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寒冬」突圍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寒冬」突圍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寒冬」突圍



作者:張春楠、張家振來源:中國經營報

隨著就醫160、尋醫問葯網等老牌互聯網醫療企業進行業務調整和人員優化,以及葯給力因資本不繼而宣布暫停「1小時送葯」服務,互聯網醫療行業「寒冬將至」「燒錢模式難以為繼」的說法四起。


高特佳資本研究部高級研究員李挺表示,「隔空看病」的輕問診模式屬於低頻次的消費,無法通過採取類似網約車的「燒錢模式」來搶佔市場份額。在李挺看來,互聯網醫療關鍵是要做好垂直領域的行業細化,面向醫生或葯企、醫療器械供應商提供服務,而不是僅僅面向患者端。


那麼,互聯網醫療平台能否只依賴線上流量找到穩定、持久的盈利模式?在BAT等互聯網巨頭和平安保險集團等資本巨頭紛紛搶灘布局的情況下,互聯網醫療初創公司如何才能在風口中「起飛」?


平安健康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好醫生)在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稱,互聯網醫療的流量變現模式有很多種,公司正在探索的盈利途徑。

盈利模式受創


在互聯網和保險巨頭紛紛入局互聯網醫療領域後,具有「平民」背景的春雨醫生正試圖通過革新的方式謀求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寒冬」突圍



近日,春雨醫生宣布開放在線問診平台,從過去僅有的在線問診,轉變成在線問診需求的硬體廠商、APP、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都可以免費接入在線問診的入口。

據了解,春雨醫生在線問診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中介的角色,用戶在春雨醫生的「建議」下,被引流至藥店或民營醫院等,用戶在平台內完成一站式付費。


「新戰略是基於APP紅利逐步消失的抉擇。」春雨醫生CEO張銳表示,春雨醫生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導流」,即「導醫導葯」,「春雨醫生的運營核心仍為在線問診,公司90%的精力將放到在線問診業務上。」


春雨醫生告訴記者,公司選擇以問診開放平台作為自己主要的商業開發平台,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首先,在線問診一直是春雨醫生的核心業務,也是移動醫療領域唯一成熟和用戶接受度高的業務。其次,在醫療領域有兩個傳統流量入口,分別是線下實體機構和搜索引擎,隨著技術進步和用戶教育的完善,在線問診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健康診療服務的第三個流量入口。


春雨醫生表示,問診平台目前僅上線兩個多星期,總體上數據處於線性增長之中,目前已比上線前增加20%。


根據前瞻網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移動醫療行業典型商業模式與構建設計策略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移動醫療常規服務的市場規模將達73.4億元。

不過,隨著魏則西事件的爆發和百度更加嚴格的醫療廣告審查,互聯網醫療平台為民營醫療機構做推廣導流的盈利模式正遭受重創。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寒冬」突圍



例如,近期被爆裁員的就醫160和尋醫問葯網,紛紛進行業務調整和人員優化,但依然面臨著流量難以變現、持續燒錢的難題。商業模式如何重構,業務調整和人員優化能否有利於主營業務變現,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電子商務課題組核心專家谷軍表示,醫藥O2O目前還都處於搶奪入口、培養用戶消費理念階段,普遍沒有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或形成良性運轉的價值閉環,只能靠資本源源不斷的補貼維持運轉,現階段一旦資本補貼斷掉,整個業務模式將難以為繼。


據國家衛計委近期發布的《2015年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國共有27587個醫院,其中公立醫院13069個,民營醫院14518個;診療人次方面,2015年我國公立醫院診療人次27.1億人次,民營醫院3.7億人次,分別佔比88.0%和12.0%。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儘管民營醫療機構數量上已經超過了公立醫院,但公立醫院仍牢牢佔有近九成的市場份額。」業內人士表示,在公立醫院擁有較高公信度的情況下,被導流的用戶能否最終被成功引入到民營醫療機構也是個問題。


此外,如何兼顧醫療的公益性,負責任地向患者推薦匹配度最高、具有資質保障的民營醫療機構,也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


春雨醫生回複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春雨醫生建立了一套防止過度醫療、過度營銷的體系,包括醫生可以對患者在分發醫療機構的花費可以進行數據化追溯,對確定的病症推薦一個治療的合理價格,以及對診斷結果的仲裁評價制度。


「春雨醫生在進行分診時的原則是不推薦醫院,推薦醫生,至於醫生是在公立醫院、民營醫院,還是公立醫院醫生在民營醫院多點執業,春雨醫生不管,春雨醫生只管推薦的醫生質量符合用戶需求。」春雨醫生表示,在向患者推薦醫院時也不以公立、私立醫院進行區分,而是在進行多個客觀數據維度的計算後,靠「競質排名」推薦醫生。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考察一個初創團隊是否符合資質,最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醫療資源,而不是互聯網技術,僅靠互聯網思維是不能辦好互聯網醫療的。」李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互聯網醫療平台,把醫生和有價值的患者這種有限的資源進行有效匹配,才能搶佔優先權。這需要與私人診所建立緊密合作,搶佔線下的醫療機構資源。


線下布局能否突圍?


