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公立醫院「去編製」落地,改革或將推至全國

公立醫院「去編製」落地,改革或將推至全國

公立醫院「去編製」落地,改革或將推至全國



作者:劉佳英 鄭麗純 王婧 來

源:財新周刊


喊了多年的公立醫院「去編製」改革,終於在部分地方率先落地。


七八月間,先有人社部公開表示,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製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後又有深圳市衛計委宣稱,深圳新建市屬醫院已全面取消編製,新入職醫生全部採取聘用制。


此前十幾年間,政府雖頻頻提及要推進公立醫院「去編製化」「去行政化」,卻鮮見實質性舉措。直到最近幾年,隨著老齡化趨勢加劇,公眾醫療需求逐漸多樣化,如何建立更有效率的醫療服務供給體系,便成了改革的當務之急。

據人社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建忠介紹,目前,全國事業編製人員約3284.4萬人,在職人員2947.3萬人,其中衛生行業人員佔總數15.7%。這表明,全國數百萬名醫務人員大多被束縛在編製之內,醫療資源配置效率極低。


受編製數量所限,醫院為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不得不招聘大量非編人員,部分醫院在編人員與非編人員比例達到1:2。但二者之間工資待遇差距極大,「同工不同酬」是普遍現象。


取消編製後,本質上不再有在編人員和非在編人員之分。醫務人員將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擁有選擇執業點的自由,可尋求與其勞動價值相匹配的回報;醫院利用多勞多得的薪酬機制,也可打破「大鍋飯」,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並迫於人才流失的壓力,與其他醫院積極競爭,從而促使整個醫療服務供給體系的效率提高。


看起來,似乎一切都很好。但在取消編製後,留有編製的「老人」和沒有編製的「新人」之間利益如何平衡?公立醫院改革能否因「去編製」出現重大轉折?一旦公立醫院「去編製」改革從地方走向全國,這些問題將直接關係到改革能否順利推進。

公立醫院「去編製」落地,改革或將推至全國


實現「同工同酬」


作為全國首個出台公立醫院配套改革方案試點城市,深圳站到了公立醫院「去編製」的最前線。


2015年6月,深圳市即在《深圳市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深圳公立醫院將「去編製化、去行政化」。目前,改革涉及新建的港大深圳醫院和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未來還有十幾家老公立醫院陸續跟上。


深圳市衛計委醫改辦處長李創告訴財新記者,改革目標之一是打破公立醫院「編製工」和「合同工」的二元結構,在保證現有「編製工」福利待遇不變的情況下,實現「編製工」和「合同工」「同工同酬」,各自「憑本事吃飯」,「最終大家都是一類人」。

所謂「酬」是指工資和待遇。「去編製」改革前,有編製的醫務人員作為事業單位的「單位人」,其工資構成和標準由國家規定,分為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和其他工資。其中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為基礎工資,因醫務人員職稱和工齡不同而有差異。對於沒有編製的醫務人員,公立醫院可自主決定其工資構成和標準。但一般來說,非編人員基礎工資水平低於在編人員。一名在青島工作的護士告訴財新記者,其與醫院同一崗位、職級的在編護士相比,基礎工資低2000元,津補貼差距更大。


在待遇方面,儘管國務院決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一樣,採用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而非退休後直接由單位按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但此項改革仍然以不降低在編人員的養老待遇為前提。相比之下,入職起即按照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繳費的非編人員,其養老待遇顯然不如在編人員。


在公立醫院傳統的人事制度中,在編人員的部分基礎工資與財政掛鉤,由財政核定工資總額,按人頭撥付給公立醫院,非編人員的工資完全由公立醫院「自掏腰包」。但深圳市不再把劃撥經費與人頭掛鉤,而建立了「以事定費、購買服務、專項補助」的財政投入制度。


李創表示,「以事定費」是指劃撥經費與醫院服務數量、質量掛鉤,「購買服務」指財政購買醫院提供的諸如打疫苗之類的公共衛生服務,而專項補助則是說如果公立醫院培養醫生,做學科建設,攻堅疑難雜症,財政也按項目給予補助。

「完成多少任務給你多少錢,至於你招多少人,招誰完成任務,那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李創表示,改變財政補助方式,最終想要實現的是給醫院用人自主權和收入分配自主權。


