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韓松:科幻是一種高超的現實主義文學

韓松:科幻是一種高超的現實主義文學


韓松:科幻是一種高超的現實主義文學



作家韓松

如何思考我們時代的醫療變局?怎樣理解宇宙尺度的病與痛?這是知名科幻作家韓松的科幻現實主義的解決之道:「用科幻的思維,把現實中的荒誕重新組織成為具有強烈邏輯性、理性的東西」。


2016年,韓松出版了他又一部反烏托邦的長篇小說力作《醫院》。小說從醫療衛生這一當下熱點話題,切入人類社會制度、文化心理中那些難以觸及的陰暗面,透視生活的荒雜,重新審視我們熟視無睹的真實與虛幻。圍繞該書的寫作以及2016年國內的科幻寫作狀況,韓松接受了記者專訪。


提出「葯時代」概念


記者:你在《醫院》這部小說的開篇就提到了佛教。醫院與宗教在哪些方面觸碰到你的思考點?

韓松:《醫院》這部小說,的確開篇提到了佛教,最後也是以空滅結束的。在我看來,醫院與宗教有相似性。二者都是要救人,都有最大的慈悲之心,都要思考終極問題,不僅醫治人的身體痛苦,還要解脫人的精神疾苦。我不知道,僅僅憑靠現代的醫術,依仗基因組學、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能否做到。醫生和病人都要思考這個。問題的核心還是,如何去活?



韓松:科幻是一種高超的現實主義文學



記者:紅色的十字——作為醫院的象徵,也是你此次以科幻手法要呈現的一個空間維度。現實中的醫院不能解決所有人的痛苦,你在寫作時是否充滿困惑?


韓松:醫院都設立了太平間,這是死神成為最終勝利者的象徵,這是人類的局限。那麼,也許在宇宙深處,才存在一個沒有痛苦的世界。但很不幸,仍然沒有找到,看到的,仍是遍布宇宙的醫院,而且,本來希望從東方的方式,找到解脫之道,卻最終又回到了西方的路徑上,它的標誌,便是化自耶穌受難物的紅十字。這正是我今天對於現實的困惑。這一點上,我感到很多人是分裂的。《醫院》這部小說講的也是分裂。這麼大的人群分裂了,這是很可怕的。醫療的目的,首先或許不是解除痛苦,而是要直面分裂。

記者:你的科幻故事時常是未來現實的預言,這次你在小說中提出「葯時代」這個概念,可否理解為你對社會病症的一種觀察和歸納?


韓松:「葯時代」這個概念,或許在於希望向讀者傳達一個信息:人人有病,卻不自知。我們已成了要憑靠藥物才能活下去的一種特殊生物,但還盲目沉湎於歡愉,被葯癮吸引。我們正處在一個身體和精神都很危險的境況中,卻陷入麻木。科技進步不一定能帶來預想的幸福。當今社會的確生髮了很多奇怪的新病症,與老病症交雜在一起,需要花更大力氣去救治。我們每個人都是病人,但也許能夠轉換成醫生,救人也互救,這樣的一種可能性,或許是存在的。但要拋棄對醫院的傳統迷信。


中國科幻試圖解釋現實


記者:你的微博總是把國內外的重要新聞事件作摘要梳理,有時會以精闢字眼予以總結,這些眾所周知的現實如何養成你的科幻寫作「元氣」?


韓松:最近幾年,中國科幻作者提出了「科幻現實主義」主張,既希望用更多的筆觸,反映經歷著巨大變化的現實生活,也期望現實社會中的種種奇異性,能為科幻創作提供更多的靈感。實際上,更多的中國科幻,正成為對現實的一種理解或解釋,站在明日的立場上,用思想實驗的方式,換一個角度,重新觀照我們的今天,有時就看得更清楚一些,也就有可能推動現實的前進。這也是科幻的一種責任,所以自魯迅、梁啟超把科幻引進中國以來,就從來不僅僅是娛樂。它是一種高超的現實主義文學。它常常也應該像新聞報道一樣精確。這便是科幻的「元氣」所在。

記者:如果說寫作是一種科幻般的未來實驗,你希望未來變得好嗎?科幻能否成為現實的救贖?


韓松:科幻的表現手段,是未來主義的。它既描寫更美好的社會,也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難進行預言或預警,這是它與生俱來的本性,通過這種方式,它能讓我們反思現實生活中的病痛,從而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避免不那麼好的未來,提前做好思想和物質的準備。在這個意義上,它是有某種「救贖」功能的。但我不認為它會成為一種「科幻教」。它最本質的特徵,還是基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用現代化的眼光,用文明進步的眼光,用全球化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世界。


記者:當有關科幻文學的研討會陸續舉辦、同行獲獎、媒體關注度逐漸提高,你認為這些實際上能為國內的科幻文學發展帶來多大程度上的影響?


韓松:過去一年,中國科幻受到了海內外較大的關注,各種活動可能是歷年最多的,甚至資本也以一定規模進入了這個領域,總的來看,是好事,有利於促進中國科幻的發展,也有利於在社會上普及科幻,畢竟,作為現代工業文明衍生物的科幻,它所代表的思維方式,在中國還是很稀缺的。但同時也要看到,像以往一樣,太多的活動和關注,本身並不一定促使優秀作品的產生,過去這一年便是例證。熱鬧的後面可能是浮躁和膚淺。這不僅僅是科幻的問題。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研讀 的精彩文章:

故宮鐘錶師王津:沒想到自己成了「男神」
殷建強:草木一生 媽媽一世
張煒:文學不能有太多的「習氣」
郭松:哲學似茶,文學似酒
大江健三郎:我和村上春樹不存在競爭

TAG:研讀 |

您可能感興趣

韓松:科幻乃是一種現實主義文學
科幻·中國與世界:百年前的科學幻想,正不斷變成現實
中國特有的超現實主義繪畫
勃朗特三姐妹:英國文學的現實光芒
超現實主義魚的繪畫
超現實主義大師的版畫展:西班牙藝術家納蘭霍的奇幻世界
超現實主義——沉沒的島嶼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鼻祖
超越現實:七種超科幻的未來太空星際旅行概念
曹文軒:我自認為是一個強烈的現實主義作家
超現實的幻想宇宙
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之一:米羅
帝德譜:一項魔幻現實的古代面子工程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 達利和他的「幻覺」世界
現實主義?非虛構?——中國科幻的背反和涅槃
列賓學院這個現實主義,樸實且憨厚
國外藝術家的超現實主義照片,腦洞大開如夢似幻
比科幻還科幻的殘酷現實
逼真的超現實主義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