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匠心與傳承 檢測儀器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匠心與傳承 檢測儀器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中國化工儀器網 本網原創】文化遺產是華夏文明歷史延續的血脈,是時間長河遺留的瑰寶,它理應被珍藏,值得被研究。而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也帶來了西方文化的滲透和入侵,當年輕一輩更喜歡過「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而不願意紀念屬於我國傳統文化的「清明節」「重陽節」時,我們的民族文化也逐漸淡漠了,國家與民族凝聚力受到了嚴峻挑戰。倘若文化遺傳保護工作一旦中斷,歷史則將永遠留下遺憾,這一記警鐘,敲醒了正在沉睡的國人。


《我在故宮修文物》:文化遺產的匠心與傳承



匠心與傳承 檢測儀器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2016年1月,一部名為《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在央視播出。Bilibili網站上,《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點擊量接近200萬,彈幕數超過6萬條,一度成為熱點話題。這部電影用一種更年輕與平實的視角望進古老故宮深處,通過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近距離展示了稀世珍寶的「復活」技術、文物修復師的日常生活與修身哲學。《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意外走紅,讓文化遺傳保護重新進入了世人眼帘。


文化遺產是華夏文明歷史延續的血脈,是時間長河遺留的瑰寶,它理應被珍藏,值得被研究。到了現今一輩,卻漸漸淡漠了,西方文化的滲透和入侵,讓年輕人更喜歡過「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而不願意紀念我國傳統文化的「清明節」「重陽節」。殊不知,在我們只顧著慶祝西方節日之時,屬於自己的節日卻險些被別國搶走。2013年「韓國端午祭」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引起國人的一片嘩然。事後雖然證實了「端午祭」不等於「端午節」,但為什麼我們對於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不如韓國,我們的優秀傳統在韓國反而保存得更好,這點值得國人反思。當民族文化漸漸淡出,國家與民族凝聚力則會受到嚴峻挑戰,這一記警鐘,敲醒了正在沉睡的國人。


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最新進展

國際上發達國家已經將文化遺產保護提升到維繫本土文化獨立性的國家戰略高度予以系統部署,例如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地中海地區文物認知與保護計劃」,法國「國家級文化遺產研究計劃」,義大利「文化遺產安全計劃」和美國「拯救美國財富計劃」等,紛紛將文化遺產保護納入本國和本地區的科技規劃或單獨設立科技行動計劃,將其作為維繫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文化自信、文化認同的重要舉措,並將文化遺產與優秀傳統文化視為國家「名片」,作為國際交往的潤滑劑、助推器和競爭力予以重點部署。利用科技手段支撐和引領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做法和策略,重拾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成為主流。這也催生了我國文化遺傳保護工作的再次崛起。


作為世界上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度,我國進入「十二五」以來,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七大創新成果開啟了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新篇章。其中最關鍵的部分便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填補了行業空白,研發系統裝備,提升了專業效率和科學化水平。響應國家戰略號召之下,日前,科技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印發了《國家「十三五」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明確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科技創新體系。規劃提出,聚焦文化遺產的價值認知、保護修復、傳承利用和公共文化服務4個重點方向,我國將致力於在基礎研究、重大關鍵技術、國產專有裝備和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檢測儀器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匠心與傳承 檢測儀器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儘管「十二五」創新成果豐富,為「十三五」戰略規劃奠定了有力的基礎,但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顯然仍存在著許多技術瓶頸等待突破,例如在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保護修復等關鍵技術領域,就急需科技創新作為支撐;文物保護修復病害檢測、關鍵修復技術和材料,以及預防性保護相關技術的科技攻關等問題,仍舊是「十三五」工作展開的重點難點,未來將繼續深入這一領域,做到專業、專精,最終形成以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協同發展的創新發展格局,整體提升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水平。