李創解釋稱,以往編製數量、崗位由編製辦公室核定,入職考試由人社部門主導,財政按人頭撥付部分在編人員的工資。對於在編人員,醫院缺乏自主管理權,而「去編製」改革就是讓醫院掙脫財政經費、編製數量的束縛,完全按業務需要自主設定工作崗位和標準,自主招聘人員、分配工資。


一旦工資發放與醫務人員工作數量、質量、患者滿意度相關,無論在編人員,還是非編人員,都要靠「各自本領吃飯」。這將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便於醫院管理。「大家都是這個單位的主人,而不是說我是主人,你是長工。」李創表示。

公立醫院「去編製」落地,改革或將推至全國



打破醫生「鐵飯碗」


對醫生而言,公立醫院「去編製」改革則更具意義。


蔡飛躍是港大深圳醫院的全科醫生,在來到港大深圳醫院之前,他曾於2008年左右憑藉多番努力,考上了深圳寶安區沙井人民醫院的編製,結束了沒有編製的四年時光,後來還評上了主任醫師。


但當港大深圳醫院開業時,蔡飛躍幾經考慮,還是放棄了好不容易考上的編製,選擇了實行全員聘用制的港大深圳醫院。在蔡飛躍看來,編製縱然穩定,像把保護傘,卻易消磨人的鬥志,而沒有編製,「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去努力」,「工作效率會更高」。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告訴財新記者,原本公立醫院編製最大的含金量在於較高的養老金待遇,個人不繳費,單位仍發退休金,離開公立醫院就意味著加入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從零開始累計繳費,未來退休金待遇依繳費年限、數額而定,很不划算。


但在2015年1月,國務院公布了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職工一樣,加入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的養老保險制度,已退休人員維持原待遇不變,尚未退休的在職人員從2014年10月開始繳費,此前沒繳納但已參加工作的時間「視同繳費年限」。如此一來事業單位人員即便離開原單位,其養老保險也能和企業銜接。


朱恆鵬還認為,其實只要解決了養老保險銜接問題,阻止醫生走出公立醫院的障礙便基本上不復存在,此時「去編製」可謂「水到渠成」,並進一步促進醫生的自由流動。而一旦醫生流動起來,停滯不前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會出現一些積極變化。


比如,醫生流向民營醫院,或自主創業,將激發醫療服務供給市場的活力,利於滿足公眾多樣化的醫療需求。據衛生部統計,2015年全國民營醫院占醫院總數的52.6%,診療人次卻僅占醫院總診療人次的12%,這其中關鍵原因之一便是「缺醫生」。


再如,迫於優秀醫生流失的壓力,公立醫院不得不作出變革。以往公立醫院由政府差額撥款建設,院長亦由政府任命,只對政府負責,即便醫生對院長、醫院、薪酬制度不滿,也無可奈何。但取消編製後,醫生可以「用腳投票」,醫院、院長為留住醫生,則須改善醫院的經營管理狀況,給予醫生尊重以及合理薪酬。

公立醫院「去編製」落地,改革或將推至全國



錢從哪裡來


然而,儘管公立醫院「去編製」利於釋放醫生資源的活力,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但要最終達到改革效果,「錢從哪裡來」是繞不開的問題。


首先是「同工同酬」的改革成本。一方面,提高非編人員工資,勢將產生一筆人力成本,而為保證在編人員退休待遇不下降,非編人員退休待遇與在編人員一致,醫院和個人除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還需再繳納部分費用參加職業年金這一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這些費用誰來出?


據負責設計深圳醫改方案的李創透露,非編人員大多是護士,即便提高工資也不會有太多的人力成本。且深圳市財政向來對醫療投入較多,肯定會承擔部分改革費用。不過談及職業年金制度,李創也坦言,還需要國家出台具體方案。


廣東省衛生和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則對財新記者表示,深圳改革有特殊性,畢竟深圳財政相對富足,但如果讓其他地方「去編製」,實現「同工同酬」,未必容易。而且對很多地方來說,「編製」不過是個空殼子,本來編製是財政劃撥經費的依據,但實際上很多地方財政投入都不到位,由此看來「根本沒有去編製的紅利」。廖新波的考慮自有現實性。一名在讀醫學研究生告訴財新記者,他知道「去編製」會有很多好處,可如果能夠選擇,他還是希望有編製。在他看來,所謂的「同工同酬」是很難落實的,既然沒有辦法落實,那還是得有編製,不然工資待遇還是「低人一等」。


