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比虛構更精彩

歷史比虛構更精彩

兩個月前,在成都參加了一次檢察官作家研修班。對「檢察官作家」這個名頭,我其實是很慚愧的。除了20多年前曾經在《十月》雜誌發表過一篇報告文學之外,我從未創作過文學作品,倒是有一大籮筐消息、通訊和評論,但我深知那雖也是文字,卻實在和文學搭不上邊。之所以厚著臉皮去這個培訓班,是因為聽說作家阿來要來講課。看過《塵埃落定》以後,我就對作者阿來敬佩有加。這次有機會當面學習,當然不會放過。身為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的阿來給我們講的題目是「從《塵埃落定》到《瞻對》」,以這兩部作品為例,講述他對文學的認識。因為沒有完整地閱讀過《瞻對》,所以回到家以後從圖書館找來這本書,認認真真看了一遍,在這裡記下自己的感受。

歷史比虛構更精彩


如今的出版界對文學作品劃分為虛構和非虛構兩類。虛構作品就是我們傳統概念的小說。非虛構則就是我們過去認為的「報告文學」。兩年前,在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評選中,《瞻對》作為報告文學作品入選,但卻只得0票,引起一時熱議。因為評委會未對此作出解釋,我們也無法獲知《瞻對》落選「魯獎」的真正原因。但我以為,恐怕與對「報告文學」屬性的不同認識有關。「報告文學」產生於過去年代,政治性較強而準確性不夠。而「非虛構」三個字卻準確地表述了這類介於新聞和文學之間的作品的性質。用「非虛構文學」來概括,似乎更為合適。近年來,世界各國的非虛構文學寫作方興未艾,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非虛構文學的市場越來越大。但中國的文學界依舊沉溺於窠臼中,把「非虛構文學」僅僅當做政治性極強的報告文學看待,抑制了優秀非虛構文學作品的產生。就在這屆「魯獎」上,具有廣泛影響的《南渡北歸》進入報告文學獎候選名單後,也落選了。原因恐怕就在這裡。

歷史比虛構更精彩



《瞻對》依據豐富的歷史史料,講述了從清朝雍正八年到民國200多年間,在瞻對(今四川省新龍縣)這個蠻荒之地發生的7次用兵的故事。用書的題記說:「康巴人向來強悍,而瞻對人在康巴人中更以強悍著稱。當地人以此自豪:瞻對就是一塊鐵疙瘩!」從雍正年間到民國時期,7次用兵都沒有征服這塊鐵疙瘩。但在時代發展的大勢下,瞻對卻不費一槍一彈就改土歸流了,鐵疙瘩瞬間融化。阿來用豐富、翔實的史料,講述了一段獨特而神秘的藏地傳奇,展現了漢藏交匯之地藏民的生存境況,也展現了自己對民族文化衝突的歷史思考。讀來頗有教益,引人深思。

阿來在這部《瞻對》里非常強調歷史對於現實的意義。他寫道:「不知歷史的人,往往天真地認為自己前所未有的高明。不知歷史的人,往往行著舊事,卻以為自己做著開天闢地的全新事業。」對此,我深有體會。原本我對歷史不甚了了,總覺得鑽故紙堆很累,很乏味,所以頗為輕視。後來因為兒子考進了大學歷史系,受他的影響,逐漸開始關注歷史。

歷史比虛構更精彩



對歷史真正改變看法始於《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的這部通俗歷史小說令我和無數讀者對明史和所有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刮目相看。我們終於明白,已經過去的那些歷史,有著無數我們所不知道的奇妙故事。這些故事的生動程度遠遠超過任何作家的虛構。阿來在研修班上說,他原本準備寫一本虛構小說,在搜集素材的過程中,發現關於瞻對的這些歷史史料「有趣到不需要我虛構和加工」,於是,一部非虛構小說問世了。


更有意義的是,面對歷史,我們往往可以看到現實,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現實問題的答案。這才是阿來寫作《瞻對》的真正目的。他為《瞻對》寫的序言題目就是「我不是在寫歷史,而是在寫現實」。因為《瞻對》的故事讓他看到了對今天的現實意義。他寫道:「時間白白流逝,老套的故事在一個封閉的圓圈中不斷循環。話到此時,當事各方孰對孰錯,是是非非,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真正充滿悲劇感的,是歷史的停滯。在我們這個故事中,幾乎充滿人類有史以來所有戲劇要素,但單單缺少一個主題詞:進化。」歷史的錯誤不斷地在現實中重複,這才是最大的悲劇。所以,讀歷史,不僅僅只是為了增加知識,而更是為了不再重複前人的錯誤。

從這個意義上說,《瞻對》很有意義,歷史值得我們記取和回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勞月夜聊 的精彩文章:

TAG:勞月夜聊 |
您可能感興趣

在虛構和非虛構間尋找歷史真相
金庸虛構出來的「歷史」
歷史上諸葛亮並非軍事奇才 , 神機妙算多虛構
「虛構的故事」和「史上最大騙局」
專訪柴春芽:非虛構這種文本會限制你的虛榮
歷史上真實的幾位英雄,武松打虎純屬虛構
本故事純屬非虛構
舌尖上的不理-史上最偉大的「法律虛構奇案」
三國名將關羽的很多戰績都是小說中虛構塑造的並非真實
虛構的猶太民族
《使命召喚:二戰》多人模式更加虛構 可定製種族和性別改寫歷史
「變裝秀」的乾隆仿古行樂圖:細節中蘊藏的虛構與真實
「非虛構」是靈魂作品的根源
甄嬛歷史上實為乾隆生母 純元皇后為虛構
精靈與吸血鬼真的存在?是虛構還是現實!
虛構的使命 封面
西閃:虛構的猶太民族史?
陳真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其原型實為一位真正的大俠
生活「冷知識」,為什麼很多文藝作品明顯是編的還要特別說明「純屬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