫了一篇博文《洋博士水平到底怎樣?》,其中有一小段評價其實在國外,也有很多博士生不會寫論文,有很多博士生畢業的時候,也就一篇會議論文。雖然博士畢業後,並不見得大家都希望留在學術圈發展,但是,我想科學網的讀者,絕大部分都應該是學術愛好者,也因此,花點時間介紹一下我自己學術研究的思路,希望對大家,特別是對年輕教師和博士生們有幫助。

(1)做任何一個實驗,都必須有目的,至少大方向能夠把握。我經常見到很多博士生做實驗,大家都是做了無數的樣品,但是,最終都只是浪費時間。原因很簡單,他們做實驗的方式就是想著「撞大運」。這年頭,撞大運是有的,但是,做科研不能夠抱著這種心態。我每一個月都會做一批實驗,雖然,實驗過程中,我也無法預測實驗結果,但是,大的方向肯定能夠把握,我想實現一個什麼樣的結果還是有可能的。至於如何實現這一點,我只有一條建議,都看文獻,多積累經驗。在上面我寫的綜述論文「Special rollingtechniques for improve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ltrafine-grained metalsheets: A review」,我列舉了134條參考文獻。或許有人會問,我是否真的認真看了這些文獻。是真的,而這些被引用的文獻,只是我所看文獻中的很小一部分。很多人看文獻,都是在寫論文的時候才開始看。其實,真正的科研是要相反的,應該是先看文獻,對自己的實驗有一個七八成把握,才開展實驗。


(2)不簡單重複別人已經做過的實驗,做出來也發表不了。對於本科生,屬於知識積累,也因此,他們在做畢業設計的時候,仿照他人做一些實驗,然後畢業還是可以的。然而,一旦到了博士階段,就不能老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做事了。另外,這裡還有一條,就是研究領域可以一樣,但是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以超細晶材料為例,研究方法很多,比如等通道擠壓、高壓扭轉。而在我們課題組,我們有自己獨特的方法,深冷非同步軋制。這個方法是我自己開發的原創性方法,兼具了一般大塑性變形方法的優點,同時,將來有一天還有可能實現工業化(目前還沒有,我的理想就是將來有一天親手把這種技術推向市場,雖然我沒有申請專利)。由於實驗過程中,加上了自己獨特的部分,只要實驗成功,就能夠輕鬆打動審稿人了。


(3)成批次完成實驗。在卧龍崗大學,我見到很多博士生,其中有一部分人確實非常努力,幾乎每一天都泡在實驗室裡面,大家想著做點成績。然而,有一部分人付出了很多,但是收穫卻非常小。原因很簡單,就是實驗研究不系統,做出來的結果,零零散散,不成體系。我在做實驗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個批次」加「一個批次」,基本上都會是在同一天內完成。為什麼這樣做,原因很簡單,實驗過程太複雜,實驗設備狀況、原始材料狀況、工藝控制等等,任何一個不一樣的參數,都可能導致實驗之間沒有對比性,從而徹底失敗。當然,成批次做實驗,也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如果如果一開始設計不合理,整個一批次實驗都會宣告失敗。在上面我們最新的報道中,只給出了幾個實驗。其實,我自己還同時做了一批實驗的,然而,有一部分被一個文獻誤導,全功盡棄。當然,即使一批全失敗了,但也比一個一個實驗都成為孤立案例要強。一篇論文,重要的是系統性。


(4)論文寫作,需要所有作者的思想貢獻。雖然我自認為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科研人員,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自己能夠弄明白所有的事情。我見過很多博士生寫論文,雖然作者掛了很多名字,但是,他們只把論文給他們的導師看,如果他們自己導師水平不是特別高,或者導師當時特別忙,沒有心情去把關,即使論文投出去了,也容易被拒稿。我寫的所有論文,都明確要求每一位作者看一遍,都給我返回修改建議。例如我們這一篇論文,論文有8個作者,大家都是有多年研究經驗的老師,平常都會給各種期刊審稿。大家一起幫忙把關修改了,投出去後,論文被錄用的可能性大增。可能有人會說,把論文發給他們了,但是,他們就是不幫忙修改。我的方法是,見一次面,就提醒他們一次。人是面子動物,你寫郵件過去,他們可能忽略了。但是,如果你當面提醒他們一下,態度就會不一樣。我自己是把郵件發送給所有作者後,去每一個人的辦公室,當面告訴他們,讓他們答應按期返回論文修改建議。至於外校合作的人員,我會直接打電話,落實情況。


(5)論文寫作過程,需要借用洪荒之力。我身邊有很多博士生,見面的時候,我問他最近在忙什麼。他們會回答我,最近在準備一篇論文。然而,一個月以後,再見到他們的時候,再問他們在忙什麼,他們的回答還是在準備那篇論文。很多人可能會說,他們這些人寫論文很嚴謹,一個字一個字的「摳」,也因此,質量會很好。其實,不然,寫論文,重要是「寫」,而不是「湊」,一天湊一句話,怎麼能說「湊」的質量比「寫」的好。我自己也有過相同的經歷,曾經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實驗現象,決心寫一篇論文。然後,寫了一個題目,寫完了前言,由於其他一些事情,就放下了一些天。等過了半個月再去看那篇論文的時候,自己都忘了當時前言寫作的思路。也因此,我現在的做法,基本上都是一篇學術論文,絕不拖沓,無論如何,都要在一個禮拜內完成初稿,然後,反覆修改。不借用洪荒之力,一氣呵成,難以實現目標。

當然,一篇好的論文,最核心的都是實驗結果。只有有結果,才能夠寫出來。另外,最後重複一下我的一個建議,在論文投稿之前,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把全文朗誦一遍,這樣才能夠儘可能減少論文中存在的問題。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揭示類人類特異基因促進大腦皮層的溝回形成機制
韓春雨回應論文造假質疑:已有6、7家實驗室重複出關鍵環節
路怒症:為什麼好端端一個人開車上路就變得特別憤怒?
性別影響藥效!疼痛豈非平等
口腔細菌如何使大腸癌惡化?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寫作指導:寫作技巧的心得
讀書心得雜文:吃空餉是如何吃垮中國的?
彩妝師親測:告訴你哪些唇膏最好用!乾貨心得文推薦!
她們口中的健身心得,質樸無華,卻打動人心
老師讓我寫篇育兒心得,寫什麼好呢?
什麼叫做會寫文案?我並沒有心得要分享啊
情緒,在把妹中的作用實踐心得技巧
美妝的心得詳述 看她們怎樣綻放誘人魅力
這是你對畫畫的心得體會么?
心得:用佛法對治逆境
《絕地求生》新手玩家必須知道的技巧,生存心得之基礎操作篇
向孔子學習如何成為真正的學霸——《論語》閱讀心得
歷來為不傳之秘,大師們的心得體會之精華!
企業拓展活動心得之 論如何做好一個稱職的「卧底」
王者榮耀幹將莫邪使用心得 銘文出裝全解析
盤玩金剛心得:隨心、隨性、持之以恆!
義心義意——不得不說的義工心得
試點心得:適用「龍易行」的三類客群
細說玉露的扦插詳解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