隨著資本逐步恢復理性,「後燒錢時代」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仍然沒有找到穩定、持久的盈利模式。不過,眾多互聯網醫療企業開始在線下布局的道路上尋求突破。


儘管春雨醫生提出,未來將把九成的精力放在在線問診業務上,但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經試水布局線下診所。創始人張銳曾表示,線下診所數量要在今年年底擴大至1000家。


除春雨醫生外,騰訊投資的丁香園,平安集團旗下的「萬家醫療」等也在布局線下社區診所等基層醫療機構。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寒冬」突圍



據了解,與春雨醫生主打「輕問診+掛牌合作」的模式不同,丁香園主打「慢性病管理+自建診所」的模式。


資料顯示,丁香園連鎖化、品牌化的自建模式雖然能保證質量控制,統一品牌形象,但是對資本的需求量很大,對於人才隊伍和管理體系也是個不小的挑戰。春雨醫生則大部分採用合作、託管和加盟這三種輕資產模式,以「醫院閑置空間+醫生閑置時間」的分享經濟思維運作。


「線下自營診所配合線上遠程診斷,可以推動分級診療,緩解因患者過度向三甲醫院集中而產生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業內人士表示,但真正促進互聯網醫療平台作出改變的,仍是沒有找到促進患者在線上消費的路徑:當患者在線上獲得免費諮詢和診斷之後,錢最終流向的仍是傳統醫院。


而國家逐步「取消醫生事業單位編製,實行全員合同聘任制」的政策走向,或將為線下診所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醫生資源。


根據人社部最新表態,正在研究制定公立醫院不納入編製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部分城市三級甲等公立醫院開展編製管理改革等工作。公立醫院醫生不納入編製管理已成定局。


有數據表明,目前中國公立醫院在編人員大約有800多萬。李挺認為,經過多年運營後,互聯網醫療平台已經與部分優質醫生資源形成了穩定的利益關係,但還需要為這部分醫生匹配更多患者。


除開辦線下診所外,與國內知名公辦醫院合作開設網路醫院也成為資本大佬搶灘布局的重點。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各種形態的網路醫院已經突破十家。


例如,阿里健康已準備在全國布局基層醫療市場,並先後與武漢中心醫院、保定市衛計委合作開辦網路醫院;微醫集團烏鎮互聯網醫院已頭頂「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的頭銜投入運營,平安集團最近也宣布與重慶最大的三甲醫院——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合作成立互聯網醫院。


據了解,除推動分級診療、優化資源配置外,互聯網醫院還可以實現電子處方線上流轉,實現醫藥分家,降低患者藥費成本;個人雲病歷也實現了對疾病的全流程管理,同時方便患者轉診。在企業端,互聯網醫院也緩解了在線問診平台上醫生資源的短缺。


「互聯網醫院將觸及傳統醫院診前、診中、診後等各個環節,尤其是診中環節,患者可以在線查看醫生開具的電子處方,訂單會自動發送到線下合作藥店或醫院藥房。完成在線支付後,藥品將通過物流配送到患者手中。這是互聯網醫院的優勢所在,也是平安集團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平安健康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表示。


不過,平安健康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在回復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醫療服務背後的支付問題將是互聯網醫院的一大挑戰,西南平安互聯網醫院將由平安健康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線上整合,可以實現多種支付模式的應用場景、包括現金支付、醫保支付、保險支付等。從最大限度上滿足用戶的需要,使得互聯網醫院在業務場景上的支付環節完全打通。


-END-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寒冬」突圍 點擊播放 GIF/50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點 的精彩文章:

健康管理:從「然並卵」到「雪中炭」
發改委能調的好醫療價格么?
為什麼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三體》?
放開市場還是加強管制 美國的醫養結合是如何做的?
說到買買買的精明,復星醫藥表示我不是針對誰……

TAG:健康點 |

您可能感興趣

互聯網醫療打造看病新模式
中醫互聯網醫療的優勢和現狀
醫療保健產業的物聯網應用
移動互聯網醫療進展國外快,國內慢 讓初創企業為難
物聯網+醫療:物聯網如何為患者帶來安全醫療保健服務
「互聯網+中醫腫瘤」顛覆傳統醫療模式為患者點燃生命希望
智能雲平台——互聯網技術應用於臨床醫療領域新啟航
物聯網正在改變醫療業
海醫通首創抑鬱症「醫旅團」,打造醫療服務新模式
智慧醫療——醫療行業環境轉變的新動力
一場關於互聯網醫療的激辯
物聯網點火,智慧醫療產業加速起飛
醫療旅遊新業態 博鰲樂城醫療旅遊先行區加速建設
互聯網+中醫,微醫運用遠程醫療技術支援震區
盤活閑置醫療資源:不能為互聯網醫院設置新圍牆
競價寒冬中的醫療行業,要如何打開互聯網營銷新局面?
網傳互聯網醫療徵求意見稿 互聯網醫院要遭滑鐵盧?
醫藥企業—飛利浦醫療
用互聯網鏈接全球最好醫療資源服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