還有公眾擔心,「去編製」改革解放醫生後,如果大量醫生湧向民營醫院,患者就醫費用是否會隨之上升?公立醫院為留住醫生,提高醫生薪酬,最終是否由患者承擔成本?這些擔憂,並非僅因「去編製」改革而生,而是指向醫改多年來的核心爭論,即醫療費用由誰埋單?什麼是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一般而言,患者的醫療費用主要包括藥費、檢查費、耗材費,以及挂號費、手術費等醫生提供的醫療服務的費用,住院患者還有床位費。從政府多年醫改的思路看,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體現為較低的醫療費用。廖新波表示,如果政府認為公益性是低於成本或市場價的就診費用,那只能靠財政補貼,但2014年全國由財政撥給醫院的投入只佔醫院收入的7.7%,2011年只有9.1%,顯然不夠。


財政不埋單,只能從其他途徑想辦法。在絕大多數公立醫院中,醫療服務價格極低,甚至五元錢就能掛專家號,部分藥品價格也被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壓至低於成本的價格。如果不考慮灰色收入和不正當交易,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醫療費用由醫生和部分葯企埋單。


但由於醫生和葯企有維持其生活或經營的壓力,前期均投入了大量成本,讓醫生和葯企一味只做貢獻,不求回報,沒有現實上的可能性,加之醫院購買設備、維持日常開支等也需要大量資金,因此,醫院不得不鼓勵醫生多開藥,開「大處方」「大檢查」,搞「創收」。


這樣一來,醫療費用最終其實還是醫保和患者埋單,這其中既包括彌補醫生醫療服務價格人為扭曲的合理部分,也包括不必要的藥費、檢查費用等。因而,儘管讓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價格回歸合理,加之醫保管控得當,醫療費用未必會如政府所願大幅度降低,但理順了價格體系,能讓患者和醫保不必為「大處方」「大檢查」埋單,只需要為看病的真實成本埋單。


一旦醫療費用回歸合理,如何體現醫院公益性將更為清晰。廖新波表示,「全面核定公立醫院運行成本」,把財政該投入的投入到位,並用總成本減去政府投入後,定一個醫保的價格,「這就體現公立醫院公益性了」。


清華大學醫療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沈民強表示,醫院的公益性在於以合理的價格提供了基礎醫療衛生服務,滿足公眾的基本醫療需求。從這個角度講,不止公立醫院有公益性,民營醫院也有公益性,也能給公眾提供基礎醫療衛生服務。患者在民營醫院就診費用未必比公立醫院高,甚至由於民營醫院注重成本管控,費用可能比公立醫院還低。關鍵在於政府能否一視同仁,無論醫院性質,補貼所有提供了基礎醫療衛生服務的醫院。


8月24日,就在人社部稱將研究制定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去編製」管理銜接辦法後一個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貫徹落實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規範診療行為,降低藥品、耗材等費用,為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騰出空間。此項改革落實後,公立醫院「去編製」改革或許很快就會推至全國。


- end -

公立醫院「去編製」落地,改革或將推至全國 點擊播放 GIF/50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點 的精彩文章:

徐婷之痛:被中醫藥撕裂的中國醫療體系
生物新葯荊棘路
微糖首家線下糖尿病服務中心落地,計劃全國布局300家
以嶺葯業3000萬元投資康康血壓、1500萬美元投資以色列可穿戴設備公司
醫療技術監管: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TAG:健康點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克強:全面推開公立醫院改革
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唱重頭戲
城市公立醫院改革滿月
遼寧9月底前全面推開公立醫院改革 取消藥品加成
今天,廣東實現所有公立醫院改革全覆蓋!
公立醫院編製改革:「鐵飯碗」沒了 財政投入別縮水
株洲公立醫院改革成效初顯
中國現在面臨全方面改革,中國軍事改革將走向何方?
公安改革會否將輔警納入編製?
印度想要推進經濟改革 政府智庫建議效仿中國設立經濟特區
台退伍軍人圍堵「立法院」 抗議「年金改革」不公
《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七集「強軍之路(上)」: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
最高法:紮實推進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全面落地見效
美國國會將再次就醫保改革法案投票,共和黨孤注一擲
嚴格時間節點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加強對外宣傳
上海法院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山西國企改革加速落地 汾酒定製砥礪前行
俄媒 中國改革軍工體系 想建立中國洛馬
權威發布:中國空軍在改革強軍中全面推進戰略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