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後,我終於悟到了隱藏在書中的中醫祛濕密碼
上大學學中藥學時,學到祛風濕葯、芳香化濕葯、利水滲濕葯,根本就沒想過他們之間會有什麼關係,時隔多年不禁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繫。對於祛濕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濕。簡單說就是體內不正常的停留水液就是濕,這幾天全國各地下大雨,流入河道的就是水,停在路面的積水、地下通道的積水都是濕。濕邪停聚部位不同的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如果濕邪阻滯肌表經脈之間表現為頭重如裹,肢體困重或屈伸不利;濕邪阻滯上焦(心、肺所在的胸廓),可以見到胸悶、咳嗽;濕邪停滯中焦(脾胃所在的上腹部)就會出現不想吃飯,或者是進食後立刻出現飽脹感,口粘不舒服,腹滿脹;濕聚下焦(腎膀胱所在的下腹部)就會見到大便粘膩不爽,小便不利,會陰潮濕。濕邪總體感覺就是黏膩不爽,阻礙機體內氣血津液的運行。
通過多年的中藥教學和臨床實踐,突然發現祛風濕葯治療濕邪在表在上,芳香化濕葯治療濕邪在里在中、利水滲濕葯治療濕在下焦。舉例來說羌活、獨活就是去體表的濕邪,還可發汗解表,只不過羌活偏於走上肢,獨活偏於走下肢。常用的中成藥九味羌活丸就是治療風寒濕邪閉阻肌表經絡導致的感冒肢體酸痛,方劑可用羌活勝濕湯。
芳香化濕葯治療濕邪阻滯中焦,如蒼朮、厚朴、藿香等,常用的中成藥有平胃散、藿香正氣水,治療濕阻中焦。這裡跟大家說一下,藿香正氣水可以治療中暑,暑是熱病,所以很多人認為藿香正氣水是祛暑葯,實際藿香正氣中所含有的廣藿、紫蘇葉、白芷、厚朴、、陳皮、半夏、蒼朮、茯苓、大腹皮、甘草這十味葯都是溫性葯,所以藿香正氣水治療外感風寒,濕阻中焦的陰暑證,簡單說就是曬後吃涼的,吹涼風,涼後再曬,最後出現上吐下瀉的就是陰暑。大家切不可見到高溫作業,中暑暈倒的陽暑病人用藿香正氣水,那就成了熱病用熱葯了,結果可想而知。
利水滲濕葯治療濕邪阻滯下焦,如茯苓、豬苓、澤瀉,常用的中成藥可用八正合劑、五苓散等。可治療濕阻下焦導致尿頻尿急尿痛,小便淋瀝不暢,大便黏膩,會陰部潮濕等。
祛濕葯大多苦燥傷津,所以口燥咽干、尿少便乾的陰虛津虧人群慎用。
杏花島作者趙昌,中醫學碩士,山西藥科學院教師,執業藥師,執業中醫師。
※著名中醫收藏了60年的祛濕配方,現在放出來了!
※老中醫藥:115歲老年人從未進過醫院,以前是靠它,多人多不看的祛濕方法!
※沒有去不掉的濕氣!70年從醫經驗老中醫我的祛濕方
※中醫用了20年的祛濕方:一粥一水
※關於祛濕,做對了這1件事,你將美麗10年!
※2017年上半年,那些朋友圈有關祛濕的「坑」,你躲過了嗎
※七月來臨:感到悶熱煩躁,趁著三伏天祛濕,睡前用它30天除濕
※老中醫說:它比薏米祛濕好幾倍,每天喝一杯,3天橫掃體內10年濕氣!
※飯後喝點它,輕鬆祛濕,排掉體內10年毒
※今天剛好五月一,回老家聽60年老中醫說五月吃它,祛風濕、祛濕熱!
※王三喜祛濕:活了30年體內沒有濕氣,對於有濕毒的人來說有多可怕?
※85歲老中醫:最好的4種「祛濕葯」,讓你告別10年濕氣!
※潛藏在你身上的4個祛濕「開關」,只要一按下,濕毒就出來!
※老中醫:比薏米祛濕好一百倍的「寶貝」,每天喝一杯,橫掃體內10年毒,月瘦30斤
※濕氣重有10個信號, 中醫教你祛濕一步到位
※老中醫遺留下來的減肥祛濕方法,每晚一碗,30天減10斤,美白凈毒
※老中醫說:比薏米祛濕好百倍的它,連喝五天,多年濕毒去光
※立秋過後,是趕走濕氣的最佳時機,中醫1個方子祛濕簡單
※萬病始於濕,中醫祛濕每天一次,堅持七天體內濕氣全部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