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孝法師:如何對治乃至超越抑鬱症?

如孝法師:如何對治乃至超越抑鬱症?

引言:近期,年僅28歲的青年藝人喬任梁因抑鬱症自殺的事件,再次將抑鬱症的名詞引入人們的視線,也讓這個在當代頻發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人們在扼腕一些才華橫溢的年輕生命悄然隕逝的同時,也在不斷思考,抑鬱症到底是什麼?怎麼對治乃至超越抑鬱症?


今年5月,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辦的第二屆瑜伽峰會上,如孝法師曾經就抑鬱症的話題做過精彩的演講。在此,我們再次精編此次演講內容並發布,讓我們一起從佛法的角度來解讀抑鬱症,擁抱生命的華彩與莊嚴。


註:文中提到的「憂鬱症」,即通常所說的抑鬱症。

如孝法師:如何對治乃至超越抑鬱症?



「童子投石」的故事


《楞嚴經》中有一則譬喻性的公案,有位瑜伽行者、一位禪者,他已經達到很深的境界,心具足能力,可以和一切物質相應。

一天,禪者在房間里打坐,門外有一個童子經過。童子不知道裡面有人在禪修,無意間從窗戶往裡看了一眼,看見房間里有一潭清水,晶瑩透澈,紋絲不動。他十分好奇,心想:沒聽說這裡有一潭水呀。於是,拿起一塊石頭,通過窗戶扔了進去。之後,覺得無趣就走了。


禪者到時間就出定了,但覺得身體好像和原來不一樣,有一個地方不自在,很疼,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他碰到這個童子,就問:「你們今天有沒有碰到什麼事情?」那童子說:「我路過那個房間時,看到一潭清水。」「那你做了什麼?」「我往裡面扔了一塊石頭。」


禪者就請童子幫個忙:第二天再去看看那潭清水,並把那塊石頭撿出來。第二天,禪者早早就在那裡入定了,做水觀。童子又過去,看到與昨天同樣的景象,也看到了他昨天扔的石塊,就把石塊取走。禪者出定以後,就覺得身體好了。


對這個故事中蘊含的密意或比喻,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解讀。我認為這個公案提示了一種生命的真相。這位禪者的心,他所入的定,我們叫做「唯物定」。現在不是有唯物論嗎?在佛教中,這個定並不是禪者所要追求的,它只是一種手段,通過「定」我們能夠了解生命的真相。而童子預示著什麼呢?他預示我們生命真正的靈性或者主人。


實際上,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生命的物質——這個肉體時時刻刻都在接受很多東西。換一句話來講,我們的心——這位「童子」,不斷地向我們生命的水裡扔石子,只是我們沒有覺察的能力。我們只往裡面扔,卻從來沒有想過把它取出來。所以,你就會不舒服,甚至憂鬱。因為你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扔的,也不知道怎麼取出來。這是我的理解與解讀。

如孝法師:如何對治乃至超越抑鬱症?



憂鬱症是一次認知生命的機會


我認為如果以對待病症的態度對治憂鬱症,這個病也許會被治癒,但是你錯過了一次認知生命的機會。如果你把這個病當做一個生命話題,雖然苦,可是你有可能從根本上取出你生命中的「雜質」,管理好你生命的「童子」。「童子」不能老犯錯,他今天高興了,扔一個石子;明天不高興,把水給倒了,人不就完了嗎?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會闖禍的。


人類不僅有憂鬱症在阻擋真理,還有生、老、病、死,種種的執取。我們應該借著這個話題樂觀地對待憂鬱症,因為我們人生所有的經歷都會讓我們有所收穫。但是我們平常的態度,要麼對抗,要麼逃避,無法接受這個病。有些葯雖然能治療憂鬱症,但不是所有的憂鬱症都能治,因為不知道憂鬱症來源於哪裡。

如孝法師:如何對治乃至超越抑鬱症?



生命的話題太深,


而憂鬱症的現象太淺

生命的話題太深,而憂鬱症的現象太淺。如果我們了解生命,這是值得的。可是,我們往往只是用一種感受代替另外一種感受,這就是永無停止的輪迴。所謂神聖的、支撐我們生命的東西,情感、事業、藝術也罷,都是我們追逐的、相應的境界。我們在追逐這種境界的時候,不斷地置換,卻從沒有回頭向「童子」發問過。我們只是不斷地在與自己相應的境界里追逐而已,這是輪迴的模式,永遠身心隔離。


所有的事物只是佔去了我們的時間,它的作用只是讓我們產生了貪著、執著,我們在這一點上都是平等的。如果沒有了這個,我們靜下心來想,你這一生或者當下賴以生存的,找到生命存在感的到底是什麼?如果把這個去掉,我們還有什麼立足點呢?真正能夠讓你非常自信、有力地站在自己的生命平台,而非在外境上的,唯有自己的心。


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心什麼時候被扔入了「石子」,當不愉悅的感受生起來的時候才知道,這時候已經很難了。除非我們學會禪修,可以給自己的生命「做手術」,撿出這一粒「石子」,但那需要高度的配合。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這位禪者多一句話,童子就可能多事;如果童子多一個疑問,禪者就會多一分危險。童子也有妄念,如果把禪者交代的事忘了,也很麻煩。


所有的靈性或知識無非都指向一個方向,那就是「覺」,包括我們平常在世間講的覺悟。要達到覺悟,既要有認識也要有方法。方法是什麼呢?戒定慧。這位童子具備了一種「戒德」——長者交代的話,他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依教奉行,這就是「戒」。同時他的心保持著平等,沒有多一個想法,這就是「定」。「戒」和「定」不斷被加強,就產生了「慧」。而這種慧達到了一種結果——童子真的取出了生命裡面的這粒石子,這就是「慧」的作用。「覺」是很簡單的,但是我們都認為「覺」是一種狀態、一種心情、一種思想,這完全是錯誤的。

如孝法師:如何對治乃至超越抑鬱症?



