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學道入手五要

學道入手五要

學道入手五要



偶遇某君初發道心,當學於道而不知由何下手特來問於敝人,此為常見之事。但此為了脫生死之大事,敝人言之不可不慎。

世人常言「修道」此乃「修身立德、學道至真」二者合為一詞,修身立德小有成之爾後學道則事倍而功半,不有魔考矣。敝人凝以言之:學道初步在於「立德、修身、誠心,信仰、齋戒」。此入手五要缺一則必然中途退道。


白真人玉蟾先生於《道法九要》之中有以下之言:


學道之人首先須當「立德、修身」。


自愧今世得生「人道」。得生人道雖不為惡道之流,但此道是非糾葛離惡道亦不遠矣,以此可知自身宿緣糾纏不為清妙之果,是而乃生於此再為人身,故須常發慚愧之心而誡己,勿可自滿自賤於形色境遇之惑。

每日焚香誠其心意祈請皈依於太上大道三寶。徹徹底底的「懺悔」過往諸多的非道之行,祈請我三清道祖授予洗心自新之機會與庇佑。


廣閱至道玄門清靜正教之經典,使其自心靈性能受歷代各玄門宗師、真人、至人等等合道清靜之言所啟發,在與至道同羽之間言論可不落俗鄙之語,與道門信士交談之間引經據典可揚我道玄門清靜洒脫之言。


內者時時在自心之中斬除害人損物之噁心,此噁心一升即效法雷霆之迅斬除殆盡,《金光神咒》曰:「內有霹靂,雷神隱名。」即有此義。外者效法蒼天好生之德,克己之學能救濟萬靈。


孜孜不倦努力為善,日日應事不可鄉愿馬虎,教子以嚴、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言行舉止端莊不落粗俗,衣著容貌整潔簡單樸素不著奢華。


欲學至道之人勿可令淫邪妄想孳溢橫流於心內,心滿邪念何能清靜之學留於心中。勿放蕩形駭遐游於煙花酒肆之間,行舉放肆必然無能自戒自律,無能自律者何能堅心向道不退。

欲學至道之人勿臨刑殺屠宰之地,須知天有好生之德惡殺生之舉。勿久留置屍墳塋之地,當知長生之道取其生氣,墳塋敗屍者死穢之氣也當避而遠之。


欲學至道之人當宜清靜身心遠離所行非道之朋黨。


立德、修身行之有達爾後即可開始訪道四方尋覓名師請教於高修之人,有此之行乃為初學至道之人的正確行為。


司馬宗師承禎先生於《坐忘論》之中有以下之言:


習道之根本來自於堅定之信仰,德行之基礎原自於誠敬之心意。所以信念愈堅之人習以清靜之道必可長久,心意愈誠之人其德行愈可廣披四方。

雖言是如此何以戰國 之人卞和獻璞玉於楚王,卻反受楚王誤認為其撒謊而剁其雙腿。又如伍子胥規諫初獲大勝之吳王,望以保全吳國,卻反受吳王之怒責處以極刑。這些都是因為專註於 有形之事物,而心眼已然迷失忽視於現況。綜觀局勢之先兆雖已全然明瞭,卻疏忽了當下他人志得意滿之情。


且至玄之道超乎於有形有色之世界,身內之真性情隔於妄想慾念之心。而能聽聞稀有微妙之言而立堅信。能聽空廣冥寂之虛相而不生疑惑,此者即如上根之士聽聞坐忘之言。


信念是為修清靜道法之首要,敬仰、尊重、決定無疑之人,加上勤勞苦行此必然得清靜之道。故莊子有言: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即是稱之為坐忘。


行坐忘之人何有什麼可以忘舍不去的,於內者此身塵覺觸全然消逝,於外者此形色宇宙杳然無蹤,與道深合故之紅塵之中萬項萬物不再思慮全然放下。

莊子之言「同於大通」,此句言淺而意深。不明其真意者聞之必然不信。不識於個人身內皆有之珍寶卻反向於身外探尋,此者何能可尋之。


道德經中有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這即是指對於大道信心不足所致,人佇立於此自然道相之末,不信自然有之其道必是倒行逆施而禍疚不遠。對此不信有道之人何有道法可以令其相信呢。


司馬宗師承禎先生於《天隱子》之中有以下之言:


於易經之中有漸卦之說,而老君之學有眾妙之門。凡常之人修改陋習以符真元爾後而達天真元性,此者斷不可奢想以頓悟而成,必須漸進而行之安坐收心而行之,以此之故太上設漸進之說而廣開度化之門。


漸者從何為之,一齋戒,二安處,三存想,四坐忘,五神解。此五階即是者。


何謂齋戒?曰澡身虛心。


何謂安處?曰深居靜室。


何謂存想?曰收心復性。


何謂坐忘?曰遺形忘我。


何謂神解?曰萬法通神。


由此五門漸進而學之,自然功成道就,神仙駐世不日可待矣。


所謂齋戒,並非僅是不食葷腥不近酒色而已。所謂澡身,並非以水去除身上之塵垢而已。其齋戒法之真諦在於節制飲食乃至中和,摩擦身形以至氣血暢通者。


人者秉受五行之氣而存活之,而食之以五行所屬之物,乃是在胞胎之中即以食之,更何況於此身長養之後呢。所食者乃呼吸循環所用,精血化氣之所需,豈有斷飲食而反求駐世長生之理。


但是俗常之人不知斷食服氣之理,此乃玄門內煉精進權宜之法也。並非永久斷絕飲食之說。但說若可永久不食者惟有二種人可為之,一者未生、一者往逝。


齋戒之食法,齋者乃指潔凈之事物而言,戒者乃謹慎節制之意也。飢則食之,食則勿可滿飽十分,此乃所謂之中和也。百味雜糧未成熟者不可食之,辛甘苦澀咸此五味過重者不可食之,腐敗、無氣者不可食之。以上這些都當加以戒制者。


手常摩擦使至溫熱,而以手熨去冷氣者,此即所謂暢外也。久坐、久站、過長時間之體力勞動,於此對身形有害而無益,皆需有所節制也。


以上這些都是保養身形之法,身形堅固則氣血必然盛全,是故齋戒惟漸門之首要基礎功也。


敝人總合二位真人之言,對於初學者的建議「立德、修身、誠心,信仰、齋戒。此入手五要。」即由此而出。此入手五要有成者,學于丹者大葯可成,學於道者成真可待,學於仙者登闕有徑,學於玄者神符可凝,學於術者內外兼治。事半功倍力少功多自然今生可成不用輾轉於輪迴之中,而不知來世是否可再聞道而解。


敝人以此粗學之言簡陋之身證腆而論之《入手五要》,但望有助益於初心向道之人。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進火採藥黃真人語錄節注
丹法秘訣和吹簫
伍柳派丹道書友會
真修行人,真明師,真徒弟和真法訣
俄國來的修道人

TAG:內丹 |

您可能感興趣

學道五難
道醫學道醫五臓概要!
憨山大師:學道十要
學道先要學會踏實生活
學道入門太上第一玅法
學道法要百條
學道,是學會生活
學道入門必備常識:求道七步文
學道入門,關於道教的皈依問題
道教拜師收徒,要引起重視的問題!(學道入門必讀)
禪詩欣賞:學道先須且學貧
學道奉道,要在修真
道醫學道醫生理學概論
學道之人的五種心
道醫學道醫藏象血概述
學道之人的目標是什麼?
道德經第六章 學道明道
學道一定要看破紅塵嗎?
學道修行中的六種歧途:幾乎每個人都步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