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佛教要教大家惜福

為什麼佛教要教大家惜福

為什麼佛教要教大家惜福



什麼叫做「福」,福是禍的相反。什麼叫做禍呢?禍是災殃、是禍患。按說,人生世間,沒有災殃禍患就是福,無奈人在福中不知福,並不以為沒有災殃禍患的平安日子就是福,而是「心無厭足,惟得多求。」要追求更多的福——包括求名求利、求官求勢,攫取佔有,永無止境的追求。

古人說:「人心苦不足,既得隴,復望蜀。」在追求的過程中,未得到的希望得到,已得到的又恐怕失去,患得患失,反而陷精神於惶惶不安中。


「惜」是愛惜,「福」是福氣。就是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諸位要曉得: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意思。


惜福並不是幾個人的主張,就是凈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師也是這樣,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補品,他自己總不願意吃,轉送到觀宗寺去供養諦閑法師。別人問他:「法師!你為什麼不吃好的補品?」他說:「我福氣很薄,不堪消受。」


印光法師他老人家,性情剛直,平常對人只問理之當不當,情面是不顧的。有一位皈依佛門的信徒,是鼓浪嶼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飯,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師見他碗里剩落了一兩粒米飯;於是就很不客氣地大聲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氣,可以這樣隨便糟蹋飯粒!你得把它吃光!」

要曉得: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諸位或者能發大心,願以我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書經里有「五福」之說,五福者,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壽者長壽,富者富有,康寧者、健康平安,修好德者做善事,以積德行善之因,才能獲得富、壽、康寧之果。既壽且富,耄耋之年,壽終正寢,就是考終命。


如果以佛教「因果通於三世」的道理來解釋,就是以前生善業之因,招感今生之樂果,樂果就是福報。以前生惡業之因,招感今生之苦果,苦果就是災殃。再者,以今生之善業,招感來生之樂果;以今生之惡業,招感來生之苦果。此即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善惡因果,絲毫不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撲 的精彩文章:

庇佑子孫要在三寶門中存福報
論帥,俺在整個太陽系能拍前三不?
漁民不諳教化,觀音化身度化眾人
在諸佛菩薩面前要怎樣發願

TAG:貓撲 |

您可能感興趣

曾仕強:不要提前把福氣用光,要懂得惜福,這些大人要教小孩!
佛教 惜福感恩,知足常樂
惜福珍惜大自然
佛教 文化:弘一法師講述的印光大師的惜福之道
修福 培福 惜福
惜福
聖嚴法師:知福惜福最幸福
修道要惜福求慧
懂得惜福,才會福澤綿長
左宗棠:要避開「富貴陷阱」 唯有惜福保家
瑜伽冥想引導詞,教會我們知恩惜福附冥想引導語音
惜福、培福不能輕視小善!
瑜伽冥想引導詞,教會我們知恩惜福【附冥想引導語音】
羅李華說:要享福,先要學會造福、修福、惜福
弘一大師的節儉惜福
懂得惜福,才會有福
《楞嚴經》中說惜福
林清玄:惜福
弘一大師:惜福就是惜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