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教義——仙道貴生
仙道貴生的教義思想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體現了道教的鮮明特色。所謂「仙道」,即道教追求的成仙得道。道教相信神仙的可學和實有,神仙生活是逍遙無礙,長存不亡的,他們都是得道的真人,是學道務道之人學習和信仰的人格形象。而成仙得道的重要內容,就是通過自我的修行,達到長生久視。所以道教教導人們要貴生、重生、樂生,生存的質量提高到神仙一樣的境界,達到生道合一的目的,就是得道。《度人經》曾把這一要旨歸納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教「仙道貴生」的教義思想,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秦漢時期的方仙信仰。《南華經》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神人可以不食五穀,只吸風飲露。可以乘雲御龍,行游四海之外。還說有種人,千歲厭世,去而上仙。《漢書?藝文志》則將神仙者概論為,保性命之真,同生死之域。二是太上《道德經》修真常長生久視之道的理義。祖天師張道陵立教時,將神仙信仰和常道宗理融合為一體,完整了道教信仰的體系。他在《老子想爾注》中說:「生,道之別體也。」又說「道意賤死貴仙」。修道的目的就是「唯願長生」,「生生不息」。從而構成了「仙道貴生」的重要教義。 道教相信人通過修鍊,物質生命可以得到延續,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華,最終成仙得道。為此,歷代高真在仙道信仰的追求中,積極探索生命修鍊的途徑,總結了豐富的修養學說和修鍊方法。以「我命在我不屬天地」的精神為動力,立志要「度己度人」,反映了道教貴生樂生和胸懷世人的人生態度。 修道以至長生成仙,就是要求人們以積極和超脫的人生態度來生活。人之生命乃由道之天地之靈秀之氣而化生,得之不易,當格外珍惜。其修行的要求主要是心性品德的修養和身形生命的修鍊兩個方面。道教謂之「性命雙修」,以致神形兼備。心性品德的修養和提高,是修鍊物質生命的基礎。修養心性品德的標準,是學修「道」一樣的德行,清靜寡慾、柔弱不爭。遣除一切私心和嗜欲,淡泊名利,精神不要為外物所累,使生命得到保養。同時,還要廣行善舉,利物濟人,積功累德。生命的修鍊則是以品德修養為根基,寶養精氣神,通過服食導引、存想守一、坐忘成仙得道。胎息、精氣化煉、靜功動功等修鍊方法來促進生命的健康和長久。最終達到神形合同。

※濟源市陽台宮2017年正月法會預告
※要想修真成仙 得看這十本書
※唐代宮廷樂舞《上元樂》中的道教元素
※道教以「道」為核心教理
※道家承負思想對現實社會的影響
TAG:濟源市陽台宮 |
※道教的教理與教義是什麼?
※道教教義:寡慾
※道教教義之清凈
※道教最根本的教理教義,是 「道」和「德 」。
※道教的主要教義之「清靜」
※道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道教入世濟世的教義宗旨!
※龍虎山道教的主要教義思想
※道教基本教義——三洞宗元
※玄德堂——全真教的主要教義
※道教的主要教義之「不爭」
※全真教基本概述及教義
※閩南佛學院招生:培養佛教義理研究和寺院管理的僧才
※教宗任命莫蘭迪蒙席為聖座教義部秘書長
※輕叩玄門:5分鐘了解道教信仰與教義
※多識活佛:藏傳佛教各派教義總括
※入世以求濟世!道教入世濟世的教義宗旨!
※第三屆藏傳佛教教義新闡釋研討會開幕
※劉仲宇:道教教義研究、創新的回顧與展望