此次《規劃》要求著重提升文化遺產價值認知的科技支撐能力,包括在遺迹遺物探測、文物信息提取、文物價值挖掘等方面,集中突破天地聯合遙感遙測、考古預探測智能機器人、複雜環境中的水下文物探測與判別、高環境適應性水下文物監測、精準測年、無損/微損檢測、等核心關鍵技術20項以上,初步構建文化遺產價值認知技術與裝備標準體系;突破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攜帶型儀器及工具包、文物無損/微損檢測裝備、非金屬文物探測器、水下文物監控浮標、水下藍綠激光探測器、水下3D成像聲納、湍急水流條件的水下考古調查機器人等專有裝備;形成相關方法、技術與產品等系列標準,建設30個高水平研發基地,大幅提升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重點領域持續創新能力。


檢測儀器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應用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離不開科學儀器的參與,檢測儀器除了在環境監測、食品安全檢測等生物、化學等領域有眾多應用之外,同樣適用於文物檢測。尤其是20世紀中期「科技考古」學派的興起,更是打開了檢測儀器在文化遺產領域的展現拳腳的大門。以「X熒光光譜分析」為例,該技術可以對固體,甚至液體、氣體中元素做快速定性定量的分析,對各材質的絕大多數文物如金屬、合金、陶瓷、玻璃、玉石珠寶甚至書畫、顏料、油畫中的元素或微量元素含量做定性識別和定量分析,在鑒定古物的年代、真偽、產地、製作工藝等方面有突出的應用。除了光譜技術以外,本次《規劃》對於水下考古等方面也十分重視,強調基於激光、聲吶成像、磁力探測等多種技術的研發;對於環境監測感測器的研發同樣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水質監測、土壤監測感測器的幫助下,更快速的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


根據不同片區文化遺產的遺留程度,利用不同的檢測技術等也是《規劃》的特色之一,如川渝石窟重點保護工程,開展超聲波、雷達和太赫茲等技術在石窟岩體穩定性評價方面的適用性研究;墓葬附屬彩繪文物,開展輻照技術、生物技術以及納米材料等在墓葬附屬彩繪文物黴菌防治中的應用研究。可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國會更看重科學儀器和檢測設備在不同領域的應用範圍,儘可能發揮儀器的自身特色,為文物保留和修復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推動考古事業更長遠的發展。

結語:


我國文物保護產業潛力巨大,為了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國家設立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十二五」期間,國家投入了10個億用於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科技考古將是考古領域的潮流趨勢。科學儀器設備也將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智能化的不斷擴展,引入了大量感測器及智能化儀器儀錶等高端設備,這些都為文化遺產保護產業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和蓬勃生機。


(來源:中國化工儀器網)


文章鏈接:中國化工儀器網 http://www.chem17.com/news/Detail/107820.html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化工儀器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食葯監局將支持開展RWS臨床試驗研究
基因測序爆發前夜企業創始者亟待邁過諸多瓶頸
烏克蘭研製出全新氣體混合物比色檢測儀
紅外熱成像技術在港口的監測應用
年終盤點:2016年儀器儀錶行業十大技術突破

TAG:中國化工儀器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檢察院也有「黑科技」?智能語音應用助力「智慧檢務」
美妝市場亂象叢生,檢測儀器助力化妝品檢測
多元化檢測技術助力液體活檢臨床應用
人工智慧助力癌細胞活體檢測
送去健身指導 體質監測助力園博會
「生物銀行」開專戶助力心血管病的防治
機器視覺助力機器人智能化
高科技檢測機器人助力地震災後重建工作
基因檢測助力「個體化用藥」!
德國助力測序受忽視生物體
傳承中醫健康秘法,「少點鹽」通過內容和電商助力女性品質健康生活
精準診斷助力肺癌診療全程管理
賽特斯智能服務機器人助力江蘇電信打造運營智慧化
人工智慧助力作文智慧批改
全國農藥管理工作視頻會議強調堅持綠色引領 強化責任擔當加強農藥管理助力種植業轉型升級
邦盛科技機器學習助力銀行信用卡營銷與風控智能升級
瀋陽腦康中醫院CNS腦神經檢測系統,助力精神心理健康普查
機器智能 助力全民健康
二代測序助力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