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涵義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涵義

百法略說(97)


煩惱心所之「無明」的涵義


我們繼續看六個根本煩惱心所的內容,下面一個叫做「無明」,這個「無明」是什麼意思呢?窺基大師是這麼說的:

無明者,於諸理事,迷暗為性;能障無痴,一切雜染所依為業。雜染所依者,由無明起痴、邪定、貪等煩惱、隨煩惱業,能招後生雜染法故。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涵義



理和事,我們早就已經學習過了。學教理有什麼用?就是搞清楚理和事。迷暗是什麼?迷就是迷惑,就是這些理和事太複雜了,自己搞不清楚,你自己沒有能力把它分門別類,理出一個線索和框架來;暗呢就是不知道,這些理和事你沒有學過,沒有接觸過,那就跟在黑乎乎的屋子裡什麼都看不見一樣,你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所以叫暗。無明是一切雜染法的所依,為什麼是雜染所依呢?他後面解釋說,無明是貪、瞋、痴以及隨煩惱的最根本的原因,無明熏習多了,來世還是會感召這些貪、邪定、痴的雜染法。

我們再看看普光法師的注釋,是這麼說到的:


了其真實,名之為明;不了真實,號曰無明。


普光法師說的是無明最基本的含義。這個「真實」有淺層次的和深層次的區別。淺層次是指我們世俗的道理,也可以看成是真實。深的層次來說呢,諸法實相才是真正的「真實」,是聖者所證的境界。你知道真實的情況就是明,不知道就是無明。


然後再看看《瑜伽師地論》的定義,是這麼解釋的:


無明者:於所知事,不能善巧。於彼彼處,不正了知。謂於彼彼所說義中,及於名句文身,不能解了。

這裡的「所知事」,就是我們所認識的、能夠接觸到的所有的東西,你不能善巧,所謂不能善巧就是你不明白它實際的情況和理論。


這裡的「彼彼處」,後面有解釋,是指大家所說的各種觀點啊,道理啊,以及名、句、文身,對於這些東西不能理解,不能明了,就是無明。


唯識裡面的「名言」是很重要的。民國時候有個章太炎,是個革命家,也是個學問家。他也學唯識,並且也下了不少的功夫。他曾經說過法相唯識學是以「分析名相始,破遣名相終」,這是他對唯識法相學的看法。這個看法其實是有道理的,我們所謂的執著,我執、法執,歸根結底來說你執著的是什麼呀?其實執著的就是一些名言概念而已。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涵義


從佛法來講,所謂的人我、所謂的諸法,根本就是沒有的,沒有的東西你在執,那你執的是什麼呀?不是說因為你執,就會有一個實在的東西讓你執了。你執著的那個東西是沒有的,你真正執著的只是一些名言概念。我們說阿賴耶識的種子,實際上所謂的種子可以大致理解為就是一個個的概念,就是一個個的符號。


我們學習佛法,基本上都是要從名相開始的,分析這些名言,什麼是名身?什麼是句身?什麼是文身?為什麼這個叫色法,那個叫心法?什麼是心不相應行法?都是從分析這些名言為入手處的。但這些東西到了最後又都是要破遣掉的,通過分析你知道它們都是假的,都是我們虛妄分別出來的而已。把這些東西破除掉之後,那就破掉我執和法執了。我們不知道這些實際存在的都只是名言,也不知道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破除這些名言——這時候我們就是無明,就是對所知的事、理不能善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慢」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種類
燃起內心智慧燈,照破無明煩惱暗
什麼叫無明?《俱舍論》里對無明的解釋
只為自己所愛而修慈悲心,這「有愛」的情分便是無明
無明火究竟是什麼?就是男貪女愛的淫慾心
無明顯缺氧的急性心梗患者,無須常規吸氧
無明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38所以一切人,但欲向明,不欲向闇但欲求悟,不受煩惱無明【便道
我師父說:恐懼的根源是無知、無明、妄想
「寶馬情變」的無明緣起
《瑜伽之心》:減少無明
心田不長無明草
讀佛經是為明心,讀經就像是用明鏡來照心一樣,煩惱無明就會減少
隨喜供燈種福田,心生慧解破無明
明朝真是「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嗎?
濟群法師:陷入「情感」漩渦 是業力還是無明?
慧律法師:什麼叫做枝末無明呢?
同為太監專權,東漢和明朝卻大不同,誰還敢說明朝無明君?
無知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