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映紅:接受在家教育並不應該被嘲笑

唐映紅:接受在家教育並不應該被嘲笑

唐映紅:接受在家教育並不應該被嘲笑



文 |唐映紅

暑假時,受邀參加了一個暑期遊學項目,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名大學生們講《性·人性·人民性》。有一對母女,母親帶著18歲的女兒也來旁聽。與其他的學員不同,這位相當於高中畢業年齡的女兒並沒有讀過高中,而是接受的在家教育。


因為我的講座安排在整個遊學項目的初期,所以有機會從一開始就接觸到這對母女。除了剛來時表現出稍有靦腆之外,這位接受在家教育的女孩並沒有顯示出與其他的學員有什麼不同來。她的認知、交流和其他社會性發展水平,一點也不落後於那些接受學校教育始終的大二、大三的學生們。


在遊學結束的結業式,我對那位母親表示了由衷的欽佩。決定放棄公共教育,將孩子在家教育,在中國社會需要足夠大的勇氣,承受相當大的社會壓力,以及付出普通人群難以想像的艱辛。


「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並不是什麼離奇的事。自從人類社會大規模普及公共教育以來,在家教育就是對公共教育必不可少的完善和補充。像在美國,大約有3%~4%的孩子接受完全或部分的在家教育,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長中。

唐映紅:接受在家教育並不應該被嘲笑



眾所周知,人類社會的現代化得益於教育的普及,特別是公共教育體系的搭建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現代化的進程。公共教育的益處顯而易見,它不僅極大地降低了兒童接受教育的成本,而且極大地發揮了其高效率的優勢。


伴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不僅提供必要和充分的公共教育成為政府履行執政責任不可疏忽的重要職能,而且讓孩子接受公共教育也成為父母應該履行的義務。可以這麼說,沒有公共教育,就沒有現代化。


但是,儘管公共教育具有如此巨大的優勢和價值,但它的弊端也同樣不容小覷。作為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公共教育面對的是大多數孩子,而不是某一個孩子。由於每個孩子,以及每個家庭都有著特異性,適合大多數孩子的教育,未必適合每一個孩子。

唐映紅:接受在家教育並不應該被嘲笑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公共教育所提供的教育計劃大多數時候是針對兒童群體的平均水平來定的,也就是說「教學大綱」適合大多孩子。但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兒童的絕大多數特質都呈現出大體相似的高斯分布來。


大部分兒童對稱地集中在平均值附近,而必然有少數兒童遠離平均值;而且距離平均值越遠,所分布的兒童的比例也就越稀少。反過來說,適合大多數兒童的教育計劃,必然不適合少部分,哪怕是很少的一部分兒童。


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很容易感受到這一點。只要所教學的班級不是經過挑選的「尖子生」,而是自然隨機分班,那麼一個教師很容易發現,無論自己執行怎樣的教學計劃,總有一些學生「跟不上」,另有一些學生「吃不飽」。前一種學生總是落後於教師的教學進度,明顯地掉在大多數學生的後面;而後一種學生則顯然不滿足於教師的教學要求,輕輕鬆鬆就能超越大多數同學。

一般來說,公共教育在總體上簡單地區分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多數兒童接受普通教育,少部分特異性的兒童,主要是超常或者有障礙的兒童接受特殊教育。後一部分特異性的兒童是普通公共教育所無法滿足的。


可是,特殊教育也無法針對每一個兒童特異性的天資稟賦來針對性地實施特異性的教育。「因材施教」作為一種教育理想難能可貴,但要在公共教育中加以貫徹則意味著教育成本的高企,以及規模效率的銳減,而這顯然與公共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所以,在家教育作為公共教育的補充從來就有著其特殊的價值和意義。所謂「在家教育」,通俗地講就是以家庭為實施教育的主要場所,由家長或家庭教師來組織開展教育活動,以一個家庭,或者幾個家庭聯合起來,或者小規模的私塾的不同形式。


大多數情況下,對兒童實施在家教育的父母往往都對公共教育不滿,認為公共教育並不能很好地給予自己的孩子良好的培養。因此,他們願意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給孩子提供針對性的,特異性的,「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

唐映紅:接受在家教育並不應該被嘲笑



針對美國社會的多項研究顯示,相對於接受公共教育的兒童,接受在家教育的兒童,總體上學業超過了接受公共教育的兒童的平均水平。例如,在標準化的學業測試中,在家接受教育的兒童平均分在65~89分之間,而接受公共教育的兒童的平均分大約只有50分。


不僅如此,他們在社會化方面也更勝一籌。例如,一項研究顯示,接受在家教育的兒童成人後,有71%參與社區服務活動,88%加入某一社會組織;而同齡的接受公共教育的兒童成年後在這兩項上的參與比例分別為37%和50%。


在中國社會也不乏接受在家教育的兒童。最著名的莫過於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一直堅持讓自己的兒子鄭亞旗接受在家教育。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中估計,中國大約有1.8萬名兒童接受在家教育,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不認同中國公共教育的理念。


不過,在家教育也存在相當的爭議。其中最大的爭議就在於父母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承擔起對兒童的教育。公共教育的教師要接受嚴格的師範培訓,並且需要通過具有相當專業門檻的職業資格考試,從業後還需要經過實習期以及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多次的進修培訓。


相對地,那些決定拒絕孩子接受學校教育而堅持在家教育的父母卻良莠不齊,有一些父母可能具備給孩子提供必要和充足的在家教育的資源和能力,而另一些父母可能僅僅是因為某些偏見或個人的抵觸而並不具備必要的在家教育的資源和能力。


像在美國,拒絕公共教育而為孩子選擇在家教育的父母,相當大的比例是出於宗教信仰的原因。因為美國的公共教育保持意識形態的中立,並不會傾向於任何一種宗教信仰,對於那些有著篤定信仰傳統的家庭來說,公共教育就不那麼受歡迎。