如果我們的福報不夠,


也會得憂鬱症


覺醒是需要力量的。比如,我們為什麼不能從憂鬱症的感受里出來呢?因為心沒有力量,沒有力量的心是非常脆弱的。不要說憂鬱症,任何問題都會成為問題。


佛陀曾經針對這個問題開示:菩薩如果想要度化別人,沒有福報是做不到的,所以菩薩應該廣行六度萬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智慧這六種方法,通過四攝法「愛語、布施、利行、同事」這種種的方便創造福德。如果菩薩的福德都不足以支撐自己,怎麼能夠給眾生帶來安穩?在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累積中,那些有影響力的人一定給予了眾生很多很多,不僅僅是思想,也包括看得見的東西。


具足福德是很重要的。換一句話來講,如果我們的福報不夠,也會得憂鬱症。福報不夠,見不到善知識,沒有人告訴你生命的真相、如何宏觀地看待生命,你就永遠以為吃藥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當然,吃藥可以解決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的病都能通過吃藥解決。如果那樣的話,世界就很簡單。


福報有實有虛,實的比如福德力,具足財富、美貌、人緣等;虛的,比如影響力或者命運,這些很難講,但是不能說它不存在,這也是福報的展現。


智慧也是同樣的,你能夠成所作智,解決問題成就一番事業,平等地觀察事物的本性,這都需要智慧。佛教所說的四種智慧: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有看得見的也有看不見的。真正的智慧是洞察一切真相、超越一切現象,通過一切現象看到本質——「緣起之法」。一切產生無非只是「緣」而已,所有的存在都是某一種條件下的存在。當你看到條件也就看到了原因,很多問題就很容易解決。

如孝法師:如何對治乃至超越抑鬱症?



佛陀是真正的大醫王


福德和智慧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它有虛、有實,這就是時間和空間。很多因緣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命,顯現為生、老、病、死。而生、老、病、死只是生命現象,什麼是生命的本質?實際上就是覺悟,通過戒、定、慧達到大圓鏡智的覺。這種醒覺無動搖,是最健康的狀態,也可以叫作佛的生命體,就是佛的十種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這十種名號是佛相應法性而展現出來的十種美德,具足這十種名號者,即名「世尊」。


佛陀的十種德號大概都是可以對治憂鬱症的。因為我們的生命是以名言、概念的延續而存在,所以我們可以意念這十種美德。我們內心的美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應該發菩提心,以利益自己的心而利益別人、祝福別人。


我們自己感受到病苦,就能夠理解他人的病苦,所以憂鬱症或者生老病死的現象,能夠讓我們找到正確的生命觀察點。如果沒有這種經歷,我們將永遠活在現象當中,沒有辦法看到真相。


我們憶念佛陀的功德,可以增長心力、福報和智慧。生命就像大海,無數的雪花飄到大海都融化為海水,成為海的一部分。雪水當中的雜質會沉澱下來,我們每天都在演繹、接收著無窮無盡的信息,強化著無窮無盡的信息,也在養成未來生命的流向、動力和作用。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生命海洋當中波瀾不驚,而不是暗流涌動?

如孝法師:如何對治乃至超越抑鬱症?



為未來的憂鬱而成佛


有了整體的生命觀,不僅可以對治憂鬱症這一個現象,也能對治生老病死種種的現象。我們能夠了解無明來源於感受和想法,進而產生無明的行為。如果我們在最根本的因上著力,就會很輕鬆,可以改變後面將要產生的結果。


佛法如此看待憂鬱症的現象:由於過去的因而產生的憂鬱症,能夠通過生命的認知和智慧的懺悔對治;現在的憂鬱症,可以通過戒定慧防治、對治;未來的生命可以利用無窮無盡的利他之心來培養佛陀那種無窮無盡的生命體,與佛陀融為一體。成佛是我們未來的生命,所以我們不是為現在的憂鬱而憂鬱,而是要為未來的憂鬱而成佛。


祝願大家早成佛道,阿彌陀佛!

如孝法師:如何對治乃至超越抑鬱症? 點擊播放 GIF/112K



收聽如孝法師峰會現場完整演講音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孝法師 的精彩文章:

迷茫?說明你的生命需要歷練
禪修,不要跟著感覺走
利用人性的貪慾謀取利潤,合理嗎?
佛教對於人類有什麼貢獻?
聽星雲大師講月亮的故事

TAG:如孝法師 |

您可能感興趣

如孝法師:我是誰?誰是我?
如孝法師:求佛菩薩不靈?我告訴你真正的原因
如孝法師:慈悲的密意
如孝法師:出世心與入世心
如孝法師:應不應該相信「命中注定」
如孝法師:修行依靠三種力量
如孝法師:菩提道與菩薩道
如孝法師:世間生活其實比修行更苦
如孝法師:學佛要經歷四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