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為何海洋意識不夠強?古詩裡面有真章

中國古代為何海洋意識不夠強?古詩裡面有真章

海明威有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叫《老人與海》,但筆者在此想說一說「詩人與海」的那些事兒。激情洋溢的詩人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洶湧澎湃的大海,於是大家會想當然地認為詩人和大海之間有著一種天生的緣分,詩人見到大海必然會興奮異常,詩情大發,詩人們都在追尋著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人間樂園,這樣的感覺放在當前是不錯的,但是在古代卻並非如此。



中國古代為何海洋意識不夠強?古詩裡面有真章


與大海有關的古詩詞名句確實不少,比如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新春入舊年」,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陸遊的「九萬里河東入海,三千仞岳上摩天」,可是,你注意到沒有,在這些詩句中,大海只是詩作者腦海中代表遙遠的地方的一個意象,而不是呈現在詩作者眼前的真正的大海,甚至有的作者在寫出與海有關的名句時還沒有見過大海。


相比之下,真正描寫大海的古詩詞名句卻少之又少,好像只有曹操的《觀滄海》中的名句可以作為例子——「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中國古代為何海洋意識不夠強?古詩裡面有真章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古代的詩人們大多沒領略過大海的風采。


為什麼古代的詩人不像追日的夸父那樣懷著嚮往和熱愛奔向大海,去領略大海的風采呢?因為那時候沿海地區並不像現在一樣是發達和富庶的代名詞,而是意味著遠離中原,代表著偏僻蠻荒。


有三個大詩人肯定是見過大海的,他們的經歷可以進一步證明大海在古代承載的負面意義。


第一個是「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王勃是在遠渡交趾(現在的越南,當時屬於大唐)探父時在南海海域落水而逝的,他父親為什麼去了那麼遙遠的地方呢?原來這位不幸的父親因為犯了錯被貶到了那個現在已經算海外的偏遠之地。



中國古代為何海洋意識不夠強?古詩裡面有真章


第二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公元819年,韓愈上書諫阻唐憲宗迎佛骨進京,皇帝勃然大怒,後果極其嚴重,韓愈一下子從繁華富庶的京城被貶到了八千里外,來到了海邊的蠻荒瘴癘的潮州。


第三個是蘇軾蘇東坡,他被貶得更遠。他的政敵挖空心思對他進行打擊迫害,就把他趕到最偏遠的海南島上的儋州。縱然蘇東坡是個特別達觀、樂天知命的人,他還是在回首往事時把在儋州的那段日子稱為九死一生的經歷。


愛歷史團隊「憶江南」原創作品 未經授權允許 禁止轉載


歡迎訂閱愛歷史官方微信公眾號:ilishi_com QQ公眾號:ilishi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出發送死的義烈空挺隊最後遺照 沖繩最後的自殺特攻
計劃經濟時代最後的影像記憶 小平坦誠我們太窮了
朱元璋傳位孫子朱允炆竟然有驚人內幕
日本為美軍開設的慰安所內部曝光 被拋棄者以淚洗面

TAG:愛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中國人到底有沒有民族意識?真的沒有嗎?
秦人為何沒有復國意識?
抽象的永遠是意識思想
海賊王 這些果實都是有意識削弱的 不然太強悍!
論領土意識,任何朝代都比不過這個朝代,寸土不丟荒漠都不放過!
唐君毅是文化意識宇宙中之巨人
玉文化和國家意識
如何窺探潛意識的真實想法?
蘇揚:憂患意識及現實主義精神的關懷與擔當——讀閻雪君長篇小說《天是爹來地是娘》
毛澤東為何力挺「評法批儒」:特殊的意識形態書寫
王者榮耀中,有哪些「好的意識」?如何培養
如何偽裝成一個具有文獻意識的古詩詞鑒賞家?
古代斬首之後真的沒有意識嗎?有人用實驗道出了真相!
徐冰:漢字字體有意識形態 中國字塑造了中國性格
潛意識中,你在拚命證明自己「不夠好」
火影里的查克拉都是有意識的像四代、玖辛奈呀不都是嗎?
哪個皇帝奠定了中國版圖雛形?秦始皇沒這意識,劉邦沒這能力
建設海洋強國要有格局意識和戰略眼光
恐怖與荒誕超現實無意識夢幻景象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