因此,雖然美國政府對於民眾的在家教育持一種相對寬容和寬鬆的態度,但也並不意味著就放任家庭對孩子的在家教育而不予監管。前幾年,美國一個地方法院曾經判決一名10歲只接受在家教育的女孩必須就讀於公立學校。法院判決的理由是那名女孩的三觀與其信奉基督教的母親太相似,因而有必要通過公共教育來多了解其他不同的三觀,以避免未來社會適應不良。


當公共教育承擔著塑造學生多元、寬容和尊重異己等的現代文明價值觀的職能時,西方社會許多選擇在家教育的父母事實上是對多元、寬容和尊重異己的現代文明價值觀不滿,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與自己信仰相一致的教育。


當然,除了這些父母之外,也有些父母是對公共教育對孩子天資稟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不滿,希望在家教育能夠更為針對性和全面地塑造自己孩子的發展。


問題是,這兩種情形通常是交織在一起而難以區分。例如,一個伊斯蘭移民的家庭阻止自己的孩子接受公共教育,而堅持在家教育,以確保孩子能接受「純粹」的基於《可蘭經》的信仰教育,政府不能僅僅因為這種情形就區別對待,而寬宥後一種情形。像兩個月前襲擊奧蘭多同志酒吧的槍手,出生在美國,但卻接受原教旨的伊斯蘭教育。類似反現代文明價值觀的在家教育對於整個美國社會而言往往意味著安全的隱患。


與美國不同,有些社會幹脆就禁止任何形式的在家教育,適齡的孩子必須依法接受義務的公共教育。


像德國就有著嚴格的立法來禁止在家教育。德國政府會對那些拒絕公共教育的家庭予以罰款,並動用警力將孩子「護送」到學校接受公共教育。德國最高法院甚至裁決,如果父母堅持讓孩子接受在家教育,那麼父母將會被剝奪部分的監護權。這導致那些堅持在家教育的德國家庭,其中主要是一些虔誠的基督教家庭,不得不想方設法移民美國以尋求庇護;而是否給予他們庇護也在美國引起了司法上的爭議。

唐映紅:接受在家教育並不應該被嘲笑



由此不難看出,在家教育是一個需要社會思考和關注而不是嘲笑的現象。像媒體最近曝光的瀘州一位父親因為堅持在家教育而導致女兒「20歲不會做初中題」成為媒體和輿論嘲笑的對象。


中國的公共教育,相比於歐美其他社會有著更為沉痾的弊端。與歐美公共教育不同,我們的公共教育並不鼓勵學生成為多元、寬容和尊重異己的人。不僅如此,中國的公共教育實行了全世界都罕見的「教育產業化」政策,使中國社會的高中校淪為了單純的應試培訓班,而完全忽略甚至阻礙了青少年至關重要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


我不認為那位瀘州的父親具備足夠的資源和能力對女兒實行在家教育,但我更不認為媒體或者輿論有理由嘲笑他。一個普通的美國20歲青年做不了中國的初中數學試題也實在是正常。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只要不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或者工程設計類職業,他們終其一生所能運用到的數學知識絕不超過初二的數學教育的要求。甚至,我可以打賭,寫稿的記者哪怕接受過完整的高等教育,他也未必能把一套初中的數學試卷做及格。這意味著,中國大多數學生初二之後所接受的數學教育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冗餘教育。


要反思的不僅是中國在家教育對公共教育的糾偏,還包括中國義務教育法的執行力度。據報道,11年前,這位瀘州的父親就因為拒絕讓女兒接受公共教育而被孩子母親提起訴訟,法院裁定他違反義務教育法,限他在判決生效5日內送女兒返校。可是,這起法院判決並未得到執行,而表示「寧肯坐牢也不送女兒到學校讀書」的父親並沒有受到任何限制,他繼續我行我素地對女兒實施他的在家教育,直到被媒體再次曝光出來並嘲笑他。


【作者簡介】


唐映紅|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高校心理學教師。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張經緯:北京摺疊,科幻只是言情的點綴
孫凱:誰是王朝晚期最理想的接班人?
陳雪:我見證了一對拉拉的艱難求子之路
劉遠舉:這個時代如何避免無錢醫治大病的悲劇
章詩依:人均壽命世界第一的香港人怎麼看奧運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她說:為什麼女性更應該接受高等教育
不該忽略父親的責任,不應該讓孩子缺少父親的教育
兒子吃不習慣的饅頭吳尊接過來吃,他教育方式被網友贊:這才是真正豪門
早教不應該是光讓孩子讀書認字,而是應該偏重親子教育
偶遇一隻傻狗,被人踢著玩還不知道躲閃,該不該帶回家教育一下?
楊絳的父母: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面對教育孩子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到既不嚴厲又不嬌縱呢?
不得不承認日本的教育,中國家長應該好好反思下
趙薇在《中餐廳》談自己的教育觀,有原則的教育獲贊,很多家庭都忽略了
如果有人願意「教育」您家熊孩子,您應該感謝並樹立規矩,而不是去「開撕」!
于丹:當我們在談論家庭和教育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我們應該嚴厲的教育孩子嗎?
教育孩子不只是媽媽的事情,爸爸在家應該怎麼做?
面對孩子犯錯,我們該如何做到教育懲罰而不羞辱孩子呢?
中国教育最可悲的事:家长舍不得管,老师不敢管
到底應該辦讓誰滿意的教育?——教師節有感
這才是你應該要的!不服來辯!清波健身教育
應采兒當街教育孩子,陳小春被嚇得一臉懵,網友:一家人都是暴脾氣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好的父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